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监测指南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
-
资源ID:1364642
资源大小:37.1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监测指南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
ICS93.080.20CCSP66B37方标准DB37TXXXX-XXXX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监测指南Guidelinesforroadtrafficcompositionandaxleloadspectrummonitor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监测原则14. 1场景适用14.2数据可靠25监测系统25. 1监测系统功能25. 2监测系统性能26系统安装条件37检查与标定37.1定期检查37.2重量及轴间距标定37.3轴数及车辆类型标定47.4误差处理48 监测49 数据处理49.1 轴型及车型分类49.2 道路交通组成49.3轴载谱410监测报告4附录A(资料性)参考车辆数据记录表6附录B(资料性)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数据记录表7附录C(资料性)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监测报告内容11C.1项目概况11C.2监测的目的11C.3监测的流程11C.4监测结果分析11C.5其他宜附的附图、附表、附件等11C.6资料附录11参考文献1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监测指南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监测的原则,提供了监测系统、安装条件、检查与标定、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报告等方面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系统自动监测的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分析,为道路改扩建及路面养护维修提供交通荷载数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轴载谱axleIoadspectrum各类车辆不同轴型在不同轴重区间所占的百分比得到的轴重分布系数。3.2动态称重系统weigh-i11-motionsystem能够对行驶中车辆的轴载、总质量、轴数、车速等进行检测,并存储、显示、输出相关信息的系统。来源:JTG/T43202022,2.0.1,有修改3. 3便携动态称重系统PrOtabIeweigh-in-motionsystem贴装于路表面、能反复拆装使用的动态称重系统。3.4固定动态称重系统fixedweigh-i11-motionsystem采用嵌装等方式安装于路面内,用于长期使用的动态称重系统。4监测原则4. 1场景适用宜根据监测路段、监测目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系统。监测时间小于7d宜采用便携动态称重系统,7d及以上宜采用固定动态称重系统。4.2数据可靠监测数据的质量宜满足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并确保道路交通组成及轴载谱计算数据的准确性。5监测系统5.1 监测系统功能5.1.1 监测系统宜由动态称重系统和辅助设备两部分组成。5.1.2 动态称重系统宜为便携动态称重系统或固定动态称重系统,能准确采集传感器感应外部的振动信号或者载荷。5.1.3 辅助设备为监测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包含电力供应、通信链路、存储设备等。5.1.4 监测系统能可靠、简明、清晰、规范的输出数据,并宜具有相应的计量单位、符号和名称。系统能够输出:车辆总重量;轴载;轴数;轴间距;根据轴型的车辆类型(按照9.1规定分类,示例:6类、112型);车速;通行时间;车道与行驶方向;连续的车辆记录编号。5.1.5 数据的存储周期不宜小于一年。5.1.6 系统宜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确保监测工作免受断电的影响。5.1.7 在监测现场和数据处理远程主机之间宜提供并维持足够的数据通信链路。5.1.8 在动态称重系统标称的最低运行速度和最高运行速度范围内,宜保证其相应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5.2 监测系统性能系统输出车辆总重量、轴载、轴间距、轴数、车辆类型、车速等的精度宜满足表1要求。表1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监测系统精度要求便携动态称重系统固定动态称重系统车辆总重量+15%+10%轴载+15%+10%轴间距+0.15m轴数三95%车辆类型三95%车速+2km/h6系统安装条件6.1 安装场地宜满足以下条件:a)道路路面状况良好,无道路损坏严重、平整度不足的位置;b)不设置于超高路段;c)行车道上系统安装位置的前60m和后30m范围内,公路竖曲线半径不小于17000m;d)系统安装位置的前60m和后30m范围内路面纵向坡度不超过2%;e)系统安装位置的前60m和后30m的区域中路面横向坡度不大于2.5%;f)安装区域前后20m无伸缩缝、减速带等容易对车辆产生震动的区域;g)安装区域路面下方IOCnI之内没有金属,例如:钢筋等;h)场地前后路况保持一致,远离平交路口、红绿灯路口的位置,避免车道数变化、转弯、上下坡等引起车速变化的路段;i)仅对单幅道路进行监测时,选取重载车辆较多的方向。6.2 系统安装时宜保持路面清洁、干燥。7检查与标定7.1 定期检查7.1.1 固定动态称重系统宜定期检查安装区域路面情况,当路面出现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影响监测的情况,及时修复。7.1.2 固定动态称重系统宜定期检查设备供电、地线连接、接地电阻等。7.1.3 便携动态称重系统每次使用前标定。固定动态称重系统建议每半年对系统进行一次标定。7.1.4 宜定期检查通信链路和存储设备,及时做好数据备份。7.2 重量及轴间距标定7.2.1标定车辆宜根据9.1要求选取轴型分类中三种及三种以上轴型的载重车辆作为参考车辆。宜选取车型分类中整体式货车12型、15型或115型车辆及半挂式货车1127型或157型车辆。7.2.2参考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宜低于动态称重系统安装路段规定的设计速度的60%o7.2.3每种参考车辆宜在行驶速度下运行不少于10次,前两次的运行结果不作为标定的数据。7.2.4使用静态称重设备称量参考车辆的轴载及车辆总重量,并记录测量值,记录表见附录A。测量参考车辆连续车轴之间的中心到中心间距,并将数据作为轴间距参考值。7.2.5每种参考车辆按照一定的行驶速度通过动态称重系统,得到车辆总重量、轴载、轴间距和车速,并记录测量值,记录表见附录A。7.2.6轴间距和车速的实测值与参考值按照公式(1)进行误差计算,轴载和车辆总重量的实测值与参考值按照公式(2)进行误差计算,并记录计算结果,记录表见附录A,与表1的精度的要求进行匹配,如果不匹配,调试重量系数、温度补偿系数等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使用的精度要求。D1=C-R(1)。2/义10。%式中:C动态称重系统产生的实测值;R参考车辆的参考值;Dl实测值和参考值的误差;D2实测值和参考值的相对误差。7.3 轴数及车辆类型标定7.3.1 在系统布设位置通过人工观测(现场人工观测或拍摄视频后人工识别)的方式记录车辆通行时间、车道、轴数及车辆类型数据,记录不宜少于100辆车。7.3.2 从系统获取与人工观测相同时间内的车辆轴数及车辆类型监测数据,分别统计与人工观测结果相同的车辆数量,并与车辆总数进行百分比计算,得出轴数和车辆类型准确度。7.3.3 3.3系统监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比对不宜少于2次,且宜连续2次满足表1的精度要求。7.4 误差处理若误差超过表1的要求,宜调试系统参数后再次标定,使系统达到精度的要求。8监测8.1 监测自前期准备工作至系统安装、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全程宜制定质量控制要求和措施,监测数据宜符合5.1.4和5.2的相关要求。8.2 监测时间宜根据监测目的、监测系统设置情况进行确定。8. 3便携动态称重系统监测时宜安排在连续的时间段,避开节假日、雨雪天等恶劣天气,若无法避开,可在计算时剔除部分数据。9数据处理8.1 轴型及车型分类轴型分类和车型分类宜符合JTGD502017中A.1车型分类的有关规定。8.2 道路交通组成8.2.1 道路交通组成宜包含交通量、方向系数、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轴数系数等。9. 2.2计算方向系数、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及轴数系数时,9.1中规定的1类车不需要计算。9.2.3 交通量、方向系数、车道系数为一般交通参数,数据记录表见表B.1。9.2.4 计算交通量时宜同步计算AADT、货车交通量和AADTT。9.2.5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为每类车辆总数占2类11类车辆总数的百分比,数据记录表见表B.2。9.2.6 宜分别统计2类11类车辆中单轴单胎、单轴双胎、双联轴和三联轴的数量,除以各类车辆总数量计算得到各类车辆的轴数系数,按照JTGD50-2017中A.3.1-1计算,数据记录表见表B.3。9.3轴载谱按照JTGD502017中A.3.2计算各类车辆的轴载谱。单轴单胎、单轴双胎、双联轴和三联轴宜分别间隔2.5kN、4.5kN、9.OkN和13.5kN划分轴重区间,单轴单胎轴载谱记录格式见表B.4,单轴双胎轴载谱记录格式见表B.5,双联轴轴载谱记录格式见表B.6,三联轴轴载谱记录格式见表B.7。10监测报告10.1 监测报告宜包括项目概况、监测目的、监测流程、监测结果分析、相关附图及附表(见附录B)等内容。10.2 监测报告依据监测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可对章节及内容适当增减,监测报告内容见附录C。附录A(资料性)参考车辆数据记录表参考车辆的数据记录格式见表A.1。表A.1参考车辆数据记录表数据内容静态称量值动态监测值试验次数112345678910通行时间车道车辆总重量(kg)车辆总重量误差()1轴轴载(kg)1轴轴载误差()2轴轴载(kg)2轴轴载误差()3轴轴载(kg)3轴轴载误差()4轴轴载(kg)4轴轴载误差()5轴轴载(kg)5轴轴载误差()6轴轴载(kg)6轴轴载误差()1、2轴间距(m)1、2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