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最新版).docx
-
资源ID:1365025
资源大小:1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 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最新版).docx
2025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最新版)一、引言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作为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健康与校园的正常秩序。为有效防控这两种疾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健康、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疾病认知(一)登革热1 .病因:由登革病毒引发,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2 .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C及以上,常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出血倾向等症状。3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8-10天,再叮咬健康人时将病毒传播给后者。4 .现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年流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员流动增加,传播范围有扩大趋势。(二)基孔肯雅热1 .病因: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传播媒介同样是伊蚊,在我国主要为白纹伊蚊。2 .症状:急性起病,高热,关节疼痛剧烈,多累及小关节,部分患者伴有皮疹、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关节疼痛往往较为持久,部分患者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3 .传播途径:与登革热相似,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4 .现状:在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区有疫情发生,我国部分省份也出现过输入性病例及局部传播情况。三、学校现状剖析(一)校园环境1 .校园绿植丰富,有多处花坛、景观绿化带,部分区域排水不畅,易形成积水,为蚊虫滋生创造了条件。2 .校内设有景观水池、喷泉等水景设施,若管理不善,易成为蚊虫的繁殖场所。3 .老旧教学楼及宿舍的下水管道、通风口等设施存在破损,蚊虫容易进入室内。(二)人员情况1 .学校师生数量众多,人员活动频繁且集中。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人员密度大,一旦有传染源进入,疾病传播风险高。2 .师生日常社交活动广泛,部分师生在上下学途中或节假日会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几率。同时,部分学生家庭周边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也易接触到携带病毒的蚊虫。(三)防控基础1 .已建立基本卫生管理制度,日常开展校园清洁与消毒工作,但针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专项防控措施尚不完善。2 .校医务室配备了基础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校医经过基础的传染病防治培训,但在这两种疾病的专业诊断与防控技术上有待加强。3 .之前开展过一般性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师生有一定的卫生意识,但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四、防控组织架构与取责(一)防控领导小组1 .组长:校长担任,全面负责防控工作的统筹规划、指挥协调与决策制定。确保防控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紧密结合,保障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传达并执行最新防控要求。2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协助组长工作,具体负责防控方案的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监督及资源调配。组织开展防控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3 .成员。行政办公室:负责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召开防控会议,起草相关文件与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疫情信息,做好校内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络。德育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防控知识,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与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追踪调查。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教师的防控知识培训与管理工作。组织教师学习防控知识,提高教师的防控意识与应对能力,督促教师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及时了解教师的外出与健康情况。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整治、防控物资采购与储备以及设施设备维护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清扫,重点清理易积水区域,消除蚊虫孳生地。采购足量的杀虫剂、驱蚊用品、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防控物资,并建立物资管理台账,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与充足供应。对校园内的排水系统、通风设施、门窗等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校医务室:承担疫情监测、报告与初步诊断工作。在医务室设立发热门诊,对前来就诊的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与症状排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工作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师生防控工作的组织与落实。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等工作,及时了解本年级师生的健康状况,督促师生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防控工作。通过班级群、家长会等渠道向学生与家长宣传防控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卫生清扫活动。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准确测量学生体温,观察学生身体状况,详细登记因病缺勤学生信息并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二)专项工作小组1.宣传教育组。职责:制定详细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计划,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手册、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家长及校内工作人员广泛宣传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以及个人防护方法等,提高全体人员的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1.疫情监测组。成员:由校医务室人员、各班级班主任组成。职责: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校医务室负责对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测,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健康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班主任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与症状询问,如实记录检测结果,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详细追踪调查,了解缺勤原因与健康状况,如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校医务室和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环境卫生整治组。成员:由总务处人员、保洁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组成。职责: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卫生清扫与消毒制度,组织人员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扫,重点清理校园内的卫生死角、积水区域、下水道、沟渠、废旧容器等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加强对校园内绿化植被的养护与管理,及时修剪树枝、清理落叶,减少蚊虫栖息场所。1.物资保障组。成员:由总务处人员组成。职责:根据学校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前采购足量的杀虫剂、驱蚊剂、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药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防控物资。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物资的采购、入库、储存、发放、使用等情况,严格物资发放流程,确保物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定期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盘点与检查,及时补充短缺物资,保障防控物资的充足供应。1.应急处置组°成员:由行政办公室、校医务室、安全保卫处相关人员组成。职责:制定详细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隔离、送医、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环境消毒等应急处置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做好与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疫情调查与处置工作。五、预防举措(一)强化宣传教育1.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安排专门课时,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师生系统传授防控知识,确保师生全面了解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2,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媒体平台,及时发布防控信息、科普知识以及健康提示。定期推送防控小贴土,如蚊虫防护技巧、家庭防蚊方法等内容,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3.向家长发放防控宣传手册或告知书,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控工作。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定期更换衣物等,形成家校协同防控的良好局面。(二)推进爱国卫生运动1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清扫制度。每日组织师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扫,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与杂物,做到日产日清。2 .重点加强对校园内易积水区域的管理与整治。定期检查校园内的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花盆托盘等易积水场所,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排水管道。对无法及时清除的积水,投放杀虫剂,杀灭蚊幼虫。对校园内的盆栽植物,定期检查花盆托盘,避免积水。3 .组织师生开展“清积水、灭蚊虫”专项行动,发动师生对校园内的各类容器进行全面清理,倒置闲置容器,防止积水滋生蚊虫。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巡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协助清理周边的蚊虫孳生地。(三)完善防蚊设施1 .在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安装纱窗、纱门,阻止蚊虫进入室内。定期检查纱窗、纱门的完好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破损的纱窗、纱门。2 .为学生宿舍的床铺配备蚊帐,为师生提供有效的防蚊保护。定期检查蚊帐的使用情况,及时修补破损的蚊帐。3 .在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休息区、绿化带等,合理设置灭蚊灯,利用物理方法诱捕和杀灭蚊虫。定期清理灭蚊灯,确保其正常运行。4 .对校园内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确保排水畅通,减少积水形成。在下水道口、沙井等部位安装防蚊闸,防止蚊虫进入排水系统孳生。(四)充足物资储备1 .物资保障组根据学校规模与防控需求,提前制定详细的防控物资采购计划,采购足量的杀虫剂、驱蚊剂、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防控物资。确保物资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采购渠道正规可靠。2 .建立规范的物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物资的采购、入库、储存、发放、使用等情况,严格物资发放制度,按照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物资。对防控物资实行专人管理,确保物资存放安全、取用方便。3,定期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盘点与检查,及时掌握物资的库存数量与质量状况。根据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短缺物资,确保防控物资的充足供应,满足学校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六、监测与报告(一)监测体系1 .构建以校医务室为核心,各班级班主任密切配合的疫情监测体系,全面、及时监测师生的健康状况。2 .校医务室设立发热门诊,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与必要的医疗设备,对前来就诊的师生进行体温检测、症状询问与初步诊断。3 .班主任每天对本班学生进行晨午检,使用统一的体温检测设备,准确测量学生体温,并仔细观察学生有无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症状,如实做好记录。(二)疫情报告1 .实行疫情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各班级班主任每天下午将本班学生的晨午检情况及因病缺勤学生的追踪调查结果报告给校医务室;校医务室汇总全校师生的健康信息后,于每天下午5点前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教育、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如无异常情况,也需进行零报告。2 .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班主任应立即将学生送往校医务室,并通知家长。校医务室医务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后,及时报告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疫情。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结果等。3 .在疫情报告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报告程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对因疫情报告不及时或错误导致疫情扩散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七、应急处置(一)疑似病例处置1 .校医务室发现疑似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后,立即将病例转移至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室应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保持通风良好,环境整洁。2 .通知家长到校,如实告知学生的病情,并建议家长带学生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在家长到来之前,校医务室医务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必要的护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