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最新版).docx
-
资源ID:1367033
资源大小:14.6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最新版).docx
关于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最新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提高卫生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消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上预防疫情的发生。2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3 .科学防控:依据科学的防控知识和技术规范,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 .联防联控: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登革热诊疗指南基孔肯雅热诊疗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卫生院辖区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二、组织管理(一)应急领导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决策重大事项。(一)医疗救治组由临床科室业务骨干组成医疗救治组。负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三)疫情防控组由防保科、公共卫生科人员组成疫情防控组。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蚊媒监测与控制等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防控建议。(四)后勤保障组由后勤科室人员组成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和管理,保障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物资需求,做好医院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1 .病例监测:加强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监测,特别是对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2 .蚊媒监测:定期开展辖区内蚊媒密度监测,掌握伊蚊的孳生、分布和消长情况,重点监测医院、学校、社区、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3 .环境监测:对疫情发生地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估蚊虫孳生地的清理和控制效果。(二)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通过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途径收集病例信息,对疑似病例及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2 .蚊媒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等方法进行蚊媒监测,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3 .环境监测:通过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疫情发生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包括垃圾清理、污水排放、积水处理等情况。(三)预警机制建立疫情预警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和疫情发展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预警:1 .辖区内发现首例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2 .蚊媒密度监测结果超过预警阈值,如布雷图指数大于10。3 .周边地区出现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疫情,且存在输入风险。四、疫情报告(一)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应立即向防保科报告。2 .防保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同时向院长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 .疫情防控组负责对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二)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三)报告时限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在2/J时内完成网络直报。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1 .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按照登革热诊疗指南基孔肯雅热诊疗指南进行规范治疗,采取隔离、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2 .对于重症病例,及时转送至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做好转诊过程中的防护和病情交接工作。(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排查密切接触者。1 .调查病例的发病前14天内的活动轨迹、蚊虫叮咬史、接触史等信息,绘制传播链。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14天,每日询问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检测和处置。(三)疫点疫区处理1 .疫点划定:以病例居住地或工作场所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内为核心区,100-400米范围内为警戒区,400米以外为监控区。2 .环境整治:组织发动群众,对疫点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各类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填平坑洼,定期更换室内水生植物的水,减少蚊虫孳生地。3 .蚊虫消杀:在疫点及周边区域开展大规模的蚊虫消杀工作,采用化学药物喷洒、烟熏等方法,杀灭成蚊和幼虫。核心区应在3天内完成全覆盖消杀,警戒区在7天内完成消杀,确保蚊媒密度迅速降低。消杀工作应连续进行3-5天,之后根据蚊媒监测结果,调整消杀频次。(四)蚊媒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1 .在疫点及周边区域持续开展蚊媒监测,评估蚊媒控制效果。核心区每天进行蚊媒监测,警戒区每周进行1-2次监测,监控区每两周进行1次监测。2 .根据蚊媒监测结果,调整防控措施。如蚊媒密度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加强环境整治和蚊虫消杀工作,查找原因,及时改进。(五)健康教育与宣传1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微信公众号、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广泛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 .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等。3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诊断、治疗和防控能力。六、物资保障(一)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组负责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手套等)、消杀药品(如杀虫剂、消毒剂等)、检测试剂、医疗设备和器材、急救药品等。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二)物资调配建立物资调配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合理调配物资。优先保障疫情严重地区和重点岗位的物资需求,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七、培训与演练(一)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培训,包括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防控措施、疫情报告等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演练定期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后的报告、诊断、救治、防控等环节,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八、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进行修订。(二)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