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深入学习贯彻作风建设精神以优良作风引领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docx
-
资源ID:1366427
资源大小:13.5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党课:深入学习贯彻作风建设精神以优良作风引领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docx
专题党课:深入学习贯彻作风建设精神以优良作风引领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同志们: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粒扣子”,是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作风建设深刻改变了中国。对于高校而言,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作风建设精神,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今天,我们围绕作风建设在高校治理中的实践路径,从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一、作风建设在高校治理中的特殊意义,构建风清气正育人环境(一)八项规定是净化高校政治生态的“净化器”。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政治生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风建设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通过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高校中存在的“重行政轻教学”“重考核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某高校曾因过度追求行政化管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各类检查评比,教学科研精力被严重分散。自贯彻八项规定以来,该校精简会议文件60%,建立“教学科研服务直通车”机制,让教师真正回归育人主责主业。实践证明,只有以八项规定为抓手,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才能让高校回归学术本位、育人初心。(二)八项规定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压舱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顶端,必须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典范。作风建设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行为划出红线,有效遏制了高校招生、职称评审、资源分配等环节可能出现的权力寻租现象。近年来,教育部通报的多起高校违规招生案例中,正是通过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及时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保障了广大学子的受教育权利。这启示我们,只有将八项规定贯穿高校管理全过程,才能筑牢教育公平的堤坝,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三)八项规定是涵养校园文化的“营养液”。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价值取向。作风建设所倡导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某“双一流”高校将八项规定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廉洁文化长廊”,开展“学术诚信宣誓”“师德故事分享”等活动,使廉洁自律意识深深扎根师生心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让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培育了崇廉尚洁的品格,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整治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严守学术诚信底线(一)织密制度笼子,规范经费管理流程。科研经费是高校开展创新研究的“生命线”,但近年来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等问题时有发生。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一是完善预算编制机制,推行“科研人员+财务专家”联合编制模式,提高预算科学性;二是建立动态监控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经费使用进行实时预警;三是简化报销流程,推行“无纸化报销”“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改革举措,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事务中解脱出来。某高校通过上述改革,科研经费违规率下降75%,真正实现了“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二)强化监督问责,形成震慑效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建立“纪检+审计+财务”协同监督机制,对重点科研项目、大额经费使用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管理部门失察责任。某省教育厅通报的一起科研经费套取案件中,不仅追回违规资金200余万元,还对项目负责人和院系分管领导给予党纪处分,在全省高校形成强烈震慑。只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科研腐败,才能维护学术尊严,守护科研净土。(三)弘扬学术诚信,培育科研道德风尚。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教师岗前培训,定期开展“学术规范大讲堂”“科研伦理案例研讨”等活动。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将诚信表现与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某高校设立“学术诚信标兵”评选,对恪守学术规范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良好氛围。通过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让求真务实、严谨治学成为高校科研人员的自觉追求。三、规范高校公务接待与基建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与工程腐败(一)严控公务接待,树立勤俭办学新风。公务接待看似“小事”,却关乎党风政风校风。要严格执行“无公函不接待”“对口接待”“总量控制”等规定,推行“公务接待清单制”,详细记录接待对象、事由、标准等信息。某高校取消豪华接待场所,改用校内食堂简餐,年接待费用下降40%,同时将节省资金投入教学设备更新。这种转变不仅节约了办学成本,更彰显了高校的节俭本色。此外,还要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推广新能源车辆,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用车全流程监管,杜绝“车轮上的浪费”。(二)严把基建关口,筑牢廉洁防线。高校基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要建立“阳光招标”机制,将招投标信息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推行“代建制”“全过程跟踪审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质量和造价管控。某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通过BlM技术优化设计方案,节省建设资金8000余万元;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有效防范利益输送。同时,要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对工程变更、隐蔽工程验收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校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开展“光盘行动”“节能降耗”等主题活动,引导师生树立节约意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电、办公用品等资源的精准管理。某高校通过安装智能电表、节水装置,年节约水电费300余万元;设立“旧物置换中心”,实现教学设备循环利用。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办学成本,更让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四、将八项规定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四有”好老师队伍(一)以八项规定为标尺,划定师德底线。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将作风建设精神与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度融合,明确师德负面清单,对收受学生礼品、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某高校建立师德师风“红黄牌”预警机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严重违规者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通过刚性约束,让广大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以榜样力量为弓I领,弘扬高尚师德。榜样是最生动的教材。要深入挖掘身边的师德典型,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通过事迹报告会、短视频展播等形式讲好师德故事。某师范大学退休教师坚持30年义务辅导贫困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在全校引发强烈反响。这种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效应,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让师德师风建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三)以人文关怀为支撑,激发教师内生动力。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既要严管也要厚爱。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破除“五唯”倾向,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学术交流平台等服务。某高校设立“教师子女课后托管班”,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实施“学术休假制度”,让教师有时间沉淀思考。这些举措让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育人工作。五、以作风建设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以务实作风破解发展难题。“双一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科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问题清单一责任清单一成果清单”闭环管理机制。某高校针对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的问题,打破院系壁垒,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正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二)以创新精神激发办学活力。作风建设不是因循守10,而是要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进人事制度、考核评价、资源配置等领域创新。某“双一流”高校推行“长聘制”改革,赋予院系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建立“学科特区”,实行“一事一议”政策,吸引顶尖人才加盟。这些改革举措打破了体制机制障碍,为高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以育人成效检验建设成果。“双一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育人实效,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某高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建设“大思政”教育基地,让红色资源成为育人的鲜活教材。这些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确保“双一流”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志们,作风建设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我们以此次专题学习为契机,将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作风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争创一流的新篇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