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docx
-
资源ID:1365077
资源大小:39.3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docx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A2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曰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名称: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优惠及附报事项有关信息项目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季度平均值季初季末季初季末季初季末季初季末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万元)国家限制或禁止行业口是口否小型微利企业口是口否附报事项名称金额或选项事项1口职工薪酬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单位:元)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单位:元)事项2口出口方式(复选:发生了自营出口业务发生了委托出口业务承担了代理出口业务)事项3预缴税款计算本年累计金额1营业收入1.1其中:自营出口收入1.2委托出口收入1.3出口代理费收入2减:营业成本3减:税金及附加4减:销售费用5减:管理费用6减:研发费用7减:财务费用8力口:其他收益9力口:投资收益(9.1+9.2+)(损失以“一”号填列)9.1(填写投资收益事项名称)9.2(填写投资收益事项名称)10力口: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以“一”号填列)11力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一”号填列)12力口: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一”号填列)13力口: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一”号填列)14力口: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一”号填列)15营业利润(亏损以“一”号填列)16力口:营业外收入17减:营业外支出18利润总额(15+16-17)19力口: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19.1其中:销售未完工产品的收入20减:不征税收入21减:资产加速折旧、摊销(扣除)调减额(填写A201020)22减: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22.1+22.2+)22.1(填写优惠事项名称)22.2(填写优惠事项名称)23减:所得减免(23.1+23.2+)23.1(填写优惠事项名称)23.2(填写优惠事项名称)24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实际利润额(18+19-20-21-22-23-24)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26税率(25%)27应纳所得税额(25X26)28减:减免所得税额(28.1+28.2+)28.1(填写优惠事项及代码)28.2(填写优惠事项及代码)29减:抵免所得税额29.1其中:本年允许抵免专用设备投资额(填写专用设备投资类型)29.2本年允许抵免专用设备投资额(填写专用设备投资类型)30减:本年累计已预缴所得税额31减: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32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27-28-29-30-31)税务机关确定的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汇总纳税企业总分机构税款计算33总机构总机构本期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34+35+36)34其中:总机构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202000表)35财政集中分配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202000表)36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202000表)37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本期分摊比例38分支机构本期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计算39减:民族自治地区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免征口减征:丸甘日中右什名人笳减征幅度_%)本期头际减免金额40实际应补(退)所得税额谨声明:本纳税申报表是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纳税人(签章):年月日经办人:经办人身份证号:代理机构签章:代理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受理人:受理税务机关(章):受理日期:年月日国家税务总局监制A2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执行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发布,2018年第31号修改)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分支机构,除在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外,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也填报本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对仅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企业,参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管理的,企业的分支机构除在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外,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也填报本表。二、表头项目(一)税款所属期间1 .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税款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在首次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开始经营之日至税款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以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按照正常情况填报;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在终止经营活动当期纳税申报时,填报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终止经营活动之日,以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不再填报。2 .年度纳税申报分支机构填报税款所属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二)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纳税人识别号或有关部门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三)纳税人名称填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载明的纳税人名称。三、优惠及附报事项信息本项下所有项目按季度填报。按月申报的纳税人,在季度最后一个属期的月份填报。企业类型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的,不填报“优惠及附报事项有关信息、”所有项目。(一)从业人数必报项目。纳税人填报第一季度至税款所属季度各季度的季初、季末、季度平均从业人员的数量。季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报开业季度至税款所属季度各季度的季初、季末从业人员的数量,其中开业季度“季初”填报开业时从业人员的数量。季度中间停止经营的纳税人,填报第一季度至停止经营季度各季度的季初、季末从业人员的数量,其中停止经营季度“季末”填报停止经营时从业人员的数量。“季度平均值”填报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从业人员数量的季度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各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季度平均值=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各季度平均值之和÷相应季度数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计算上述指标。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填报包括分支机构在内的所有从业人数。(二)资产总额(万元)必报项目。纳税人填报第一季度至税款所属季度各季度的季初、季末、季度平均资产总额的金额。季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报开业季度至税款所属季度各季度的季初、季末资产总额的金额,其中开业季度“季初”填报开业时资产总额的金额。季度中间停止经营的纳税人,填报第一季度至停止经营季度各季度的季初、季末资产总额的金额,其中停止经营季度“季末”填报停止经营时资产总额的金额。“季度平均值”填报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资产总额金额的季度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各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季度平均值=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各季度平均值之和÷相应季度数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计算上述指标。填报单位为人民币万元,保留小数点后2位。(三)国家限制或禁止行业必报项目。纳税人从事行业为国家限制或禁止行业的,选择“是”;其他选择“否”。(四)小型微利企业必报项目。本纳税年度截至本期末的从业人数季度平均值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季度平均值不超过5000万元、本表“国家限制或禁止行业”选择“否”且本期本表第25行“实际利润额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纳税人,选择“是";否则选择“否”。(五)附报事项事项L“职工薪酬-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累计金额。“职工薪酬-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工资薪金借方发生额累计金额。事项2.“出口方式”:填报纳税人具体出口业务方式,在“发生了自营出口业务发生了委托出口业务承担了代理出口业务”中进行选择填报,可复选。事项3: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事项目录中选择适用的附报事项填入本项。同时发生多个事项,可以增加行次。四、预缴税款计算第1-18行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计算填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的纳税人,其申报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另有说明的除外);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纳税人,其申报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其申报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执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预缴方式为“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行至第32行,预缴方式为“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5行至第30行、第32行,预缴方式为“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32行。1 .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累计营业收入。如:以前年度已经开始经营且按季度预缴纳税申报的纳税人,第二季度预缴纳税巾报时本行填报本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累计营业收入。2 .第Ll行“其中:自营出口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自营出口收入。通过自营方式出口货物的,企业应申报其出口本企业生产销售货物对应的收入。3 .第L2行“委托出口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委托出口收入。通过委托方式出口货物的,应巾报其委托相关代理企业出口本企业货物对应的收入。4 .第L3行“出口代理费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出口代理费收入。5 .第2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累计营业成本。6 .第3行“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税金不得重复填报。7 .第4行“销售费用”: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累计金额。8 第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累计管理费用。9 .第6行“研发费用”:填报纳税人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累计费用化支出,以及计入管理费用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10 .第7行“财务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累计筹资费用。11 第8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