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孔肯雅热发热门诊应急处置方案.docx
-
资源ID:1365293
资源大小:21.5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年基孔肯雅热发热门诊应急处置方案.docx
2025年基孔肯雅热发热门诊应急处置方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规范发热门诊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对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防止疫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在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强化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与公众的防范意识。做好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工作,保持应急状态,随时应对疫情。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依据职责与权限,负责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应急处置,落实分级管理,明确责任。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发热门诊建立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与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迅速行动,及时报告,联合疾控机构等相关部门共同处置疫情。4 .科学规范,依法处置: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孔肯雅热诊疗、防控技术规范,运用科学方法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处置工作科学、规范、合法。二、组织管理(一)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医疗机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护理、院感、公共卫生、后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发热门诊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处置策略和措施,解决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二)明确各部门职责1 .医务部门:负责发热门诊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协调各科室间的协作,制定诊疗方案和流程,组织专家会诊,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估。2 .护理部门:负责发热门诊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护理安全,监督护理质量。3 .院感部门:负责发热门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4 .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与疾控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协助工作,对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I,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5 .后勤部门:负责发热门诊物资的供应与保障,包括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做好发热门诊的环境卫生管理和蚊媒控制工作,保障水、电、气等设施的正常运行。(三)组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医疗机构从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抽调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基孔肯雅热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应急医疗救治队伍要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诊疗水平。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承担起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三、病例识别与报告(一)加强预检分诊1 .设置专门预检分诊点:在医院门诊入口处设置专门的预检分诊点,配备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对所有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体温检测、症状询问和流行病学史调查。2 .重点询问内容: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12天内是否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或居住地所在省份外的境内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是否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是否有蚊虫叮咬史等。3 .标识与引导:对于有可疑流行病学史和症状的患者,立即为其佩戴外科口罩,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排查和诊治,并做好患者信息登记。(二)发热门诊筛查1 .详细问诊与体格检查:患者到达发热门诊后,接诊医生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加重或缓解因素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发热、关节痛、皮疹等体征。2 .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基孔肯雅热的患者,及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病毒分离培养和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了解病毒特征。3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进行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了解肺部等器官的受累情况。(三)病例报告1 .疑似病例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立即组织院内专家会诊。会诊后仍不能排除疑似病例的,首诊医生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同时电话报告医院公共卫生部门和当地县级疾控中心。2 .确诊病例报告:对于实验室检测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对疑似病例报告进行订正。并将确诊病例信息报告医院公共卫生部门,由公共卫生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当地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3 .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同一家庭、学校、建筑工地、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14天内报告3例及以上本地确诊病例,或同一街道/乡镇,14天内报告10例及以上本地确诊病例,疫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中心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医疗机构发现聚集性疫情或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医院公共卫生部门,由公共卫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告。四、应急处置流程(一)疑似病例处置1 .隔离观察:对于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将其安置在发热门诊的隔离观察病房,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如安装纱门纱窗、配备蚊帐、使用蚊香或灭蚊喷雾等。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2 .进一步检查与会诊: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检验,完善相关检查项目。同时,组织院内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临床检验等相关专家进行会诊,明确诊断。必要时邀请上级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或现场指导。3 .疫情报告与信息沟通:按照病例报告要求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信息。同时,医院公共卫生部门与当地县级疾控中心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接受疾控中心的指导。4 .患者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症状护理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降温、止痛、止痒等。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告知病情和隔离观察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二)确诊病例处置L住院隔离治疗:对于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原则上须采取住院防蚊隔离措施。将患者转送至感染性疾病科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隔离病房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控要求进行设置和管理,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5 .规范治疗:根据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降温、止痛、止痒、补充水分和营养等。对于关节疼痛明显者,建议卧床休息,受损关节应制动,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关节损伤。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电解质、肝功能、出凝血功能等重症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重症病例。有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6 .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给予中医治疗。基孔肯雅热属于中医湿温范畴,发病初期表现为卫分证,部分患者可传入气分或出现卫气同病,核心病机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急性期以清热化湿方剂为主,如甘露消毒丹、蕾朴夏苓汤等;恢复期针对关节疼痛、肺脾气虚等证型提供个性化方案,如独活寄生汤、补中益气汤等。同时,可采用中药沐足、放血疗法等外治手段改善症状。7 .病情监测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天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重症病例,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8 .患者及家属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基孔肯雅热的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防蚊隔离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防蚊灭蚊工作。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焦虑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三)疫情调查与处置协助L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在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到达前,医院应组织医务人员对确诊病例开展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接触史、蚊虫叮咬史等信息,为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础资料。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到达后,积极配合开展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病历资料和患者信息,协助追踪密切接触者。9 .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协助疾控中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登记,通知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并为其提供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告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确诊病例之日起12天,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每天测量体温,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及时就医。10 疫点消毒与蚊媒控制协助:配合疾控中心和相关部门对疫点(患者居住或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和蚊媒控制工作。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居住的房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清除蚊虫孳生地。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外环境的蚊虫消杀工作,降低蚊媒密度,防止疫情扩散。五、医院感染防控(一)加强发热门诊布局与设施管理1 .合理布局:发热门诊应独立设置,与其他门诊、急诊和病房分开,有独立的出入口和通道,避免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发热门诊应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域之间设置明显的标识和物理隔断,确保人员和物品单向流动。2 .通风与空调系统管理:发热门诊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区域应安装机械通风设施。空调系统应独立运行,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空气交叉污染。在疫情期间,可根据需要调整空调运行模式,如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等。3 .防蚊灭蚊设施配备:发热门诊各区域应安装纱门纱窗,配备足够数量的蚊帐、蚊香、灭蚊喷雾等防蚊灭蚊设施。定期对防蚊灭蚊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加强对发热门诊周边环境的蚊虫孳生地清理,定期喷洒杀虫剂,降低蚊媒密度。(二)强化医务人员防护1 .防护用品配备与管理: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手套、鞋套等。建立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规范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和使用,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和供应。2 .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进行基孔肯雅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手卫生、消毒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内容。培训后进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3 .防护措施落实监督:院感部门加强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防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对违反防护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三)严格消毒隔离措施1 .空气消毒:发热门诊各区域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消毒等方法。有人情况下可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无人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疫情期间,可适当增加空气消毒的频次。2 .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对发热门诊的物体表面(如诊疗桌椅、床头柜、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和地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污染的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及时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3 .医疗器械消毒:对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等方法;对于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袖带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可使用含有效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