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幼儿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倡议书精选版.docx

    • 资源ID:1367065       资源大小:26.1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幼儿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倡议书精选版.docx

    关于幼儿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倡议书亲爱的老师、家长:盛夏时节,高温、多雨潮湿的交替气候,各种致病细菌生长、繁殖加快,蚊子也愈发猖狂。蚊虫不仅会叮咬吸血,更令人担忧的是,它还会传播多种疾病,其中就包括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关键都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为了大家的健康,我园已全面加强防控,同时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齐动手,积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整洁环境、防蚊灭蚊,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此,我们向全园师幼、家长发出倡议:一、清除积水不留痕,蚊虫无处可藏身1 .室内清积水(1)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托盘留有积水。(2)及时清理厨房和卫生间闲置容器、饮水机托盘等积水。2 .室外清积水(1)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及时清理废弃容器、水养植物的容器、轮胎、杂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积水。(2)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二、积极动手清蚊虫,全屋内外不留患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等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0.5Sl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也可电蚊拍等击杀。三、筑牢屏障防蚊叮,个人防护莫忘记1 .室内防叮咬家居安装纱门、纱窗(纱网筛目小于20目,即筛孔平均边长0.9mm),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效果更佳;睡觉时使用蚊帐。2 .室外防叮咬(1)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2)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3)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枝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四、旅途防护紧牢记,安全出行更舒心1 .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含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2 .出行时: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清理居住地室内外(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要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并依照说明重复使用驱蚊剂。3 .归来后:14天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五、出现症状别犹豫,尽早就诊早康复师幼、家长朋友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一、病原学特征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C30分钟可灭活;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镂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罕见情况下,可发生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导致传播和母婴传播。(三)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四)传染期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五)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六)流行特征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之后不断扩展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岛屿及美洲地区。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主要发生在美洲I、亚洲和非洲I,累及地区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相近。在我国,基孔肯雅热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但白纹伊蚊分布范围广泛,适合病毒快速传播的蚊媒活跃期长,面临病毒血症期输入性病例引起的局部传播风险。2008年我国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2010年后相继报告了6起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7H月为我国报告病例高峰期。(七)临床特征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和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常见临床表现如下:1 .发热:急起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一般发热1天7天。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天5天恢复正常。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2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可有肿胀或僵硬,晨间较重,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周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3 .皮疹:发病后2天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瘢,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三、流行风险地区分类贯彻多病同防策略,综合考虑媒介伊蚊地域分布和活跃期长短,参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I类、II类、In类、IV类地区。后续可视传播风险变化动态调整。I类地区(6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II类地区(11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In类地区(8个):指有媒介伊蚊分布、既往未报告过登革热本地病例,但存在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风险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西藏、陕西、甘肃。IV类地区(7个):指目前未监测到媒介伊蚊分布、既往未报告过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疫情处置(一)科学划定风险区域基孔肯雅热流行季节出现确诊病例(包括输入病例、本地病例)的I类、II类、In类地区,以及基孔肯雅热非流行季出现本地病例的地区,应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科学划分核心区、警戒区和监控区3个风险区,落实防控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划分原则参考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二)分级分类处置疫情遵循“早、小、严、实”原则,分级分类处置疫情。1 .输入疫情。采取“媒介应急控制,做好病例救治和防蚊隔离管理”的防控策略,防止引发本地疫情。非流行季出现输入疫情时,各地要做好病例救治和防蚊隔离工作。流行季出现输入疫情时,在病例救治和管理基础上,I类、II类和11I类地区防控重点是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发病起7天内)的活动地点,划分风险区域,开展成蚊杀灭工作。共同暴露者做好12天自我健康监测。2 .本地疫情。采取“1天内完成风险区域划定并启动灭蚊工作,核心区3天内完成入户调查处置、3天内完成全覆盖成蚊杀灭、5天内控制蚊媒密度”的防控策略,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严防疫情升级和外溢扩散。I类、11类和11I类地区要快速划定核心区,核心区和警戒区全面落实逢热必检,强化病例搜索和防蚊隔离管理,严格落实媒介应急控制措施。若疫情升级为局部暴发,要避免医疗挤兑,优先保证重症患者,孕妇、老年人及新生儿等重症高风险人群住院,I类地区发生疫情的街道或乡镇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单位和群众,做好蚊媒孳生地清理和成蚊杀灭。(三)媒介伊蚊应急控制与监测媒介伊蚊活跃期出现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时,I类、11类、111类地区开展媒介伊蚊应急监测与控制。1 .媒介伊蚊应急控制。核心区应在3天内将成蚊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如双层叠帐法低于0.9只/(顶小时),在5天内将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警戒区应在7天内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超低容量喷雾是杀灭成蚊首选控制措施,要求雾滴大小为10-20微米,每天可多次喷雾;滞留喷洒可用于重点场所,2周喷雾一次;热烟雾机主要用于植物茂密的区域。2 .媒介伊蚊应急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开展伊蚊幼虫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开展伊蚊成蚊监测。鼓励各地结合本地特点采用诱蚊诱卵器、化学引诱剂以及其他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监测。核心区每天开展监测,媒介伊蚊密度达到安全水平(如双层叠帐法低于0.9只/(小时)后每周开展2次监测,直至疫情结束。警戒区每周开展1次监测,监控区每两周开展1次监测,直至媒介伊蚊密度达到安全水平。核心区的应急监测,每次监测应不少于5个监测点。持续出现病例的疫点,伊蚊密度控制要有更严格的要求。(四)疫情通报各级疾控部门应依法及时发布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科学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出现省内跨区域疫情传播时,涉及地区的疾控部门和相关机构要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尽早采取防控措施。出现跨省份疫情传播时,病例输入省份的疾控部门应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病例输出省份的疾控部门,共同做好疫情调查处置。(五)疫情终止条件当划定的核心区、警戒区连续22天内无续发本地病例,且核心区内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不高于0.9只/(小时),可终止核心区、警戒区伊蚊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五、预防措施(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除蚊虫孳生地存在流行风险的地区应积极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强化城市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公园、景点、花卉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卫生治理,整治农村地区房前屋后垃圾,全面清理河塘、沟渠,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减少病媒生物孳生地。(二)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预防知识1 .指导群众防蚊灭蚊。在有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的地区,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群众了解本病传播的途径、主要危害和伊蚊媒介孳生特点以及防止蚊虫叮咬的知识和技能。引导群众配合社区做好入户防蚊灭蚊等工作,主动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2 .提示旅行者预防境外感染。各地卫生机构协助旅游部门做好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及导游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前往东南亚、南亚、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区的旅行者,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归来后2周内,落实好自我防蚊叮咬措施,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将旅行史告知医生。相关内容见基孔肯雅热科普核心信息。(三)强化医务人员培训I,提高疾病识别能力开展医务人员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疾病诊断与识别能力。重点地区应在每年流行季节前开展一次基层医务人员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I,增强对基孔肯雅热的认识,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四)加强媒介伊蚊密度监测,落实灭蚊措施疾控部门应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蚊媒密度监测或调查,包括伊蚊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发现蚊媒密度偏高时,及时提请相关单位开展清除蚊虫孳生地及预防性灭蚊工作。(五)加强信息沟通,做好联防联控疾控部门与海关、旅游、住建、教育、商务、商会等部门建立联防机制,及时通报信息,联合开展风险评估和协调疫情处置工作。2025年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本社区的传播与流行,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蚊媒孳生环境,从源头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幼儿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倡议书精选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