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X社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docx
-
资源ID:1366942
资源大小:22.9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XXX社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docx
关于XXX社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本社区的传播与流行,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蚊媒孳生环境,从源头上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发生。通过常态化的防控工作,)捋疫情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疫情发生后的职责和行动流程,一旦出现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遏制疫情蔓延势头。3 .科学防控:依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防控技术指南,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采取措施,提高防控工作的精准度。4 .联防联控: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及居民共同参与,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同作战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共同做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防控合力。(三)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4 .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5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6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社区内所有居民、单位、场所涉及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社区内的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商业场所、公共场所等。(五)风险评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死亡。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同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为主要表现,关节疼痛往往较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本社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非常适宜伊蚊孳生繁殖。社区内存在大量的积水容器,如居民家庭的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水缸等,以及公共区域的下水道、排水沟、绿化带积水等,为伊蚊提供了理想的孳生环境。同时,随着夏季居民户外活动增多,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感染风险相应提高。此外,社区内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频繁,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游客等,存在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输入病例的风险。一旦输入病例被伊蚊叮咬,病毒就可能在蚊媒中传播,进而引发本地暴发流行。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物业公司经理、辖区学校校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社区各网格长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分管卫生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统筹协调社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分析疫情形势,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调配防控资源,指导和督促各成员单位开展防控工作;向上级部门汇报社区防控工作情况。(一)职责分工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报告和诊断工作,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及时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送检,确保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对确诊病例按照相关诊疗规范进行隔离治疗和健康管理,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采取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治疗措施,指导患者做好居住环境的防蚊措施,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定期组织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诊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早期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负责社区内蚊媒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制定蚊媒监测方案,培训监测人员,定期对社区内的蚊虫密度、种类、孳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蚊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协助社区组织开展蚊媒消杀工作,提供消杀技术方案和药物选择建议,指导消杀人员规范操作,确保消杀效果。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社区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疫情动态和防控工作进展。1.物业公司负责居民小区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清理,制定详细的清洁计划,明确清洁人员和职责,定期清扫楼道、楼梯间、电梯轿厢、绿化带、停车场等区域,及时清除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对小区内的积水容器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处置,建立积水容器台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重点清理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塑料瓶、下水道篦子等易积水的地方,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容器采取加盖、填充等措施,防止蚊虫孳生。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消杀工作,按照消杀方案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和配合,在消杀前通知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对小区内的绿化带、下水道、地下室、垃圾中转站等易孳生蚊虫的区域进行定期喷洒药物,确保消杀范围全覆盖。在小区内的宣传栏、单元门口、电梯内等位置设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专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音频等,向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参与度。1.学校。负责学校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揩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学校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班级和部门的卫生职责,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地面、桌面干净整洁。组织师生开展校园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重点清理校园内的花坛、水池、排水沟、废旧物品堆放处等,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校园环境。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对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对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的师生,及时劝其就医,并跟踪了解病情,如确诊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教育部门报告。对因病缺勤的师生进行追踪随访,建立缺勤登记和随访制度,了解缺勤原因和病情,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1.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单位内部的宣传栏、工作群、会议等形式,向员工宣传防控知识,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单位卫生管理规定,明确卫生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定期对办公区域、生产车间、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组织员工开展单位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重点清理单位内的下水道、排水沟、积水容器、绿化带等,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对单位内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鼓励员工自我健康监测,如发现员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及时督促其就医,并跟踪了解病情,如确诊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1.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宣传和动员,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QQ群、入户走访等渠道,向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和措施,解答居民的疑问,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配合度。组织社区志愿者成立防控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定期对居民房前屋后、楼道拐角、公共绿化带等区域的积水容器进行清理和处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和清理,确保无死角。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监测和消杀工作,引导监测和消杀人员进入居民家中和公共区域开展工作,对社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和消杀工作落实到位。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健康排查,特别是针对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的人员、有发热症状的人员等重点人群,建立排查台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和健康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居民对消杀工作的不理解、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不畅等,及时沟通协调,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预防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1 .社区居委会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物业公司等单位,制定年度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多种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治疗原则等,每月至少更新一次宣传内容。2 .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志愿者深入社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宣传活动,发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如宣传手册、海报、折页等,面对面地向居民讲解防控知识和措施,针对老年人、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宣传,引导居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3 .每季度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一次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疾控专家、医务人员进行授课,内容包括疫情形势分析、防控技术要点、个人防护措施等,提高社区居民、师生和员工的防控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社区居委会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4次的社区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清理社区内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特别是针对背街小巷、居民楼院、公共厕所等容易积存垃圾的区域进行彻底清理,保持社区环境整洁。2加强社区内的绿化管理,与物业公司签订绿化养护协议,明确绿化养护责任和标准,定期修剪花草树木,清除杂草,及时清理枯枝落叶,保持绿化带整洁美观,减少蚊虫栖息场所。3 .社区居委会联合市政部门,每季度对社区内的下水道、沟渠等进行一次疏通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对容易积水的地段进行改造,设置排水坡度,避免积水孳生蚊虫。4 .物业公司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督促居民做好家庭卫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庭卫生检查活动,引导居民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废旧轮胎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对长期不用的积水容器进行倒置或妥善处理,避免积水孳生蚊虫。(三)加强蚊媒监测与消杀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蚊媒监测技术规范,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内的蚊媒监测工作,在社区内设置多个监测点,涵盖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每周对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一次监测,记录蚊虫密度、种类、孳生情况等信息,及时掌握蚊虫密度和分布情况,每月形成一份蚊媒监测报告,上报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卫生健康部11o2根据蚊媒监测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针对性的蚊媒消杀方案,明确消杀范围、时间、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等。组织专业消杀人员或委托专业消杀公司,对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和易孳生蚊虫的区域进行定期消杀,如绿化带、下水道、地下室、建筑工地、垃圾中转站等,一般情况下每月消杀不少于2次,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适当增加消杀频次。3 .社区居委会督促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做好本单位内的蚊媒消杀工作,制定本单位的消杀计划,配备必要的消杀设备和药物,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喷洒药物,降低蚊虫密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对各单位的消杀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消杀效果。4 .在社区内的公共区域,如绿化带、停车场、楼道口等位置,合理设置蚊虫诱捕器,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和嗅觉特性,诱捕蚊虫,定期对诱捕器进行清理和维护,记录诱捕蚊虫的数量和种类,评估蚊虫密度变化情况,为蚊媒防控提供参考。(四)加强人员健康管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监测,在门诊设立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对前来就诊的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