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公路沥青摊铺施工工艺流程 SOP.docx
工作流程会计实操文库企业管理-公路沥青摊铺施工工艺流程SOP一、目的规范公路沥青摊铺施工流程,确保施工各环节标准化、规范化操作,通过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压实度、厚度等指标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同时保障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施工,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不同等级公路的沥青摊铺作业。三、职责划分施工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沥青摊铺施工计划,合理调配人员、机械、材料等资源;组织施工技术交底,协调各施工班组工作;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任务按计划完成。技术部门:制定沥青摊铺施工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如摊铺温度、速度、碾压遍数等;提供施工技术指导,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参与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对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和优化。质量控制部门:制定沥青摊铺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包括摊铺平整度、厚度、压实度等指标检测;对不合格项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沥青摊铺施工设备的采购、调配、维护和保养;确保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性能良好,满足施工要求;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情况,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施工的影响。安全环保部门: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措施,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监督施工现场安全和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排查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施工符合环保要求。施工班组: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沥青摊铺作业,正确操作施工设备;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做到工完料清,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四、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一)施工准备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掌握沥青摊铺施工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编制详细的沥青摊铺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环保措施等内容,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要点、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和技术要求,技术交底需形成书面记录,由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签字确认。原材料准备沥青: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检查沥青的品牌、型号、质量检验报告等资料,确保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不同类型的沥青应分类存放,防止混杂,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0-170,确保沥青处于液态便于使用。集料:集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碎石,其粒径规格、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需符合规范;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或石屑,要求颗粒坚硬、洁净、无杂质,级配符合要求;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矿粉应干燥、洁净,无团粒,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集料进场后,按批次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分类堆放,做好防雨、防尘措施。添加剂:根据设计要求,如需添加抗剥落剂、纤维稳定剂等添加剂,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添加剂的性能和掺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添加剂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机械设备准备配备性能良好、数量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沥青摊铺机、压路机(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沥青洒布车、装载机、运输车等。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调试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转正常。检查摊铺机的摊铺宽度、摊铺厚度调节装置、螺旋布料器、振捣装置等部件是否正常;检查压路机的碾压轮、振动装置、制动系统等是否完好;检查沥青洒布车的洒布系统是否畅通,计量装置是否准确。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施工现场准备对下承层(基层或下面层)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下承层表面平整、坚实,无松散、裂缝、坑槽等缺陷,其平整度、高程、宽度、横坡等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下承层表面应清洁、无杂物和灰尘,如有油污等污染物,应进行清洗处理。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和边线,直线段每10-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IO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3-0.5m处设指示桩,用红漆标出摊铺层边缘设计高程。根据摊铺机宽度和摊铺厚度,在指示桩上挂钢丝绳或设置铝合金滑杆,作为摊铺机自动找平的基准线。基准线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钢丝绳的直径直为2-3mm,铝合金滑杆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安装应牢固、平顺。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管理,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二)沥青混合料拌制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矿质集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试验等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等,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对拌和楼冷料仓的供料比例、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和沥青用量进行调整和确定。通过试拌,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性能进行验证和优化,使生产出来的沥青混合料满足施工和质量要求。根据生产配合比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在拌和楼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和矿料级配分析,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施工性能。如不符合要求,应再次调整生产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拌和设备调试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楼进行调试,检查拌和楼的计量系统、加热系统、搅拌系统、除尘系统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计量准确、加热均匀、搅拌充分、除尘效果良好。对拌和楼的电子秤进行校准,确保原材料的计量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沥青的计量误差不超过±0.5%,集料的计量误差不超过±1%-±2%(根据集料粒径大小而定),矿粉的计量误差不超过±1%。沥青混合料拌和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和拌和时间。沥青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50-170,集料加热温度应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3(TC,矿粉不加热;拌和时间应根据设备类型和混合料特性确定,干拌时间不宜少于5-1OS,总拌和时间宜为30-50s,以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在拌和过程中,实时监测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控制在140-165,改性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控制在160-185oCo当出料温度过高,超过规定范围时,应废弃该批次混合料;当出料温度过低时,应适当提高集料加热温度和拌和温度。对拌和楼的生产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原材料用量、拌和时间、出料温度、产量等信息,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质量追溯。(三)沥青混合料运输运输车辆选择:选用载重量不小于15t的大型自卸汽车运输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应清洁、干燥,无杂物和油污,车厢底部及两侧应涂刷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3),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车厢。运输过程保温:运输车辆应配备篷布等保温、防雨、防污染设施。在运输过程中,应覆盖篷布,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热量损失和防止雨水、灰尘等污染混合料。当气温较低或运输距离较长时,可在车厢底部加设保温层,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运输组织根据拌和楼的生产能力、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和运输距离,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数量,确保摊铺机连续不间断摊铺。运输车辆应在摊铺机前30-50cm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由摊铺机推动车辆前进。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沥青混合料离析,卸料时应使混合料整体卸落,不得边卸边行驶。如发现混合料有离析现象,应在现场进行人工二次拌和。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调度,按顺序排队等待卸料,严禁随意停放和掉头。(四)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机就位将摊铺机停放在摊铺起点的下承层上,按摊铺宽度和厚度要求调整好摊铺机的熨平板高度和宽度,熨平板应预热至不低于100oC,以保证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不产生拉痕和发裂。摊铺机就位后,应通过垫木等方式将熨平板垫至设计摊铺高程,垫木的厚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和松铺系数确定,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段确定,一般为1.15-1.350摊铺作业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进行摊铺,下面层摊铺可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中面层和上面层摊铺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楼的生产能力、摊铺厚度、摊铺宽度和混合料特性等因素确定,一般宜控制在2-6mmin,且应保持匀速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保证摊铺的平整度和均匀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符合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30-150°C,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50-165oCo当气温低于10°C时,不宜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摊铺过程中,应保证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均匀布料,螺旋布料器的料位应保持稳定,一般应高于螺旋布料器中心轴2/3的高度,以避免混合料离析。相邻两幅摊铺应有一定的重叠宽度,重叠宽度一般为3-6cm,上下层的摊铺接缝应错开,避免位于同一位置。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摊铺时应将已铺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再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摊铺质量检查在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平整度、宽度、横坡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摊铺机的工作参数。可采用插入法或利用高程控制基准线进行厚度检测,每IO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查3-5个点;平整度可采用3m直尺检测每200m测2处l尺宽度和横坡每200m检查4个断面。观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状态,如发现有离析、波浪、裂缝、拖痕等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调整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螺旋布料器转速、振捣频率等。(五)沥青混合料碾压碾压设备选择: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摊铺厚度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和钢轮振动压路机组合,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型号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满足压实度要求。碾压温度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对压实效果有重要影响,应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初压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20-140,改性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5CTC;复压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00-120,改性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30;终压温度不低于80oCo碾压过程中,应采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混合料的温度,确保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方法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速度宜为1.5-2kmh0初压的目的是整平和稳定混合料,为复压创造条件。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复压:复压应在初压完成后紧接着进行,复压是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关键工序。采用胶轮压路机和钢轮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4-6遍,碾压速度宜为2.5-3.5kmho胶轮压路机的碾压作用是使混合料颗粒之间更加密实,钢轮振动压路机的振动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压实度。碾压时应注意重叠宽度,胶轮压路机重叠1/3-1/2轮宽,钢轮振动压路机重叠10-20cmo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I-2遍,碾压速度宜为2-3kmh0终压的目的是消除轮迹,使路面表面平整、光洁。终压应在混合料温度降低到规定的终压温度前完成。碾压注意事项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缓慢、匀速行驶,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当压路机来回交替碾压时,前后两次停留地点应相距IOm以上,并应驶出压实起始线3m以外。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以免导致混合料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