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
-
资源ID:1366278
资源大小:25.4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围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重大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部署安排,深入挖掘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隼路蓝缕的创业文化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力争到2027年,梁溪区艺术创作更加繁荣,园林文化、美食文化、非遗文化、影视文化、古道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书院文化、东坡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加丰硕,“最具融合创新力、最富现代品质城、最忆江南风华景、最美人间烟火气”的梁溪精彩城市旅游特质更加鲜明,梁溪区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7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0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80家,高水平建设全龄友好型、青年向往型文旅栖息目的地城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计划。一、推动文艺事业全面繁荣新发展1 .聚力精品创作与人才支撑。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抓好重大题材、重点作品创作生产。健全文艺精品创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文艺院团、社会专业艺术团体等组织市场化运作,开展剧本征集、定向邀约、联合创作和新一轮优秀剧本孵化。坚持把人才作为文艺院团发展的第一要素,重点引进舞台艺术领域领军型、紧缺型、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名家名角、青年骨干。匠心打造更多引领时代的“梁溪生产”文艺精品冲刺国家级奖项,努力推动我区舞台艺术从“高原”跃上“高峰”。(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文联)2 .深化文化惠民与对外交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参加各类展演。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办好“阅享梁溪,“梁辰美景溪有人间,文艺精品进基层、“幸福梁溪相约有你”群众文艺特色团队展演等文艺活动,协助打造市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情韵江南'群众文艺展演,全年度开展不少于40场。支持文化经纪发展,对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院团优秀剧目对照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创新国际传播、讲好梁溪故事,不断推动本土文艺精品走出无锡、走向全国、走入世界。(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财政局)3 .推进小剧场建设与品质升级。坚持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推动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实施方案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标准落地落细。加快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景区街区、文保单位等剧场升级改造,打造多2样化演出平台。推动营利性小剧场、旅游演艺特色小剧场建设,打造一批市场导向、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小剧场,推动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运营主体加快形成。组织优秀小剧场演出剧目进景区、街区、商业区,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文旅体验。到2027年,全区建成各类小剧场力争达到30个。(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梁溪文旅集团)二、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4 .系统建设文保体系。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5年5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2026年6月底前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全面摸清梁溪区文物资源状况。完善梁溪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让大运河文化在梁溪区焕发新活力。大力提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珍贵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现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梁溪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强区。(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各街道)5 .创新焕活文化遗产。深化“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深入挖掘梁溪区文化遗产价值,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实施古建老宅“产业合伙人”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化利用,打造文化艺术新空间,传递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精神。围绕金融资本、文化创意、功能性总部、科技创新七个大类招募合伙人。统筹非遗研究、保护、传承、传播,重点支持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等彰显梁溪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持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结合全息、裸眼3D、数字投影、交互体验等技术,推进惠山泥人、留青竹刻、锡绣等非遗的数字化转化,打造手机屏保、游戏人物等数字文创产品。优化完善梁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程,细化落实符合时代需求、顺应政策导向的支持措施。通过完善保护机制、丰富利用业态、优化配套服务、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标杆项目,将梁溪区建设成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范城区,加强与有实力、有情怀、有创意的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具有“最梁溪”特色的非遗产品,以优质供给培育需求新增长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梁溪产发集团、梁溪城发集团、梁溪资产经营公司)6 .多维拓展文化空间。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区图书馆改造提升,优化文化站服务供给。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新空间。通过打破场馆空间固定边界,将文化体验与各类商业业态相融合,打造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让游客获得展陈与活动兼顾、感悟与感触兼有的互动式游览体验。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面向公众的文化设施。推动在园区、街区、商圈、公园和地铁,建设城市文化新空间,扩大受众覆盖面,增强空间可及性。强化从供给侧着手,打造更多融合阅读、艺术、展览等多维业态的城市文化新空间。结合城市更新,用好古建老宅,拓展投入模式,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文博阵地,推动立体多元博物馆群体系建设。打造文化艺术微空间,瞄准特色小微主题并融合多种感官互动,带来各类丰富文化体验,创造属于这座城市的情感和趣味。打造钱松酒美术馆,利用好钟楼图书馆、杨荫浏音乐艺术馆等文化空间资源,全力构建梁溪特色文化场馆体系。推介文化服务'大餐和城市打卡线路,让梁溪文化新空间“活”起来、“火”起来。(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三、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7 .提质文商旅融合项目。锚定“魅力梁溪”发展目标,全面实施“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推进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提质升级,打造“运河之芯”文旅地标;加速江南古运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进行惠山古镇片区协同开发,推进惠山古镇国乐之城建设,推动实现从二胡之乡、国乐之乡到国乐殿堂的转变;实施南禅寺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大窑路窑群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等项目;有效推进梁溪区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各类名人故居活化利用工程建设;保障永丰路1号及灰场浜酒店项目等文旅类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艺术季等品牌活动项目。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对新引进的文旅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资金扶持。(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文体旅游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8 .培育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体内城市合作,提升我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文化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舞台设备、沉浸式体验装置等高端文化装备。积极布局元宇宙、数字李生等新兴领域,推动虚拟现实游戏、数字艺术展览等新业态发展,抢占未来文化产业制高点。推动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开发太空主题公园、低空飞行体验等特色文旅产品,打造空天文旅产业新生态。到2027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加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构建文化产业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责任部门: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建设工作专班、区委宣传部、度假区管理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文体旅游局、梁溪文旅集团)9 .提升文创品牌价值。支持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本土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等6个4A级景区打造专属文创品牌,支持惠山古镇5A级景区建设主题文创旗舰店,集成惠山泥人、精微绣等非遗体验、文化展演、定制化商品销售功能,探索景区门票与文创消费联动机制,提升游客二次消费占比。依托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等文博场馆资源,鼓励采取“场馆IP+社会合作”模式开发特色产品。以梁溪非遗文化和运河文化为核心,强化原创IP培育,支持企业申报外观专利、版权登记。围绕“运河游礼”文创品牌规划六大系列,共100余款产品,全年龄段开发具有功能性、在地文化性的配饰、摆件、潮玩等产品。联动梁溪地标特色,以“文化底蕴”与市场热点'两大文创产品开发思路,做好市场热点跟踪。在景区、街区热门打卡点设置主题快闪店,结合AR互动、DlY体验等增强游客参与感,同步布局线上商城,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复购”闭环;发起“打卡晒图抽奖”“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借助短视频平台(抖音、小红书)放大传播声量,形成自发传播效应;联合国内知名品牌,推出限定联名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到2027年,培育形成4个以上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原创IP文创商品系列。(责任部门:度假区管理办、区文体旅游局、区财政局、梁溪文旅集团)10 .加快旅游数智赋能。优化云数据、云服务、云管理、云推广等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建设,鼓励景区、旅游度假区引入无人驾驶摆渡车、无人超市、客服机器人等智能设施,提升游客的便捷性和旅游体验性。推广“运河四季”古运河实景演出项目等对科技手段的运用经验,推动VR、AR、XR、M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应用,以好内容、好故事、好产品,构建好场景、塑造新体验。通过新技术、炫科技的不断导入和创新应用,捕捉游客情绪、营造场景氛围、创新产品业态。打造智慧场景,通过8k和3D技术与顶级内容IP演艺充分结合,将科技赋能文化发挥出极致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呈现城市数字演艺的新形式,探索借助数字技术下的虚拟现实沉浸体验孵化;创新智慧产品,开发“AI文旅智能体”,解锁旅游攻略、景区购票、景点客流咨询、景点信息查询、行李寄存等信息,召唤数字人AI伴游、智能讲解等功能,挖掘游客行为和兴趣,匹配文旅资源,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文旅领域进行更大范围应用。(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文体旅游局、区数据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11 .培优市场标杆主体。瞄准国内外文旅行业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吸引其区域总部、功能机构、重大项目落户梁溪。聚焦文旅科技、文旅装备、文旅创意等领域,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完善文旅产业扶持政策,在载体、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头部企业落地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鼓励现有文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规模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型文旅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旅游交通、酒店民宿、在线旅游、景区演艺、旅游装备(设施)业态投资、开发领域。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提升梁溪酒店业国际化水平。依托在地文化、古运河等资源,加大力度引入一批特色鲜明、体验独特的主题精品酒店和旅游民宿,丰富住宿业态。助力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2027年,稳定映月里等不少于4个年百万人次重点景区,培育1个年千万人次核心景区。(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度假区管理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文体旅游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四、构建文旅业态多元融合新矩阵12 .推动“音乐+旅游”共生。出台奖励政策,大力开发“跟着音乐去旅行”新业态,充分发挥音乐季、小型演唱会带动效应,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无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