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本).docx
关于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本)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在部分区域呈现扩散态势,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风险。X社区作为人口密集的聚居区,人员流动频繁,防控工作至关重要。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居民生命健康,依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及地方防疫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提升居民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度,普及防控知识,引导居民主动参与防疫。消除社区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疾病传播链。建立快速响应的疫情监测与处置机制,实现病例早发现、早处置。整合社区资源,形成防控合力,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二、组织架构及职责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社区书记/主任,统筹防控全局,制定工作规划,协调各方力量。副组长:社区副主任,协助组长推进工作,督查任务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成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网格员、物业主管、志愿者代表。分工负责监测、宣传、环境整治等具体工作。专项工作组监测报告组: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牵头,负责居民健康监测、病例排查及信息上报。环境消杀组:以物业为主体,承担公共区域清洁、蚊虫消杀及孳生地清理。宣传动员组:由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及居民动员工作。应急处置组:整合医护、民警、网格员等力量,负责疫情突发情况处置。三、核心防控措施分层级宣传教育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电子屏等载体,每周更新防控知识,发布家庭防蚊指南等实用内容。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一对一”入户讲解,为青少年设计防蚊知识漫画手册,提高宣传针对性。每季度组织一次“健康讲堂”,邀请疾控人员现场演示蚊虫消杀技巧,解答居民疑问。精细化环境治理物业每日清扫公共区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每周消毒2次以上。网格员每周排查积水点,重点清理绿化带、下水道、废旧容器等易积水区域,对景观水池每周投放灭蚊幼剂。每月开展“社区清洁周”活动,发动居民清理自家阳台、院落,形成“户清理、片巡查、社督导”的治理模式。科学消杀作业聘请专业机构每月对公共区域消杀1次,雨季增至每半月1次,重点覆盖地下车库、垃圾站等区域。向居民推广安全驱蚊产品,指导家庭使用电蚊拍、蚊帐等物理防蚊方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建立消杀台账,记录用药种类、范围及效果评估,确保消杀工作可追溯。精准化健康监测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重点关注外来返社区人员及有发热症状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筛查点,对发热伴关节痛患者优先登记排查,可疑病例及时转诊。每日汇总监测数据,由监测报告组分析研判,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四、应急处置流程病例响应:发现疑似病例后,应急组15分钟内抵达现场,由医护人员初步诊断,联系专车转运至定点医院。管控措施:对病例居所及活动区域实施临时管控,排查密切接触者并落实14天居家隔离,每日监测体温及症状。强化消杀:在疾控指导下,对涉疫区域进行全方位消杀,重点区域每6小时消毒1次,连续3天。信息发布:通过微信群及时通报疫情进展及防控措施,安排专人回应居民咨询,杜绝谣言传播。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室确保30天用量,包括防护用品、消毒药剂等,专人管理,按需调配。五、保障机制培训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防控培训,内容涵盖监测方法、应急流程等;每半年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监督考核:领导小组每周抽查防控工作,对环境整治、消杀落实等情况评分,结果与物业绩效挂钩。动态评估:每月通过居民问卷、蚊虫密度监测评估防控效果,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六、附则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X社区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将根据疫情变化动态修订。X社区居民委员会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