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方案(最新版).docx
-
资源ID:1365127
资源大小:14.1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方案(最新版).docx
2025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方案(最新版)一、演练背景2025年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我国边境地区输入病例持续增加,部分省份已出现本地传播案例。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首诊筛查、信息报告和初步处置的重要职责,但其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应急能力薄弱,一旦出现病例易造成疫情扩散。为提升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对基孔肯雅热的早期识别、快速响应和规范处置能力,强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协同联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二、演练目标基层首诊能力提升: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问诊要点,确保发热伴皮疹、关节痛患者得到精准筛查。分级处置流程规范:明确医院与卫生院的职责分工,规范病例转诊、信息互通、资源调配的衔接机制,实现“基层筛查一县级确诊一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应急响应效率提高: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缩短从病例发现到启动响应的时间,确保2小时内完成疫情报告,4小时内落实核心防控措施。院感防控底线筑牢:强化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消毒消杀和蚊媒控制操作,杜绝院内感染和疫情蔓延。社会防控协同强化:演练卫生院与乡镇政府、疾控中心的联动机制,提升社区宣传、环境整治、密接追踪的综合效能。三、演练时间与地点时间:2025年具体日期上午9:00-11:30地点:县医院发热门诊、检验科、隔离病房;乡镇卫生院门诊大厅、观察室、公共卫生科;模拟患者居住地及周边环境四、组织架构与职责总指挥组:由县卫健委副主任担任总指挥,统筹演练全局,下达应急指令,协调跨部门资源。乡镇卫生院工作组:接诊医生:负责病例初步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转诊建议。护理人员:执行体温监测、样本采集、防护指导及环境消毒。公卫人员:负责疫情信息上报、密接登记及社区防控联络。县医院工作组:专家组:由感染科、检验科、疾控科医师组成,负责病例确诊、治疗方案制定。院感控制组:监督防护操作,指导终未消毒和蚊媒消杀。转运组:配备负压救护车及专业医护,负责病例安全转运。联动单位:县疾控中心(现场流调、实验室检测支持)、乡镇政府(环境整治、宣传动员)、社区村委会(密接管理、信息摸排)。五、演练准备物资准备:基层专用:简易防护包(外科口罩、手套、消毒液)、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蚊媒密度监测工具(诱蚊灯、布雷图指数调查表单)。县级专用:负压救护车、PCR检测设备、高级防护装备(防护服、护目镜、N95罩)、大型消杀设备(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宣传材料:基孔肯雅热防治海报、折页、双语(方言+普通话)音频广播。场景布置:卫生院: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室(配备纱窗、蚊帐、消毒用品),划分预检分诊区与普通诊疗区,张贴“发热伴关节痛请主动告知”标识。县医院:启用负压隔离病房,模拟病例转运通道(与普通患者通道物理隔离),检验科室设置“基孔肯雅热样本专用检测区”。社区:标记患者居住地周边500米范围为重点消杀区,设置“防蚊灭蚊宣传点”。人员培训:针对卫生院人员:开展“30分钟快速识别”专项培训重点讲解“发热+皮疹+关节痛+流行病史”核心诊断要点,现场考核防护用品穿戴。针对联动单位:组织疾控流调技巧、政府环境整治标)隹、社区密接管理流程的联合培训I,明确信息共享节点。六、演练场景与流程场景一:乡镇卫生院首诊发现疑似病例9:009:10病例接诊:一名35岁女性患者到卫生院就诊,主诉“发热3天,全身关节痛,昨天起出皮疹”,接诊医生询问得知其1周前从缅甸务工返乡。护士测量体温39.2C,发现患者手腕、脚踝处有红色斑丘疹。9:109:20初步处置:医生判断为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室。护理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采集血液样本(2管,分别用于快速抗原检测和后续PCR检测),同时电话通知县医院感染科。9:209:30信息上报:公卫人员登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填报“不明原因发热伴皮疹病例”,同步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和乡镇政府,登记患者同住家属信息(丈夫、2名子女)。场景二:县乡联动转诊与确诊9:309:50病例转运:县医院负压救护车抵达卫生院,医护人员按二级防护标)隹穿戴装备,与卫生院人员交接患者信息及样本。转运途中,医护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与外界接触。9:5010:20县级确诊:县医院感染科专家组接诊,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开具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医嘱。检驹科1小时内出具报告:核酸阳性,确诊为输入性病例。10:2010:30启动响应:县卫健委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指令县疾控中心赴现场流调,乡镇政府组织社区消杀,卫生院追踪密接。场景三:多部门协同处置10:30-11:00现场防控:疾控流调:对患者居住地进行调查,确认其返乡后曾参加2场家庭聚会,排查出密接者12人,均实施居家健康监测。环境消杀:乡镇政府组织人员清理患者家周边积水容器(废旧轮胎、花盆托盘等),消杀人员对室内外环境喷洒杀虫剂,布雷图指数从8降至2。社区宣传:村委会利用大喇叭循环播放防蚊知识,发放灭蚊药包,指导居民安装纱窗。11:0011:15院感控制:卫生院对患者就诊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县医院院感组检查并确认消毒效果。场景四:总结评估11:1511:30复盘总结:总指挥组织各单位汇报处置情况,重点评估卫生院首诊及时性(从接诊到上报耗时20分钟)、转运规范度(防护到位,无暴露风险)、流调完整性(密接排查率100%),指出社区消杀存在的“死角”问题(绿化带积水未清理)。七、评估指标与标准评估项目具体指标合格标准首诊识别核心症状问诊率、流行病史询问率均达100%报告时效从确诊到网络直报时间<2小时转运规范防护装备穿戴合格率、交接记录完整率均达100%消杀效果布雷图指数下降幅度>60%密接管理密接排查及时率、健康监测落实率均达100%联动效率部门响应时间(接到指令至行动)<30分钟八、整改与持续改进即时整改:针对演练中发现的社区消杀死角问题,乡镇政府当日组织“回头看”,对绿化带、下水道等区域补充清理。流程优化:修订县乡基孔肯雅热转诊手册,新增“夜间应急转运联络表”,明确卫生院与县医院的24小时对接人。能力提升:将演练案例纳入基层医务人员年度考核题库,每季度开展1次县乡联合演练,轮换场景(如暴发疫情、重症病例处置等)。长效机制:建立“基孔肯雅热防控微信群”,实现县疾控、医院、卫生院、乡镇政府的实时信息共享,每月通报蚊媒密度监测数据。九、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演练全程严格模拟真实操作,所有参与人员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避免因“演练”心态忽视规范。群众沟通:提前告知社区居民演练安排,避免引发恐慌;宣传材料需用通俗语言,避免专业术语过多。设备校验:演练前检查负压救护车、检测设备的功能状态,确保转运和检测环节真实有效。记录完整:安排专人拍摄演练全程,制作视频存档,作为后续培训和评估的参考资料。保密要求:演练涉及的患者信息(模拟)不得外泄,防止隐私泄露纠纷。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县卫健委负责解释。各参演单位需在演练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总结,确保演练成效转化为实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