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docx
-
资源ID:1366206
资源大小:19.1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docx
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入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三大工程”,筑牢先进制造“主阵地”,持续构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势产业协同联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做强产业发展“硬支撑”,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立足城市副中心实际,积极应对制造业发展变革挑战,发挥全域场景、产业政策等优势,按照“3410”的发展思路,深入落实三大工程、实施集群发展、协同联动、创新驱动、场景示范四大路径,开展产业集群登峰、产业空间筑巢、存量企业蝶变、增量企业引凤、科技创新赋能、制造制造场景搭建等十大行动,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聚力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千亿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潞城食品、鄢县医药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集群发展,立足各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链精准招商,按照“一镇一品”原则,打造差异化产业集群,形成“镇镇有龙头、业业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新版图。创新驱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生态构建,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共建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场景示范,以产业数智化转型为主线,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柔性生产线等示范场景,建设碳捕集、低碳工厂、绿色供应链、AI+机器人等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协同联动,城的链条协作,科技成果转化,格局。推动多维度示范场景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的疏解对接,加强与亦庄新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形成错位互补、生态聚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先进制造业规模再上新高,在全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得以持续巩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新能源智能汽车产值突破千亿,电子信息、绿色都市等产业稳步增长;产业创新能量集聚释放,培育发展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产业,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效形成;产业质量持续提升,数智化、绿色化、高效化生产方式深入推广,地均产出实现较大提高,节能降耗指标达到市级要求。二'聚力“十百千”,做强集群促提质(一)产业集群登峰行动。构建“1+4+3”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新能源智能汽车主导产业,以小米整车为牵引,支持传统零部件企业通过智能化技改,提升工艺精度与品控水平,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供应链配套水平。推动汽车产业链向后端延伸,重点布局汽车金融、高压快充、新能源汽车检测等产业。做优做稳四大特色产业。医药健康,聚焦生物药智造、高端医疗器械,布局发展抗体药物、首仿药和高端仿制药、医疗机器人、高值耗材等领域,壮大提升医疗器械产值在医药工业中的占比,打造鄢县医药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重点发展风电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特种导电等能源装备,网络安全装备、元宇宙硬件等高端装备,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服务衍生,培育形成一批特色行业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力发展柔性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推动氮化钱、金刚石等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发展。依托京津冀信创小镇,重点发展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信创产业,构建北京信创整机生态。绿色都市,重点引入预制菜肴、功能性食品和生物产品等新业态,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开展家具产品设计、功能开发、工艺优化和测试场景应用,提升现有企业发展能级。吸引工艺美术、时尚产业等在副中心集聚发展。前瞻培育三个未来产业,打造十亿级产业集群。未来信息,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6G等领域,布局高性能算力芯片、虚拟现实操作系统等技术产品,推进信通院Ie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建设。未来能源,布局发展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能量控制系统、储能系统集成、储氢瓶等关键技术设备,挂牌“CCUS碳未来产业园”,培育发展碳捕集与封存等产业。未来健康领域,重点发展细胞与基因工程、合成生物、脑机接口、AI+医疗健康等产业,推进新药研发中心及中试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二)产业空间筑巢行动。联动打造台马智造创新极。把台马板块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区域,主动对接融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与资源整合,重点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创新资源外溢、链条协同布局,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零部件、数字经济相关的核心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一镇一品”特色集群节点。潞城镇,引入预制菜肴、功能性食品等新业态,发展休闲食品,创新打造一批“国民级零食”,重点打造百亿食品产业集群。西集镇,依托软通动力等龙头企业,重点布局网络安全装备、元宇宙硬件等高端装备,发展整机组装、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打造百亿网安产业集群。簿县镇,大力发展骨科器械、脑机接口等高端医疗器械,瞄准重组蛋白、合成生物、AI+医疗健康等前沿技术,全力加强专业平台培育,推动医工交叉,聚焦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智能制造,重点打造百亿医药产业集群。永乐店镇,依托国电投算力中心等重大项目,发展算力经济,吸引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打造算力产业集群。于家务乡,依托种业基础,结合现有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端装备等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张家湾镇,发展设计牵引的服务型制造,面向时尚设计、新能源装备设计、元宇宙硬件设计等工业设计领域,承接落地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品牌机构与创业团队,打造新智造产品研制与设计基地。宋庄镇,依托宋庄青年艺术家工坊,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时尚设计、时尚制造等产业,打造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三)存量企业蝶变行动。支持企业扩产升级。聚焦已形成市场优势、产品优势的企业扩产需求,有序推进重点扩产项目落地,增强胰岛素、人工关节、储氢瓶、合成生物等一批高技术、高价值产品供给能力。深入落实相关奖励政策,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数碳革新。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达标,培育一批数字“三品”重点标杆企业。全面实施绿色诊断,遴选优质服务商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和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免费开展绿色诊断。支持企业制定“碳中和”实施方案,实施更加积极的低碳发展行动。推动品牌价值提升。实施优势产业品牌提升计划,支持汽车、家具、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培育一批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附加值高的高端消费品。依托未来设计实验室,开展时尚品牌孵化,引进培育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主题IP衍生品设计、非遗时尚设计等新业态。(四)增量企业引凤行动。实施“城市招商合伙人计划”计划。招募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号召力的企业、商会、协会、创投机构及专业人士作为“城市招商合伙人”,充分发挥其在产业研究、项目挖掘、企业对接、资源导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强化产业精准补链招商,深入落实“四个一”招商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医疗高值耗材、高性能诊疗设备、CCUS等细分领域,强化精准招商,促进重点项目落地集聚。狠抓龙头企业聚链招商,落实“带土移植”理念,引导支持驻区央企、市属国企的子企业将增量业务、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等落户本区。重点吸引本区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配套机构、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功能型总部落地发展。加大城市场景引链招商。充分发挥城市孵化科技创新“大磁场”功能,重点针对机器人、绿色低碳等领域,强化场景引链招商。依托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项目投资建设,支持企业研制新品在副中心首推、首用,形成产业化示范效应。三、攻坚“科创增”,赋能产业提效能(一)科技创新赋能行动。谋划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中国信通院的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中医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产业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精尖设计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企业申报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联动发展。推动北服未来设计实验室实现挂牌落地,与北京城市学院合作共建的产教融合基地。紧盯西工大北研院重点在京建设项目,制定产学研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自主工业软件实训基地,推动专项投资基金设立。与友谊医院、潞河医院等共建临床研究转化中心,建立“医院出题-企业答题”的联合攻关机制,推进医产协同示范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储能系统集成、固废资源化等共性技术研发,推动项目成果落地转化。(二)新兴产业育新行动。打造若干未来产业新地标。按照北京育新基地建设方案,开展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培育工作,在四环园区、一方健康谷等策划打造1-2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策划打造CCUS等未来产业园区,加强运营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培育未来领域生态主导型企业。建立科技领军企业遴选培育机制,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的行业领航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整合产业链资源与创新要素,推广供应链协同、创新平台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等模式,构建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催生一批高潜力成长型企业。构建“梯度培育+精准赋能”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成长生态,畅通“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通道。建立独角兽潜力企业培育库,鼓励国内外投资机构、咨询机构、孵化器、社会组织等专业机构挖掘培育具有“硬核科技”的独角兽企业。(三)创新生态提升行动。强化引才育才,依托区级人才工程,以企业创新需求为根本,对战略新兴与未来产业具体领域人才进行支持,推动人才向重点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完善科技项目对人才成长持续支持机制,吸引一批学术带头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策划举办品牌活动,用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对外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力,积极争取举办未来产业路演、CCUS论坛大会等活动在城市副中心举办。策划举办未来设计大会。强化产业精准服务,建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和解决,确保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支持等服务。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针对龙头企业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服务方案。四、打造“场景范”,厚植优势强示范(一)实施智能制造场景行动。搭建智能工厂等场景,聚焦汽车、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都市等重点产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部署机器人、工业母机、智能检测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培育国家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深入实施“灯塔计划”,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全球灯塔工厂。搭建“制造+”等场景,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绿色都市等产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培育一批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优秀的系统集成方案领军品牌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标杆品牌。推进“工业+旅游”,开发沉浸式元宇宙体验馆,策划举办“通州工业文化周”活动,形成“绿色智造+数字文旅”示范园区。支持企业开展“车间课堂”示范,推进“工业+教育”。(二)实施未来产业场景行动。未来健康场景。围绕医疗机器人、健康医药器械、智能医疗设备等研发应用,积极谋划智慧诊疗、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场景,帮助企业对接优质医疗机构,打造医产协同示范区。未来能源场景。聚焦新型储能、CCUS等未来能源方向,积极谋划新型储能场景项目,依托张家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为新型储能设备提供试验验证场景;加快谋划建设“CCUS碳未来产业园”,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优先开展CCUS碳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