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医院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模板(最新版).docx
-
资源ID:1365704
资源大小:41.7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篇医院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模板(最新版).docx
3篇医院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模板(最新版)一、总则(一)目的为切实做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工作,在疫情发生时能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辖区居民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先: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广泛宣传、环境治理等手段,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定期开展辖区内蚊虫孳生地排查,从根源上切断传播链条。2 .高效响应:构建快速响应体系,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处理时限。一旦出现疫情苗头,迅速启动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散。3 .精准防控: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依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提高防控效率。4 .协同共治: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多方参与的防控网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三)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以及最新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方案等,结合本卫生院服务范围和医疗资源状况制定。(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卫生院内部各科室以及辖区内所有居民、单位在应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时的相关防控工作。二、组织管理(一)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对重大决策进行审批;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协调各小组之间的衔接;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分别承担本科室范围内的防控职责,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二)医疗救治组由内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的骨干医师和护士组成。组长由业务副院长兼任,负责组织病例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救治组人员需熟练掌握两种疾病的诊疗要点,确保对患者进行精准救治。(三)疫情防控组由防保科、公共卫生科人员构成,设组长一名,负责带领团队开展疫情监测、流调等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蚊媒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每周形成监测报告提交应急领导小组。(四)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后勤科长担任,成员包括采购、仓库管理等人员。建立物资台账,详细记录各类物资的储备量、使用情况和有效期,确保物资供应及时、充足。(五)宣传教育组新增宣传教育组,由卫生院宣传人员和公共卫生科部分人员组成。负责策划和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宣传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宣传。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1 .病例监测:除常规门诊和住院病人监测外,加强对返乡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记录其体温及症状变化。2 .蚊媒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将农村地区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也纳入监测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监测,掌握蚊虫分布的详细情况。3 .环境监测:对辖区内的池塘、沟渠、废旧轮胎堆放处等易滋生蚊虫的重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记录环境变化情况。(二)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利用卫生院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对有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自动提醒,及时开展排查。同时,开通线上咨询渠道,方便居民报告自身健康状况。2 .蚊媒监测: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加人诱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每月选择不同时间段开展监测,提高数据的准确性。3 .环境监测: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环境状况,建立环境影像档案,便于对比分析环境整治效果。()预警机制在原有预警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以下预警启动条件:1.一周内辖区内出现3例及以上聚集性疑似病例。2,连续两周蚊媒密度监测结果呈上升趋势。四、疫情报告(一)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发现病例后,除向防保科报告外,需同时在科室内部进行登记备案,便于科室统计和追溯。2 .防保科在进行网络直报后,需将报告情况反馈给报告人,确保信息传递无误。(二)报告内容新增病例的活动范围涉及场所的详细信息,如乘坐的交通工具班次、停留过的商店名称等,为流调工作提供更精准的线索。(三)报告时限明确在特殊情况下,如网络故障时的应急报告方式,可先通过电话报告,待网络恢复后及时补报,确保报告不延迟。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1 .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对患者实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风险。2 .建立重症病例会诊机制,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或现场指导,提高救治成功率。(二)流行病学调查1 .流调人员在调查时,除常规信息外,详细了解病例发病前的社交活动,排查可能的传播链节点。2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接触程度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观察措施,如居家隔离观察或集中隔离观察。(三)疫点疫区处理1 .疫点划定:在原有划定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病例的活动轨迹适当扩大核心区范围,确保疫点得到全面管控。2 .环境整治:组织专业的清洁队伍,对疫点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对难以清理的积水区域投放灭蚊幼虫药剂。3 .蚊虫消杀:采用热烟雾机等设备进行消杀,针对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杀药剂和方法,确保消杀效果。核心区每天消杀一次,连续消杀7天。(四)蚊媒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1 .在监测过程中,增加对蚊虫抗药性的监测,为选择合适的消杀药剂提供依据。2,邀请上级疾控专家对蚊媒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控措施。(五)健康教育与宣传2 .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视频、漫画等材料,通过辖区内的微信群、短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传播。3 .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竞赛、发放小礼品等,提高居民参与度。六、物资保障(一)物资储备除原有物资外,增加灭蚊灯、防蚊网等居民常用防护物资的储备,方便居民领取。与辖区内的药店、超市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应急时物资能快速补充。(二)物资调配建立物资应急调配绿色通道,在疫情发生时,可优先调配各科室的备用物资,事后再进行补充。七、培训与演练(一)培训1 .培训内容增加疫情心理疏导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和公众的心理干预能力。2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开展理论知识学习,线下进行实操技能培训。(二)演练1 .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应急演练,一次模拟小规模疫情处置,一次模拟大规模疫情暴发场景。2 .邀请辖区内的社区工作人员、学校老师等参与演练,提高多方协同处置能力。八、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明确预案修订的周期为每年一次,如遇重大政策调整或疫情变化,及时进行修订。(二)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相关防控方案与本预案不一致的,以本预案为准。(三)责任追究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医院卫生院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及预案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在本地区的传播,保障居民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3 .提高对基孔肯雅热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4 .规范病例管理和治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5 .有效控制伊蚊媒介密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6 .提高公众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二、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督导检查等。(二)疫情监测与报告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成员包括科室工作人员及各乡村医生。职责为收集、整理和分析基孔肯雅热相关监测信息,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协助上级疾控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三)医疗救治组以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按照诊疗规范实施救治,做好病例的防蚊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记录和跟踪随访。(四)蚊媒防控组联合当地爱卫办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伊蚊孳生地清理和消杀工作,定期监测蚊媒密度,评估防控效果;指导居民开展家庭防蚊灭蚊工作,提高环境治理效果。(五)宣传教育组由办公室和公共卫生科共同负责。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及时发布防控工作动态和健康提示,回应社会关切。三、防控措施(一)监测与预警7 .病例监测: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排查。在蚊媒活跃季节,加强对登革热样病例(体温超过38T,伴皮疹或关节疼痛,无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者)的监测,按要求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8 .进境人员监测:加强与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人境人员信息。对入关时有相关健康申报或检疫时有疑似症状的入境人员,及时开展筛查和追踪管理。9 .媒介伊蚊监测:按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要求,定期开展辖区内伊蚊种类、季节消长、抗药性及孳生地等监测工作。在疫情发生时,增加监测频次,及时掌握蚊媒密度变化,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二)病例管理与救治10 .诊断与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采集样本送检,按照基孔肯雅热诊断(WS/T5902018)标准进行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H.隔离治疗:对于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患者原则上须采取住院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若病例不住院,医疗机构应告知其防蚊隔离要求,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指导,患者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12 .医疗救治: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医疗救治组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对重症病例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前后的衔接和信息沟通。(三)蚊媒防控13 .环境治理:发动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容器,填平树洞、竹洞、洼地等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水养植物容器等积水;储水容器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14 .化学消杀:在疫情发生时,蚊媒防控组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蚊媒密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疫点及周边区域开展成蚊杀灭工作。超低容量喷雾是杀灭成蚊首选控制措施,要求雾滴大小为10-20微米,每天可多次喷雾。对难以清除的孳生地,投放杀虫剂进行灭蚊幼处理。15 .效果评估:定期对蚊媒防控效果进行评估,通过监测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指标,判断防控措施是否有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四)宣传教育16 .线上宣传:利用卫生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健康提示和疫情动态等信息,提高公众关注度。制作防控知识科普视频、图文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17 .线下宣传:在卫生院门诊大厅、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向就诊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宣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等知识。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面对面为公众解答疑问,提高防控知识知晓率。四、培训与演练18 .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重点培训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防蚊隔离措施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水平。对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与报告、蚊媒防控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