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化高炉矿渣粉道路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范.docx
ICS93.080.01CCSP66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XXXX-2025粒化高炉矿渣粉道路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25-XX-XX发布2025-XX-XX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材料1I1粒化高炉矿渣粉1I”水泥1I1集料2I!水25混合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24I基层混合料级配2,“基层混合料级配组成31目标配合比设计344生产配合比设计36施工4R1施工准备4R9施工47质量控制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万鑫、汪钟全、韩文启、芝永强、蔡全财、陈阳、开东东、孙志远、吴俊新、马雨、陈志强、李飞、张昌、唐万云、蒲源江、强建华、王兆鹏、吴松磊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粒化高炉矿渣粉道路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应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混合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203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TG343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4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粒化高炉矿渣粉在高炉冶炼生铁时,所得以硅铝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炼物,经淬冷成粒后,具有潜在水硬性的材料。来源:GB18046,3.1,有修改4材料AI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及其试验应符合GB/T203的规定。d5水泥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路面基层性能与特点、所处环境、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等因素,选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4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及其试验应符合GB175的规定。A1集料4.3.1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及规格应符合JTG/TF20的规定,试验应符合JTG3432的规定。4. 3.2按不同公路等级、不同交通荷载的路面基层用粗集料、细集料备料分档及掺配,应符合JTG/TF20的规定。dd水基层混合料拌和及养生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非饮用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G/TF20的规定,试验应符合JGJ63的规定。5混合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51基层混合料级配5. 1.1基层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基层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级配师孔尺寸mm不同等级公路的基层碎石或砾石级配范围的质量百分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31.5一一1009010026.51001009380100901988791009581-64867016827089827557826513.276617970695079629.564496353604062424.7540304030452545252.3628192819311631161.1820122012221122110.614-814-815-715-70.3105105一一0.157373一一0.07552525252注: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宜接近高限。5.1.2掺配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路面基层混合料级配类型以路面工程设计文件要求为依据,按表2规定的级配范围选用。表2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混合料级配筛孔尺寸mm不同等级公路的不同稳定类型基层的级配范围的质量百分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稳定碎石基层稳定砾石基层稳定碎石基层稳定砾石基层31.5一一10010026.5100100100-90100901988798982867087731682708473796282-6513.27661786572547558表2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混合料级配(续)筛孔尺寸/mm不同等级公路的不同稳定类型基层的级配范围的质量百分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稳定碎石基层稳定砾石基层稳定碎石基层稳定砾石基层9.564496753624266474.7540304535452550302.3628193322311636191.1820122413221126120.614818-815-71980.310-513-5一一0.157310-3一一0.0755272527245基层混合料级配组成5.2.1混合料级配组成的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粒化高炉矿渣粉:水泥:粗细集料质量比表示。5.2.2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总质量宜为12%18%,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粉宜为1:31:5,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被稳定材料(碎石或砾石)宜为20:80-15:85o(陈胜(2012),高寒地区道路基层工业固废稳定材料性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5.2.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的被稳定材料(碎石或砾石)的总质量不宜小于8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的被稳定材料(碎石或砾石)的总质量不宜小于80九5.2.4 当水泥用量较高时,宜采取控制集料技术指标和优化级配等措施降低水泥掺配质量。5.2.5 根据计算的目标级配,按各档材料的筛分曲线确定其掺配比例,形成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并满足5.1.2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混合料级配要求。S1目标配合比设计5.3.1选择满足5.1.2级配要求的不少于5组不同的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配总质量的混合料试样,分别按JTG3441规定的方法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各组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配总质量下的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5.3.2根据每组击实试验确定的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按JTG3441规定的圆柱体试件净力压实法成型及养生试件,每组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按JTG/F20规定的变异系数要求。5.3.3按JTG3441规定的方法进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按JTG/TF20规定的方法计算强度代表值,确定满足表3规定强度标准要求的最佳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配量。表3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公路等级不同交通荷载下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MPa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4.05.03.54.53.04.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3.54.53.04.02.53.5K4生产配合比设计5.4.1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材料比例,对基层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调试和标定,确定各不同种类及规格材料的料仓供料比例及计量参数。5.4.2拌和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的标定、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的标定、拌和设备加水量的控制等内容,并包括但不限于:a)绘制不少于5个点的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标定曲线;b)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和设备各个料仓的进料速度;c)按设定的施工参数进行第一阶段试生产,验证生产级配;不满足要求时,进一步调整施工参数。5.4.3对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稳定材料,应分别进行不同成型时间条件下的混合料强度试验,绘制相应的延迟时间曲线,并根据设计强度要求确定容许延迟时间。5.4.4应在第一阶段试生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试验。分别按不同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和含水率进行混合料试拌,并取样、试验。试验包括但不限于:a)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b)通过混合料中实际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加的相关技术参数;c)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变化、含水率变化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d)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和拌和工艺的变异水平。5.4.5混合料生产参数的确定应包括水泥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等指标,并包括但不限于:a)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掺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掺量多0.51.0个百分点;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宜增加0.5个百分点,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个百分点;b)以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施工过程的气候条件,混合料的含水率按最佳含水率增加0.51.5个百分点;c)最大干密度应以最终合成级配击实试验的结果为标准。6施工A1施工准备1.1.1 施工前对设计文件进行现场复查,对路面底基层验收合格。1.1.2 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测量放样,准确控制路面基层中线及边线。1.1.3 粒化高炉矿渣粉、水泥、集料质量检验合格,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进度计划需求,按不同种类(类型)、规格、用途等分类储存标识,并应防尘、防潮等。6. 1.4临建设施、安全防护及防汛设施,应满足施工要求。7. 1.5施工机械设备应配套组合,并满足施工进度需求;机械设备的功率、技术性能应满足作业条件、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要求,并经验收合格后使用。6. 1.6试验检测仪器、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应经检定合格,数量及精度应满足施工及质量控制要求,配合比设计及验证满足技术指标要求。A9施工6.2.1粒化高炉矿渣粉路面基层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铺筑试验段、交通管控等,应符合JTG/TF20的规定。6.2.2基层铺筑压实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控温(保温)、保湿养生,养生期内的基层内部温度与其表面温度的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基层表面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的温差宜控制在20。C以内,养生期不少于7d、并应延长至上结构层施工前2d。其他养生要求应符合JTG/TF20的规定。6.2.3施工安全应符合JTGF90的规定。7质量控制7.1 材料进场检验批及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粒化高炉矿渣粉以同一出厂编号为一检验批,质量(技术要求)按4.1的规定执行;b)水泥以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