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word版).docx
-
资源ID:1364554
资源大小:62.8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word版).docx
ICS91.100.30CCSP66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XXX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IspecificationforappIicationofuI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报批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符号23.1 术语和定义23.2 符号24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34.1 通用要求34.2 抗拉性能34.3 抗压性能34.4 抗渗性能44.5 扩展度44.6 分级标记45原材料45.1 胶凝材料545.2 骨料55.3 外加剂55.4 纤维55.5 水56制备656.1 通贝U66.2 材料贮存66.3 原材料计量66.4 配合比设计67施工767.1 通则767.2 搅拌77.3 运输77.4 浇筑及振捣77.5 养护78质量检验88.1 通用要求88.2 拌合物及硬化后性能检验8附录A(规范性)超高性能混凝土单轴抗拉强度试验方法9附录B(规范性)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方法11参考文献14草。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与分级、原材料、制备、施工及质量检验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建设工程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228.1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2611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3159液压式万能试验机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46842022建设用砂GB/T146852022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3265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短切玄武岩纤维GB/T2640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GB/T38143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耐碱玻璃纤维GB/T391472020混凝土用钢纤维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由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纤维、水等原料制备的,兼具超高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来源:GB/T313872015,3.1,有修改3.1.2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混料premixfor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除拌合水外,用于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预先混合料。注:分为不含纤维预混料和含纤维预混料。3.1.3弹性极限抗拉强度elasticIimittensiIestrength单轴拉伸时试件达到弹性极限时对应的拉应力。注:即由线弹性转变为非线性时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拉应力。3.1.4应变软化Strainsoftening当拉伸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抗拉强度后,拉伸应力随拉伸应变增加而持续下降的现象。3.1.5应变硬化strainhardening当拉伸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抗拉强度后,拉伸应力随拉伸应变增加而持续上升的现象。3.1.6热养护heatcuring借助于外部热源,经介质的传导、对流或光波辐射,将热量传递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并对周围相对湿度加以控制的养护方法。3. 1.7标准蒸汽养护standardsteamcuring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试验环境下,静停24h后将超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或构件放入蒸汽养护设备中,以不大于15°Ch的速率升温至90±1,恒温48h,然后以不大于15°Ch的速率降温至20°C±5°C,置于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7d以上。4. 1.8抗渗性能impermeabiIity混凝土抵抗流体或离子在其中传输的能力。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A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试件中部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Dci超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氯离子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112s);F超高性能混凝土扩展度,单位为毫米(mm);于UC超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uc,0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e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试件弹性极限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ute,0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狐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试件变形达到0.15%时对应的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utu超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Pmax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试件试验加载过程中的最大荷载,单位为牛(N);Zk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试件弹性极限荷载,单位为牛(N);SUC同一生产单位,同一强度等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单位为兆帕(MPa);SUte同一生产单位,同一强度等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差,单位为兆帕(MPa)o4基本性能与分级5. 1通用要求1.1.1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同时满足4.24.4规定的要求。1.1.2 用于性能等级划分的测试试件应在标准蒸汽养护条件下制得。4.2 抗拉性能4. 2.1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UT07和IJTlo等级所列出的指标应同时满足。5. 2.2表1中UTO5等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允许应变软化,且当变形达到0.15%时,对应的拉伸强度九二不宜小于3.5MPa0表1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性能等级参数等级要求试验方法UT05UT07UTlOlteMPa25.0三7.0210.0附录Autu/lte1.1三1.2注:“UT”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分UT05、IJT07和ImO三个等级。4.3 抗压性能4.3.1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4.3.2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按照GB/T31387的规定执行,并符合下列规定:DB37TXXXXX-XXXXa)抗压强度试验采用100mmXlOOmmXlOO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每组6个试件。取与平均值偏差小于15%的试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与平均值偏差小于15%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4个;否则,重新进行试验;b)试验加载速率为1.2MPa/s1.4MPas0表2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性能等级参数等级要求试验方法UC120UC150UC180lcMPa120九<150150h<l九三180GB/T313872015中9.3注:“UC”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分UCI20、UCI50和UCI80三个等级。4.4 抗渗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等级参数等级要求试验方法UD02UD20DCl×1014m2sDc2.02.0<Dc20.0附录B注:“UD”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分UD02和UD20两个等级。4.5 扩展度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扩展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超高性能混凝土扩展度等级参数等级要求试验方法UF400UF500UF600UF700UF800Fmm350F<450450F<550550F<650650F<750F三750GB/T500802016中5.1注:“UF”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扩展度,分UF400、UF500>UF600>UF700和UF800五个等级。4.6 分级标记按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性能等级、抗压性能等级、抗渗性等级和扩展度等级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分级标记。各类分级中重复的"U”型字符,只保留首个;各类分级之间空一字符位置。示例:aUT05C120D02F500”表示同时满足抗拉性能UTO5、抗压性能UCI20、抗渗性UD02和扩展度UF500等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5原材料5.1 胶凝材料5.1.1 水泥宜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白水泥,其技术要求符合GB175的规定。5.1.2硅灰的技术要求符合GB/T27690的规定。5.1.3粉煤灰宜为F类I级粉煤灰,其技术要求符合GB/T1596的规定。5.1.4矿渣粉应为S95及以上等级的粒化高炉矿渣粉,其技术要求符合GB/T18046的规定。5. 1.5当采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符合GB/T51003的规定。5.2 骨料5. 2.1超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宜采用4.75mm9.5mm、2.36mm4.75mm、1.18mm2.36mm、0.6mm1.18mm>0.3mm0.6mm、O.15mmO.3mm、O.15m11以下的单粒级碎石和天然砂或机制砂进行配制。每个粒级的超径和逊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6. 2.2天然砂或机制砂的技术要求符合GB/T146842022中I类砂的规定,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33.O的中砂或1.62.2的细砂。天然砂的泥块含量和含泥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天然砂的技术要求项次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泥块含量OGB/T146842022中7.62含泥量0.5%GB/T146842022中7.47. 2.3碎石应符合GB/T146852022中I类碎石的规定。5.3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GB8076和GB50119的规定。减水剂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宜大于30虬5.4 纤维5. 4.1超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钢纤维的技术要求项次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长度mm625GB/T391472020中8.2.12直径mm0.10-0.25GB/T391472020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