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9课 秦统一中国》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
资源ID:1366370
资源大小:12.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9课 秦统一中国》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秦灭六国1统一背景民心所向: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百姓渴望和平,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生活成为广大民众的心声,这为统一奠定了群众基础。例如,长期的战争使得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所以统一是民心所向。秦国实力增强:商鞅变法后,秦国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军事上,奖励军功,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实力逐渐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秦王嬴政的才能: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任用人才,如李斯、尉缭等,积极策划统一大计,为统一提供了有力的领导。1 .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由近及远,各个击破。2 .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L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包括政治、军事、财政等,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3 .中央政权机构:在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具体事务。4 .地方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全国经济的统一发展。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等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便利了经济活动中的计量,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1 .交通方面: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同时,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2 .军事方面: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并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基础上修筑长城,西起临洪,东到辽东,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巩固了国家的边疆。二、学习难点(一)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它包括皇帝制度、中央政权机构和地方制度等多个层面,涉及到权力的分配与集中。学生需要理解皇帝如何通过这套制度将全国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以及这套制度对国家统治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例如,要理解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以及郡县制为何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问题。(二)认识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虽然教材中提到了秦统一的诸多条件,但学生较难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去理解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弓I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统一成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长期的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等措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B.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C.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秦国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方略2.秦国先后攻灭六国,其先后顺序是()A.韩、赵、魏、楚、燕、齐B.赵、韩、魏、楚、燕、齐C.韩、魏、赵、楚、燕、齐D.韩、赵、魏、燕、楚、齐3 .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 .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B.铲形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5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四、答案(一)选择题1 .C解析: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其他选项都是秦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2 .A解析: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3 .C解析: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4 .C解析:秦统一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5 .C解析: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分别属于文化、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二)材料分析题(1) “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意义: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活动中的计量,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统一车轨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