医院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方案(2025年).docx
-
资源ID:1367419
资源大小:20.0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医院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方案(2025年).docx
医院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方案(2025年)一、演练背景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致使蚊虫活动范围扩大、繁殖周期缩短,基孔肯雅热疫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现高发态势。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因对外贸易、旅游等跨境活动频繁,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加,且已出现多起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当前,我院所在地区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密度大幅上升,伊蚊活动极为活跃,是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时段。同时,本地出入境人员流量持续增长,输入风险显著增加。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提升我院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识别、诊断、报告及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水平,特组织开展本次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二、演练目标提升病例识别与分诊能力:确保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熟练掌握相关症状询问技巧和流行病学史调查要点,实现发热患者进入门诊后及时、精准的筛查与分流。规范诊断与报告流程:通过演练,让临床医生熟悉依据患者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做出疑似诊断的方法,并能及时、规范地开具实验室检测申请,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时限进行疫情报告,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强化隔离与救治操作:模拟对疑似/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措施的全过程,包括妥善安置患者至隔离观察室或病房、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及医护人员正确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熟练实施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与消杀工作:检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涵盖环境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以及蚊媒控制等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传播.增强应急响应与团队协作:强化发热门诊、感染科、检验科、防保科、后勤保障等多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提升各岗位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三、演练时间与地点时间:2025年具体日期,上午9:00-11:30地点:发热门诊:承担病例的预检分诊、接诊、初步诊断及隔离观察等任务。检验科: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感染科病房:对确诊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医院公共区域:开展环境消毒和蚊媒控制工作。四、组织架构与职责应急指挥中心:由院长担任总指挥,业务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全面统筹演练工作,制定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根据演练情况做出决策和指令,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医疗救治组:由感染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医生和护士组成。主要职责为在发热门诊接诊患者,进行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并开具检查申请;对疑似/确诊患者实施隔离治疔,制定个性化的治疔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疔措施;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检验检测组:由检验科人员组成。负责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运用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时、准确地出具检测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确保实验室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试剂的充足供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疫情报告组:以防保科人员为主。在接到疑似/确诊病例报告后,严格按照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及时电话通知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详细报告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感染控制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组成。负责监督指导各部门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穿戴和脱卸、隔离病房和诊疗区域的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以及蚊媒控制等工作。定期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后勤保障组:由总务科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调配演练所需的防护物资、消杀用品、医疗设备等物资,确保物资充足供应;为隔离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服务;组织人员对医院内外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清理和药物灭蚊工作,加强防蚊设施建设,如安装纱窗、纱门、灭蚊灯等。五、演练准备物资准备:防护物资: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套、鞋套等,确保数量充足,满足演练及实际疫情防控需求.检测试剂与设备: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离心机、采血针、采血管等实验室检测相关试剂和设备,提前进行调试和校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消杀用品:含氯消毒剂、75%酒精、过氧化氢消毒剂、喷雾器、擦拭布、拖把等,用于环境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医疗设备: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急救药品等,满足患者诊疗和救治需求。其他物资:生物安全转运箱、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防蚊纱窗、蚊帐、灭蚊灯等。人员培训:疾病知识培训:组织全体参演人员学习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相关知识,使其熟悉疾病特点,提高识别能力.防控技能培训:开展个人防护装备穿戴、环境消毒、医疗废物处理、蚊媒控制等防控技能培训,通过现场演示、操作练习等方式,确保参演人员熟练掌握各项防控技能。演练方案培训:详细讲解演练方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在演练中的职责和任务,熟悉演练流程和关键环节,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场景布置:发热门诊:设置独立的预检分诊台,配备额温枪、登记本、防护用品等;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置明显标识;设立单独的隔离观察室,配备基本诊疗设备、防护用品、消毒用品、防蚊设施等。检验科:设置专门的基孔肯雅热样本检测区域,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样本检测过程安全、规范。感染科病房:准备单人隔离病房,安装防蚊纱窗,配备蚊帐、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满足患者隔离治疗需求。医院公共区域:在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电梯间等区域张贴基孔肯雅热防治宣传海报,设置明显的防蚊提示标识;在医院绿化带、下水道等蚊虫易滋生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为演练期间的蚊媒控制工作做好准备。六、演练场景与流程场景一:患者就诊与分诊9:00-9:10: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步入发热门诊入口处,分诊护士立即上前,微笑着对患者说:“您好,请您先在这里测一下体温,并回答我几个问题。”随后,护士使用额温枪为患者测量体温,显示为39.2七。接着,护士询问患者:“您最近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有没有被蚊虫叮咬过?是否有过境外旅行史或者接触过从境外回来的人员?”患者回答:“我这几天一直发热,全身关节疼得厉害,尤其是手腕和脚踝,还起了一些皮疹。上周我刚从东南亚旅游回来。”9:10-9:20:护士根据患者主诉和流行病学史,初步判断患者有发热伴皮疹、关节痛且来自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病例。护士立即引导患者至发热门诊诊室,并通过对讲机通知接诊医生:“医生,有一位发热患者,体温39.21,自述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症状,近期有东南亚旅居史,已送往您的诊室,请准备接诊。”同时,护士为患者发放一个医用外科口罩,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并提醒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场景二:接诊与初步诊断9:20-9:35:接诊医生在诊室门口迎接患者,示意患者进入诊室就座。医生热情地对患者说:“您好,请您详细描述一下您的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加重或者缓解的因素?”患者表示:“发热有3天了,体温一直在39。C左右,全身关节都疼,特别是手和脚的小关节,疼得都没法握拳和走路。皮疹是昨天开始出现的,主要在躯干和四肢。”医生继续询问流行病学史:“您提到从东南亚回来,具体是哪个国家?在当地有没有被蚊虫叮咬过?回来之后有没有接触过其他有类似症状的人?”患者回答:“我去的是泰国,在那边经常被蚊子咬,回来之后没有接触过有同样症状的人。”9:35-9:50: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皮肤潮红,躯干和四肢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部分皮疹压之褪色,双侧腕关节、踝关节有明显压痛,但无明显肿胀,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医生根据患者急性发热、皮疹、关节痛的临床表现,以及近期有东南亚蚊媒疾病流行地区旅居史,高度怀疑可能是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医生向患者耐心解释:“根据您的症状和旅行史,我们怀疑可能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比如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接下来需要为您安排一些检查来确诊,您先别着急,我们会尽快处理。”征得患者同意后,医生开具血常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RT-PCR)和血清抗体(IgM)检测的申请单,并叮嘱护士协助患者前往采血室采集血液样本.场景三:样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9:50-10:05:护士协助患者前往采血室采集静脉血样本。采血护士穿戴好手套和口罩,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后,抽取约5ml血液,分别置于抗凝管和普通管中。样本采集完成后,护土将血液标本小心放入生物安全转运箱,并认真填写送检单,注明“基孔肯雅热检测”。随后,检验人员将样本送往实验室。10:05-11:05:实验室人员收到标本后,立即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IgM抗体检测。约1小时后,实验室电话通知接诊医生检测结果:“患者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IgM抗体阳性,确诊为基孔肯雅热.”场景四:病例报告11:05-11:15:接诊医生在得知实验室确诊结果后,立即通知医院防保科报告员。报告员迅速登录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的要求,在2小时内将该病例作为“其他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并在备注栏注明为输入性病例。同时,报告员电话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该确诊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发病经过、实验室结果等信息。疾控中心接报后,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响应程序。场景五:隔离措施实施9:50-11:20(与样本采集及报告同步进行):在等待检测结果期间,接诊医生已安排患者在独立的隔离观察室休息,以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确诊后,医院进一步强化隔离措施:将患者转移至感染科病房的单人隔离病房,病房门窗提前加装了防蚊纱窗,并在病床周围张挂了蚊帐,防止蚊虫进入叮咬患者。隔离病房门口设置明显的“虫媒传染病隔离”标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所有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均严格按照标准防护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手套、鞋套等,每次进入病房前,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患者在隔离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病房,如因检查等需要离开时,由专人陪同并为其提供长袖衣物和长裤,建议遮挡四肢皮肤,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场景六:患者救治与护理11:20-11:30:针对患者的症状,医疗团队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医生开具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镇痛,每日多次测量体温并记录;嘱患者多饮水,补充水分;关节疼痛处可给予温敷缓解不适。护士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定时巡视病房,每15-30分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皮疹变化和关节疼痛情况.发现患者高热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并报告医生。同时,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并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该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在住院期间要配合防蚊措施,避免抓挠皮疹以防继发感染等。由于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医疗团队将持续关注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场景七:环境消毒与蚊媒控制11:05-11:30(与病例报告同步进行):在患者隔离治疗的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清洁消毒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和蚊媒控制处理。对患者曾停留过的发热门诊诊室、隔离观察室以及检查路径所经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按照1000-2000mgL的浓度对地面、墙面、桌面、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患者使用过的诊疗器械用75%酒精擦拭消毒;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废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