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5年全球化工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 资源ID:1365266       资源大小:93.8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5年全球化工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2025年全球化工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一、前言化工产业在汽车、电子设备、半导体、建材和医药等众多制造业细分领域中扮演着产业底层基石的角色。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石化产品需求仍在增长,但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和通胀正在削弱其化工产业的增长动力,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整个欧洲化工行业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以中国为中心的新兴国家化工产能扩张刺激着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技术创新是领先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策略,飞跃与淘汰,新的产业秩序,全球化工产业的供需格局和产业链体系正在重塑。报告目录:一、大宗化学品产能持续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转移二、欧盟化工产业的持续萎缩三、欧盟国家环境监管加强,构建新的政策壁垒四、大型化工企业的重组改革转型五、化工企业的技术投资方向六、结论:化工产业的未来之路二、全球化工产业现状(一)大宗化学品产能持续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转移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化工产业正在努力提高自给率。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分类设置鼓励、准入和限制细分产业目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开发应用新技术,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增强本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2021年化工产品全线价格暴涨,促使众多化工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投建大型生产装置,并汇聚成一股产能扩张的潮流,它不仅影响着国内化工市场的竞争格局,还深刻影响着全球市场的供需结构。特别是2019年以来,国内大宗化学品产能扩张明显加速,2019-2024年间国内乙烯和丙烯的生产能力年均增速均超过11%。2024年,乙烯和丙烯总产能分别达4280万吨和7044万吨。产能规模已经超过了韩国、日本和欧洲的设备。此外,还有至少9个丙烷脱氢(PDH)工厂投产,这将使中国的生产设施规模超过全球设施总和的两倍。图1:2010-2024年中国乙烯产能情况(万吨)中国化工产业自给率提高,对传统化工强国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韩日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体,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出口市场,还要面临着同类产品的价格竞争,生产设施产能利用率的下降。韩国石化产业协会预计:2023年全球化工装置开工率降至65%,远低于过去10年76%的平均水平。这种供需结构变化使得海外大型化工企业放弃价格竞争策略,退出通用化学品产业领域,只能寻求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来建立新的进入壁垒。图2:全球化工设备开工率趋势2023年65%(二)欧盟化工产业的持续萎缩欧盟化工产业的萎缩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俄乌战争和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让欧盟丧失了廉价的石油能源材料。其次,中东地区的冲突,特别是作为海上战略运输通道的也门红海地区冲突直接影响着全球化学工业供应链。增强了原油和石脑油等关键化工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在地缘政治冲突达到顶峰的2024年上半年,迪拜原油均价为每桶83.28美元,较上年上半年均价79.07美元上涨5.3%。同期,石脑油价格也从2023年11月的648美元/吨飙升至2024年3月的730美元/吨。油价高企和运输成本上涨大大加重了石化行业的成本负担。第三,欧盟国家石化行业的环保法规逐步落实正在改变石化行业的运营环境,2023年,欧盟立法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极大影响着欧盟市场化工产品的需求。另外,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加速普及也在改变着下游需求。欧盟研究机构预测:欧盟市场燃油车相关产品的需求呈大幅放缓趋势,燃油车发动机、齿轮和变速箱需求将减少约70%。为了降低成本和遵守环境法规,油漆和涂料的使用量减少约40%,轮胎材料消耗也由于轮胎寿命延长技术的发展而减少了约20%。消费品在这些变化中也不例外。食品包装材料中,用于肉类包装的塑料皮膜等使用量将减少约60%。本地需求减少、生产成本的高昂让欧洲化工企业陷入困境。2023年以来,巴斯夫、陶氏、亨斯迈、塞拉尼斯、英力士、科思创、壳牌、利安德巴塞尔、阿克苏诺贝尔、SABlC等知名企业宣布陆续关停欧洲地区的化工生产装置。产品涵盖从上游的烯母裂解、丁二烯、合成氨;到中上游的聚丙烯、环氧丙烷、PX、PTA、双酚A、己内酰胺;再到中下游的聚氨酯、聚碳酸酯、PMMA,尼龙66和热塑性纤维复合材料等。过去的两年里,整个欧洲大陆超过20家化工厂关闭,这种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道达尔能源决定将于2027年年底永久关闭其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炼油及石化工厂内的一座老旧裂解装置。该装置年产能为55万t乙烯和23万t丙烯。陶氏宣布将进一步优化全球产能布局,并计划关停三家高成本、高能耗的欧洲工厂,包括德国博伦的乙烯裂解装置、施科保的氯碱和乙烯基资产,以及英国巴里的基础硅氧烷工厂,可能面临永久性关闭。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化学品的产能关停正逐步影响下游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欧盟”化学工业行动计划做得太少、太晚了。它未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欧洲人谈得多、行动少,这就是为什么投资、创新和就业机会正在打包行李,前往其他地方。,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欧洲将面临加速去工业化的局面,技能基础丧失、供应链减弱。”如果真的想要在欧洲保留化学工业,那么必须立即降低天然气价格,并取消碳税。(三)欧盟国家环境监管加强,构建新的隐性政策壁垒韩国石化协会认为:欧盟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和联合国的塑料协议被认为是对石化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法规。这种管制有可能增加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某些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最终大大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EURenewableEnergyDirective)和REACH法规范围的扩大(包括生物杀虫剂和药品)进一步强调了使用生物燃料和绿色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在全球范围内,财务会计层面的ESG披露要求也在加强,全供应链碳管理(Scope3)的基调也在整个行业范围内扩大。在发达国家,石化行业被列为高碳排放行业,化学合成工艺受到发达国家的压力。石化企业正在进行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以实现碳减排的技术创新,但这种转型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资源,短期内也会导致中小规模企业业绩恶化,市场向产业头部企业集中。(四)大型化工企业的重组改革转型全球大型化工企业将优化价值链和加强运营效率作为首要任务,并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实施供应链多元化;重组产品组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实现原料和工艺的脱碳化;投资二次电池材料、环保材料和生物新药产业领域。1)数字化转型:优化价值链、提升运营效率。大型化工企业专注于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从供应原料管理到质量和性能管理。如,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引入了基于移动的协作工具和数字化流程解决方案,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实现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可视化。利用自动收集的数据来确定生产设备的瓶颈,仔细评估和调整整个价值链,同时提高流程效率并实现供应链优化。2)供应链多元化:分散风险和响应当地需求。推行供应链多元化战略,通过本地生产和本地化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符合当地客户需求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选择。他们正在通过建立双重采购网络和加强当地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原材料采购渠道多元化,或通过投资大型项目来缓解供应链风险并增强在各个地区的竞争优势。如,巴斯夫将于2024年至2027年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投资约195亿欧元,以扩大产能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埃克森美孚将实施“包容性采购”战略。3)产品组合重组:生产产品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化。从欧洲到日本和韩国,大型化工综合企业正在逐步剥离通用化学品业务,将产品组合重组为特种化学品、半导体材料、环保产品、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项目。4)原料和化学工艺脱碳化推进原料多元化和脱碳战略,以应对气候危机和增强竞争力。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引入可再生资源、基于废弃物的原材料和碳中和技术,同时实现增强成本竞争力和脱碳目标。石化行业脱碳运动始于原料多元化,通过使用生物基原料、采用化学回收技术、引进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以及天然气和电裂解装置等技术替代方案,正在整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全面展开。脱碳运动已成为寻求可持续增长、先发制人应对日益强化的全球碳监管的核心战略。除原料多元化和石化工艺脱碳努力外,全球石化行业还围绕Scope1(直接排放)和SCoPe2(间接排放)设定碳减排目标。这些企业引入内部碳定价制度,将碳减排成本反映在决策中,以此来改善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如引入可再生能源、建设高效设备等。5)推进新项目:二次电池材料、环保材料及生物、新药开发由于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二次电池材料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年均增长22%,由于环境法规的加强和消费者观念的变化,环保材料市场预计也将大幅增长。生物及新药领域尽管进入壁垒较高,但凭借石化企业的源头技术和资本实力,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核心的二次电池材料。巴斯夫在该领域的投资最为积极,计划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投资约35亿至45亿欧元,以确保电池价值链的主导权。他们建立了从废旧电池中回收和再利用锂、银、钻和镒的循环经济体系,同时结合先进的高性能正极活性材料(CAM)生产和回收技术,在德国施瓦茨海德和芬兰哈里亚瓦尔塔地区建立了工厂。生物可降解塑料、化学回收材料、生物质基高吸水性树脂等材料的开发。如,基于生物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SAP)的开发主要由日本公司主导,如三洋化成和日本触媒。三洋化成子公司SDP在2024年出售化学合成SAP树脂业务,同时开发了一种利用植物生物质的环保SAPo该产品10%至25%的原材料已被生物质替代,并正在开发产品。日本触媒利用由生物质基丙烯制成的丙烯酸生产SAP,并获得了ISCCPLUS认证。它们的生物基SAP提供了与传统石油基产品相同的质量,并有助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壁垒最高的新业务领域是生物和新药领域。一些化工企业将这生物医药领域作为新的增长动力,积极投资拓展业务。特别突出的是日本化工企业,T0P5化工企业均在积极拓展医药业务。如三菱化学在制药和生物领域积极投资再生医疗和细胞治疗药物的开发。它还参与了日本政府支持的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研究项目。其他的还有住友化学、富士胶片等。美国化工企业有陶氏化学,不仅致力于新药和疗法的开发,还致力于药物输送系统、基于生物聚合物的医疗产品以及制药工艺的改进。(五)化工企业的技术投资方向为应对变化和挑战,技术创新正成为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动力。但在创新技术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投资成本、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可接受性等风险。韩国石化产业协会认为当下石化产业具有代表性的是创新技术为:人工智能技术、膜分离技术、基于二氧化碳的烯母转化、工艺流程电气化和生物原料开发技术。1)AI,生成式AL首先,人工智能Al被大型化工企业引入,目的是发现和设计新材料、优化工艺及现场安全管理等。如,BASF2020年成立了化学Al研究所,在材料开发、工艺优化、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试验Al的适用性,并支持将其引入实际现场。其运营的新材料发现平台“Quantum”系统,是采用生成型AI帮助设计数千种可生成的分子结构,并通过模拟探索最佳材料。据介绍该研发系统已在电池材料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陶氏化学与MicrosoftAzure合作构建了一个"数字制造"平台,该平台利用Al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并实现以最佳运营条件运营的工厂现场。壳牌化学也从2023年开始利用生成型Al分析过去的安全数据,生成潜在风险情景,并构建了应对策略的系统。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选择性分离或移动物质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气体分离、液体分离、水处理、废弃物处理以及化学物质提纯等领域。在石油化学行业,该技术被认为是替代或完善现有工艺,同时提高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的替代方案,ExxonMobih杜邦、东丽等企业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3)基于二氧化碳的烯母转化技术:以二氧化碳为基础的烯煌转化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最有效的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烯煌的技术。这对减少现有化石燃料基

    注意事项

    本文(2025年全球化工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