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二).docx
81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二)一、方案背景与目标基孔肯雅热作为蚊媒传染病,在夏秋季易形成传播高峰。幼儿园作为幼儿密集场所,一旦出现病例,易引发聚集性疫情。本方案聚焦“家园社”协同防控模式,通过构建多维防护网络,实现病毒传播链的精准阻断,保障幼儿健康安全。核心目标包括:蚊虫孳生地清除覆盖率达100%,教职工防控知识知晓率达100%,幼儿家长防护措施落实率,95%,疑似病例早期识别率298%,确保园内不发生聚集性疫情。二、防控体系构建(一)三级防控网络1 .核心层(园内防控):成立由园长牵头的“防控专班”,下设健康监测组(保健医生+班主任)、环境消杀组(后勤主管+保洁人员)、宣传教育组(保教主任+教师),实行“每日一碰头、每周一调度”制度。2 .协同层(家庭防控):推选家长代表组建“护幼防疫队”,协助开展家庭蚊虫孳生地排查、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建立“班级家长-班主任-保健医生”三级沟通机制。3 .联动层(社区防控):与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建立联防联控关系,签订疫情防控协作协议,明确信息互通、技术指导、应急处置等合作内容。(二)责任清单管理制定防控岗位责任清单,明确32项具体职责: 园长负责审批防控物资采购计划、签发疫情报告 保健医生每日审核晨午检数据,每周开展1次防控培训 班主任每日填写幼儿健康日志,发现异常10分钟内上报 保洁人员每日对卫生间、垃圾房等区域进行2次消杀 家长负责每日睡前为幼儿涂抹驱蚊剂,每周清理家庭积水三、重点防控措施(一)环境改造工程1 .物理防蚊改造:在园区入口、活动室窗户安装“防蚊纱网+磁吸门帘”,户外游戏区搭建防蚊帐篷,午睡室配备“蚊帐+灭蚊灯”双重防护。每周由后勤组进行设施完整性检查,发现破损24小时内修复。2 .孳生地清零行动:实施“三清三查”制度清理花盆托盘积水、清理废旧容器、清理排水沟淤泥;检查饮水机接水盘、检查消防水桶、检查景观水池。建立孳生地排查台账,实行“发现-处理-复查”闭环管理。3 .生态灭蚊措施:在园区绿化带种植驱蚊植物(薄荷、艾草等),与专业消杀公司合作,每月开展1次缓释剂灭蚊幼处理,每季度进行1次环境药剂喷洒,选择对幼儿安全的生物制剂。(二)健康监测升级1 .智能监测系统:为各班配备“红外测温仪+智能晨检机”,幼儿入园时自动采集体温、拍摄面部图像(识别皮疹),数据实时上传至幼儿园健康管理平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2 .症状监测闭环:设计幼儿异常症状登记卡,包含发热(238)、关节痛、皮疹等12项监测指标。发现异常后,由保健医生进行二次评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家长接送-医院就诊-结果反馈”全流程跟踪。3 .教职工健康档案:建立“一人一档”健康记录,包含疫苗接种史、过敏史、每周健康自查表等信息。食堂人员额外增加每月1次肝功能检查,保洁人员配备防护面罩和橡胶手套。(三)家园协同防控1 .家长课堂:每月开展“线上+线下”防控培训,内容包括家庭防蚊指南基孔肯雅热早期识别等,培训后通过小程序进行答题测试,80分以上视为合格。2 .家庭防蚊包:为每个家庭发放包含驱蚊贴、防蚊喷雾、孳生地排查表的“防蚊包”,每周回收排查表,对未完成的家庭进行电话提醒。3 .亲子防疫活动:组织“防蚊小卫士”绘画比赛、“清积水大作战”亲子任务等活动,通过游戏化方式强化防控意识,活动照片在幼儿园公众号进行展示。四、应急处置流程(一)病例发现与报告1 .班主任发现幼儿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立即将其带至临时隔离室,由保健医生测量体温并询问流行病学史。2 .保健医生初步判断为疑似病例后,1小时内报告园长和属地疾控中心,同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定点医院就诊。3 .幼儿园安排专人跟进就诊情况,确诊后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不得瞒报、漏报。(二)疫情控制措施1 .班级管控:确诊病例所在班级立即停课,改为线上教学,同班幼儿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每日向班主任报告体温和健康状况。2 .终末消毒:由疾控中心指导专业消杀公司对教室、寝室、玩具等进行全方位消毒,重点区域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密闭空间采用过氧化氢熏蒸消毒。3 .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同班幼儿、授课教师等)进行登记,发放医学观察告知书,要求其每日测量2次体温,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三)舆情应对1 .成立舆情应对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及时向家长通报疫情进展和防控措施,避免谣言传播。2 .通过公众号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复课条件、健康监测要求等,解答家长常见问题。3 .必要时邀请疾控专家进行线上答疑,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五、保障机制(一)物资储备建立“防控物资储备库”,按30天用量储备以下物资: 防护类:儿童N95口罩(500只)、医用防护服(50套)、护目镜(30副) 消杀类:含氯消毒液(100L),消毒湿巾(200包)、灭蚊幼剂(5Okg) 监测类:红外测温仪(10台)、水银体温计(50支)、症状登记本(30本)每月对物资进行盘点,不足时及时补充,确保账物相符。(二)培训演练1 .每季度组织1次全员防控培训,邀请疾控专家授课,内容包括病例识另I、消毒操作、应急处置等。2 .每学期开展2次应急演练,模拟病例发现、隔离、报告、消毒等场景,演练后进行复盘,优化流程。3 .保健医生每年参加市级疾控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取得传染病防控培训合格证。(三)经费保障设立年度防控专项经费(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的5%),用于物资采购、人员培训、环境改造等,经费使用接受家长委员会监督,每季度公示收支情况。六、效果评估与改进每月从以下维度进行防控效果评估:1 .环境指标:蚊虫密度(诱蚊灯计数)、孳生地清除率2 .健康指标:晨检异常率、疑似病例识别准确率3 .协同指标:家长任务完成率、社区联动响应速度评估结果纳入各岗位绩效考核,对连续3个月不达标的人员进行约谈。每学期召开防控工作总结会,收集教职工、家长的改进建议,修订完善方案。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或地方防控政策调整,按最新规定执行。各部门需严格落实方案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共同筑牢幼儿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