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版XX社区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docx
-
资源ID:1365653
资源大小:17.8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新版XX社区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docx
2025新版XX社区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力遏制基孔肯雅热在XX社区的传播态势,全方位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防控部署,结合社区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旨在构建科学、高效的防控体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要:把预防工作摆在首位,通过多样化宣传手段强化居民防控认知,主动清除蚊媒孳生隐患,从源头阻断传播路径,将疫情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2 .极速响应:建立扁平化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疫情出现后1小时内启动预案,各部门协同联动,快速落实防控举措,防止疫情扩散。3 .科学施策:依据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规律和最新防控研究成果,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确保各项措施符合科学规范,提升防控精准度。4 .全民共治: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动员居民、商户、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网络。(三)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疫情防控提供法律支撑。2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明确疫情信息报告的流程、时限和责任主体,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3 .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及地方卫健委相关实施细则,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四)适用范围本预案覆盖社区所辖全部区域,包括居民小区、商业街区、学校、企业、公共活动场所等,适用于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日常防控、预警监测、应急处置等全流程工作。(五)风险评估社区内老旧小区占比达40%,部分区域排水系统老化,雨季易形成积水,为伊蚊孳生提供温床。辖区内有3所学校、20余家中小型企业,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增加病毒传播风险。据近3年数据显示,每年5-10月为蚊虫活跃期,期间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概率较其他月份高出3倍。此外,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占比22%,此类人群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需重点防护。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为社区主任及辖区派出所所长,成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各小区物业经理、学校校长、企业代表、网格员等。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医疗防控组、环境整治组、宣传教育组4个专项工作组,实行“每日会商、每周调度”工作机制。(二)职责分工(见附件1)1.综合协调组(由社区办公室牵头)。负责防控工作的统筹调度,制定工作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协调解决跨部门协作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汇总各工作组数据,每日编制防控工作简报报送上级部门。储备应急物资,建立“物资需求-采购-分发-补给”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口罩、防护服、消杀药剂等物资充足。1.医疗防控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设立发热症状监测点3处,配备专用采样设备,对疑似病例4小时内完成样本送检。组建由5名全科医生、3名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负责病例筛查、转诊及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每周对社区蚊虫密度进行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评估孳生风险,超标区域24小时内启动强化消杀。1 .环境整治组(由社区城管办牵头)。划分12个责任片区,对下水道、绿化带、废品回收站等重点区域实行”每日巡查、每周清理”制度。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餐饮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要求后厨设置防蚊设施,每周至少1次环境消杀。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无主区域积水,对居民阳台积水容器发放“防蚊提示贴”。1 .宣传教育组(由社区宣传科牵头)。在社区广场、公交站台等场所设置大型宣传展板8块,每月更新防控知识内容。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编制图文手册、动画短片等特色宣传资料,通过“敲门行动”入户发放。开通24小时防控咨询热线,配备专业人员解答居民疑问,日均接听量不低于50人次。三、预防措施(一)监测预警机制1 .建立“三查两测”制度:网格员每日排查辖区外来人员,物业每日检查小区积水点,商户每日自查经营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监测蚊虫密度,学校每日测量学生体温。2 .在农贸市场、社区医院等重点场所安装智能蚊情监测设备,实时传输蚊虫活动数据,数据异常时自动触发预警。3 .与周边3个社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享疫情信息,发现输入性病例时同步启动防控措施。(二)环境治理工程1 .实施“排水管网改造计划”,对3个积水严重的老旧小区进行管网升级,新增雨水收集设施6处,预计可减少积水点70虬2 .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商户负责门前区域卫生及防蚊设施维护,签订责任书并纳入诚信考核。3 .开展“周末清洁日”活动,每月组织200余名志愿者参与环境清理,重点清除废旧轮胎、塑料瓶等易积水物品。(三)健康干预措施1 .为60岁以上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防蚊用品(如驱蚊手环、蚊帐),定期开展健康随访。2 .学校推行“防蚊课间操”,每天上午10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时喷洒驱蚊剂,教室安装灭蚊灯并每周更换诱蚊片。3 .企业错峰安排员工户外作业,为户外工作者配备防蚊面罩、长袖工作服等防护装备,发放高温防蚊补贴。(四)应急准备工作1 .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演练,模拟病例发现、报告、隔离、消杀全流程,参演人员覆盖各相关单位,演练后形成评估报告并整改问题。2 .与辖区3家医疗机构签订转诊协议,开通“基孔肯雅热就诊绿色通道”,确保病例30分钟内送达定点医院。3 .储备2台应急消杀车、50台背负式喷雾器,组建由20人组成的应急消杀队伍,实行24小时待命制度。四、应急处置(一)病例发现与报告居民出现发热(体温三38。C)伴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时,可通过社区APP在线申报或拨打热线电话,网格员15分钟内上门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病例需在2小时内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上报。(二)分级响应机制1 .一级响应(单例输入性病例):启动医疗防控组,对病例居所及周边50米范围进行消杀,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2 .二级响应(出现2例及以上本地关联病例):除一级响应措施外,关闭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学校、企业实行“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开展全员核酸检测。3 .三级响应(暴发流行,一周内新增10例以上):启动全面封控,调配外部医疗资源支援,设置集中隔离点,实施生活物资统一配送。(三)现场处置流程1 .病例转运:使用负压救护车转运确诊病例,转运后对车辆进行终末消毒,司机及医护人员实行二级防护。2 .疫点消杀:专业消杀人员对病例居住环境进行“三步消杀”(表面消毒-空间喷雾-孳生地处理),消杀后封闭2小时再通风。3 .密接管理:通过大数据排查+人工走访确定密切接触者,发放隔离告知书,安排专车接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期间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四)舆情引导措施设立新闻发言人,每日16点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数据和防控进展。在社区官网开设“谣言粉碎机”专栏,联合辖区民警对散布不实信息者进行训诫,情节严重者依法处理。开展“心理援助进家庭”活动,安排心理咨询师对隔离人员进行线上疏导。五、保障措施(一)队伍建设每年组织2次防控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病例识别、消杀操作、应急处置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1+N”导师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结对指导网格员、物业人员等基层防控人员。(二)经费保障社区年度预算中划出15%作为防控专项经费,同时申请上级专项补助,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经费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台账管理”,每季度公示收支情况,接受居民监督。(三)技术支撑与市疾控中心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每月开展1次业务指导,引进基因测序技术快速溯源病毒来源。开发“智慧防控”小程序,实现病例上报、消杀记录、健康监测等功能“一键操作”。(四)考核评估将防控工作纳入社区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每季度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得分低于80分的工作组进行约谈整改。六、预案管理本预案每半年评估1次,根据疫情形势、政策调整及演练情况进行修订。每年组织1次预案解读会,确保各部门人员熟悉预案内容。疫情结束后,及时开展复盘总结,形成防控工作评估报告并归档保存。附件1:职责分工表组别/单位主要职责综合协调组L统筹防控工作调度,制定工作计划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编制工作简报3.负责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医疗防控组L设立监测点,开展病例筛查与转诊2.组建医疗团队,监测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3.每周监测蚊虫密度,指导消杀工作环境整治组1.划分责任片区,开展日常巡查与清理2.联合监管部门检查餐饮单位卫生3.组织志愿者清理无主区域积水宣传教育组1.设置宣传载体,更新防控知识2.编制特色宣传资料,开展入户宣传3.开通咨询热线,解答居民疑问辖区派出所L协助开展密接人员转运与隔离管控2.维护疫情期间社区治安秩序3.打击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学校1.落实晨午检制度,开展学生健康监测2.组织防蚊教育活动,改善校园环境3.配合实施闭环管理等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