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最新版).docx
-
资源ID:1365036
资源大小:18.1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 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最新版).docx
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最新版)一、总则(一)目的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师生身体健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切实做好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强化环境治理,消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上预防基孔肯雅热的传播。2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一旦发现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3 .科学防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技术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4 .联防联控: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的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同时,动员全体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疗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二、组织管理(一)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 .组长:由校长担任,全面负责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协助组长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具体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防控信息和技术指导。3 .成员: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包括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校医务室等。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办公室负责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和信息报送;教务处负责教学秩序的调整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学生处负责学生的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整治和物资保障;校医务室负责疫情监测、初步诊断和转诊等工作。(二)设立专项工作小组1 .宣传教育组:由学生处和语文、生物等学科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教育方案。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会等渠道,向家长宣传防控知识,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2 .疫情监测组:由校医务室人员和班主任组成,负责建立健全学校疫情监测体系。班主任每日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认真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并做好记录。校医务室负责对班主任上报的异常情况进行核实和初步诊断,对疑似病例及时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3 .环境整治组:由总务处和后勤人员组成,负责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大扫除,清理校园内的垃圾和杂物,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定期对校园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排查和清理,如填平坑洼、疏通下水道、清理积水容器等,有效降低蚊虫密度。4 .物资保障组:由总务处负责,根据学校防控工作需要,做好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和管理工作。储备足量的口罩、体温计、消毒药品、消毒器械等防控物资,并建立物资管理台账,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和及时补充。5 .应急处置组:由学校办公室、安全保卫处和校医务室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学校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处置流程。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转运,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对疫点进行终末消毒,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三、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制度1 .师生健康监测:实行师生每日健康打卡制度,师生通过学校指定的信息化平台如实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包括体温、是否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班主任和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和本部门教职工按时打卡,并及时掌握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动态。2 .因病缺勤追踪:班主任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缺勤原因和病情发展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学生因疑似基孔肯雅热缺勤,及时报告校医务室和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3 .环境监测:环境整治组定期对校园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重点监测蚊虫孳生地的分布情况和蚊虫数量变化。同时,加强对校园内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测,确保校园环境安全。(二)报告流程1 .校内报告:班主任发现学生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时,立即通知校医务室,并将学生带到隔离观察室进行初步排查。校医务室医生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初步诊断后,如怀疑为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报告。副组长接到报告后,组织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会诊,确认疑似病例后,由学校办公室在2小时内通过电话和传真等方式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2 .校外报告:学校在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的同时,按照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协助做好病例的转诊和后续调查工作。确诊病例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报告至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四、预防措施(一)健康教育1 .纳入课程体系:将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课时的专题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系统传授基孔肯雅热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 .开展主题活动:利用世界卫生日、爱国卫生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孔肯雅热防控主题宣传活动。如举办防控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等,营造浓厚的防控氛围,引导师生积极参与防控工作。3 .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微信群、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做好家庭卫生和防蚊灭蚊工作。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和因病缺勤追踪工作,如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二)环境治理1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建立健全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班级的卫生责任区。每日组织师生进行校园环境卫生清扫,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图书馆、体育馆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场所卫生达标。2 .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组织开展校园蚊虫孳生地排查和清理工作。重点清理校园内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水桶、沟渠等,及时倒掉积水,或进行加盖、填埋处理。对校园内的景观水体,如池塘、喷泉等,定期投放灭蚊幼虫药物,防止蚊虫孳生。加强对校园下水道、污水井等部位的清理和疏通,保持排水畅通,减少蚊虫栖息场所。3 .安装防蚊设施:在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室内场所安装纱窗、纱门,在学生宿舍配备蚊帐,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叮咬师生。在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安装灭蚊灯,定期清理灭蚊灯内的蚊虫尸体,确保灭蚊灯正常运行。(三)个人防护1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师生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等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2 .做好个人防蚊措施:提醒师生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可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剂,如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预防蚊虫叮咬。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如清晨和傍晚,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五、应急处置(一)病例隔离与转运1 .隔离措施:校医务室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后,立即将病例转移至学校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口罩、防护服等。病例在隔离观察期间,由校医务室医生进行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2 .转运安排:经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诊确认疑似病例后,学校立即联系属地定点医疗机构,安排专用救护车将病例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学校应安排专人陪同病例前往医院,并协助做好相关工作。(二)密切接触者管理1 .排查确定:在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学校应急处置组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包括与病例发病前2天至隔离治疗前有过密切接触的师生、工作人员等。2 .健康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之日起14天。在观察期间,由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每日健康监测,询问其身体状况,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如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及时安排就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疫点消毒1 .即时消毒:在病例确诊后,学校环境整治组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病例所在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疫点进行即时消毒。消毒范围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家具表面、物品表面等。消毒方法可采用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擦拭消毒等,确保消毒效果。2 .终末消毒:在病例治愈出院或死亡后,对疫点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应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由专业消毒人员进行操作。消毒结束后,由疾控机构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消毒质量符合要求。(四)停课与复课1 .停课标准:如学校出现1例及以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的评估建议,学校可采取局部停课或全校停课措施。局部停课范围一般为病例所在班级或年级,全校停课则根据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需要确定。2 .停课安排:停课期间,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师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3 .复课条件:停课期满后,学校在达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规定的复课条件后,方可申请复课。复课条件包括疫点消毒合格、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满且无异常情况、学校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等。经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评估同意后,学校方可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六、物资保障(一)物资储备学校物资保障组按照“足量储备、满足应急”的原则,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物资的储备工作。储备物资包括口罩、体温计、消毒药品、消毒器械、防护用品等,具体储备数量根据学校师生人数和防控工作需要确定。防控物资应存放在专门的物资储备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物资出入库登记台账,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和及时补充。(二)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项经费,保障防控物资采购、环境整治、疫情监测、应急处置、人员培训等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项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七、培训与演练(一)培训计划1 .定期组织培训: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全体教职工、校医务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防控措施、疫情报告流程、消毒技术、个人防护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2 .分类分层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工作需求,采取分类分层培训的方式。对校医务室人员,重点加强病例诊断、疫情报告、转诊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重点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因病缺勤追踪、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对后勤服务人员,重点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蚊虫孳生地清理、消毒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二)应急演练1 .演练频次: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2 .演练内容: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病例隔离与转运、密切接触者排查与管理、疫点消毒、停课与复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