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学习资料.docx
-
资源ID:1364584
资源大小:16.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学习资料.docx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学习资料-S学习重点(一)行己有耻1 .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强调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道德判断标准,违背道德准则的事情坚决不做。2 .要求:有知耻之心:孟子讲“羞耻之心,义之端也”,羞耻心是施行义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总结经验教训。例如,在考试之前,我们就要审查自己是否有想要作弊的不良愿望,从源头上杜绝不诚信行为;考试过程中,如果有偷看他人答案的念头,要及时自我监督和调节;考试结束后,反思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若有不当行为,要引以为戒。树立底线意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如在校园生活中,不能欺负同学,这是触碰道德底线的行为;不能偷窃他人财物,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生活中充满各种诱惑,我们需要磨砺坚强的意志,拒绝不良诱惑。比如,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能够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不沉迷其中;面对金钱的诱惑,不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二)止于至善1 .含义: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这表明“止于至善”虽然难以完全达到,但我们始终要有追求美好的信念和行动。2 .要求:从点滴小事做起: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日常生活中,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为老人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在践行“止于至善”。向榜样学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比如,我们可以学习科学家们为国家和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身边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品质,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比如,每天晚上回顾自己一天的行为,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二、学习难点(一)如何真正做到“行己有耻”1.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非易事:生活中的事情纷繁复杂,有些行为的对错界限并不十分明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道德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准确判断。例如,在网络社交中,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实际上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辨别这种行为是否可耻。2克服自身的欲望和惰性来遵守底线有难度:我们往往会受到各种欲望的驱使,如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对玩乐的渴望等,同时惰性也会让我们想要逃避努力和约束。要克服这些,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比如,想要养成早起读书的好习惯,却因为贪图被窝的温暖而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我们战胜自己的惰性,坚守早起学习的底线。3在无人监督时保持“行己有耻”更具挑战:这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自律能力,真正做到慎独。例如,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下,能否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二)怎样将“止于至善”落实到具体行动中1 .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毅力:因为这些小事往往看似微不足道,容易被我们忽视,而且坚持做下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比如,坚持每天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刚开始可能觉得新鲜,但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2 .寻找合适的榜样并有效学习存在困难:我们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样的人真正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榜样的精神和行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我们知道某位科学家很伟大,但可能觉得他们的成就离我们很遥远,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向他们学习。3自我省察时做到客观全面认识自己较为困难:我们往往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不足认识不够深刻。同时,在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可能会因为自尊心等原因而不愿意承认和改正。比如,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可能会将原因归结为题目太难或者运气不好,而不愿意正视自己在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上的问题。三、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做到()知廉耻,懂荣辱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增强自控力,拒绝不良诱惑A.B.C.D.2 .下列行为中,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A.小明在考试时偷偷抄袭同桌的答案B.小红看到垃圾没有主动捡起C.小刚不小心弄坏了同学的文具,主动道歉并赔偿D.小丽为了穿名牌衣服,向父母撒谎要钱3 .“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追求。下列体现“止于至善”的是()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B.天生我材必有用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 .下列对榜样的认识,正确的是()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能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我们要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只要学习榜样,我们就能成为完美的人A.B.C.D.5 .小明在班级中经常帮助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他的行为体现了()A.行己有耻B.止于至善C.自信自强D.关爱他人6 .下列做法中,有助于我们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的是()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意见A.B.C.D.7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止于至善”,就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事事都要做到完美无缺A.B.C.D.8 .下列行为中,属于慎独表现的是()A.在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学习,小明也认真地做着作业8 .在公园里,只有小红一个人,她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C.在公交车上,大家都在遵守秩序,小刚也自觉排队上车D.在商场里,很多人都在遵守商场规定,小李也没有大声喧哗9 .下列名言警句中,与“行己有耻”相关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0以下对“青春有格”的理解,正确的是()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是青春有格的重要内容A.B.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说明“行己有耻”的含义及要求。2 .谈谈你对“止于至善”的理解,并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止于至善”。(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材料:小辉是一名七年级学生,他在学校里经常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他看到一位老人没有座位,主动起身让座。回到家后,他也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小辉说,他觉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1)小辉的行为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10分)(2)我们应该如何向小辉学习,做到“止于至善”?(10分)四、答案(一)选择题1.D2.C3.A4.A5.B6.A7.A8.B9.C10.D(二)简答题1.含义:“行己有耻”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要求: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1.理解:“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做法: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律I心o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三)材料分析题(1)小辉的行为体现了以下观点: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小辉经常帮助同学、参加公益活动、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父母做家务等行为,都是在追求美好,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说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小辉以帮助他人为乐,他的行为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人。反映出小辉有知耻之心,明辨是非善恶,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他知道帮助他人是正确的行为,并积极践行。(2)向小辉学习,做到“止于至善”,我们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像小辉一样,主动帮助同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家帮父母做家务等,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像小辉这样的“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做到了关心他人、积极奉献等,发现不足及时调整,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