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实操-药厂成本计算实例.docx
成本核算会计实操文库成本实操-药厂成本计算实例以某口服片剂(如感冒药)为例,涵盖原材料、生产、质量控制、管理等核心成本项。实际成本需根据药品剂型、工艺复杂度、规模及合规要求调整。一、案例背景药品名称:复方氨酚烷胺片(OTC口服片剂)规格:10片/盒,100盒/箱月产量:10万盒(即100O万片)生产周期:30天二、成本构成及计算1 .直接材料成本指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直接消耗的物料成本。主原料:对乙酰氨基酚:100O万片×每片用量0.2gX单价120元kg=24万元马来酸氯苯那敏:100O万片×每片用量4mg×单价2000元kg=8万元其他原料(如盐酸金刚烷胺等):合计约10万元小计:24+8+10=42万元辅料:淀粉、硬脂酸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约占原料成本的20%42×20%=8.4万元包装材料:铝塑板:10万盒X1元/盒(含铝箔、PVC硬片)=10万兀纸盒:10万盒×0.5元/盒=5万元纸箱:1000箱X8元/箱=0.8万元小计:10+5+0.8=15.8万元直接材料总成本:42+8.4+15.8=66.2万元2 .直接人工成本指生产环节直接参与操作的人员工资及福利(如操作工、包装工、质检员等I生产人员:20人X月薪8000元=16万元质量控制人员:5人×月薪10000元=5万元其他直接人工(如设备清洗、物料搬运):约3万元小计:16+5+3=24万元3 .制造费用指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人工外的间接成本。设备折旧与维护:压片机、包衣机、包装线等设备月折旧:10万元日常维护费:2万元小计:12万元能源消耗:水电费(含洁净车间空调、纯化水系统):8万元蒸汽费(用于干燥工艺):5万元小计:13万元车间管理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6万元清洁消毒耗材(酒精、消毒剂等):2万元其他杂费(如工装、劳保用品):1万元小计:9万元制造费用总计:12+13+9=34万元4 .质量成本药品生产需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成本包括:检验成本: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如HPLC、微生物检测):5万兀检验设备耗材(试剂、培养基等):3万元小计:8万元合规成本:注册备案费(药品再注册等):2万元/月(平均分摊)审计费(GMP自检、第三方审计):1万元小计:3万元质量成本总计:8+3=11万元5 .其他成本(管理+销售+税费)管理费用:行政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10万元销售费用:市场推广、渠道费用(按销售额10%预估,假设销售额200万元):20万元税费:增值税及附加(按13%税率估算):约10万元小计:10+20+10=40万元三、总成本与单位成本1 .总成本总成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质量成本+其他成本=66.2+24+34+11+40=175.2万元2 .单位成本(每盒)单位成本=总成本总产量=175.2,万元10万盒=17.52元/盒四、关键说明1 .成本差异因素:药品类型:注射剂、生物药等工艺复杂,成本远高于口服片剂。规模效应:年产量越大,单位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管理费用)越低。合规要求:出口药品需符合FDAxEMA等国际标准,质量成本可能增加20%以上。2 .成本控制要点:优化原料采购渠道,锁定大宗原料价格(如与供应商签订长协1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如引入机器人包装线I采用连续生产工艺(如FlOWChemistry),减少能耗与废料。3 .法规影响:药品需通过一致性评价、每年接受药监部门飞检,可能增加额外检测或整改成本。五、延伸:药品成本与定价的关系假设该药品出厂价为30元/盒,贝:毛利润:3017.52=12.48元/盒,毛利率41.6%净利润:需扣除销售费用、税费等,实际净利润率约10%15%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计算主营业务成本概述主要业务成本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通常在确认收入或月末时转入到相关科目。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其计算方法与商品流通企业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工业企业如何按照实际成本核算月末结转(即销售商品时的)主营业务成本。计算公式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通过销售产品数量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相乘来计算。具体来说,其计算公式为:本月主营业务成本=本月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数量X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时,由于每批入库的完工产品生产成本可能有所不同,企业需遵循会计准则,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发出商品的成本。常见的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其中,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先求出在发出商品时的库存商品全部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其加权平均单价的计算方式为:(期初库存产品成本+本月入库产品成本)÷(期初库存产品数量+本月入库产品数量)。计划成本核算调整若企业选择计划成本核算方式,那么库存商品账户所反映的将是产品的计划成本。为此,企业需增设产品成本差异账户。在月末结转已销售产品的计划成本时,必须同时计算并结转相应的成本差异,以确保计划成本能被调整为实际成本。商贸公司卖出去的商品如何核算成本主要核算商品的单价。销售数量*存货单价。1、移动平均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隋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2、全月平均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二(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3、先进先出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4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账5、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6、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一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X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X(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7、零售价法,就是库存商品按零售价核算,零售价和实际进价的差额计入进销差价科目,月底分配;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年度内各月可采用综合差价分摊法或分类(柜、组)差价分摊法计算本期营业成本,但在年终决算前,应对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成本核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为成本控制、定价决策、绩效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成本核算的部门和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采购供应、销售服务等环节。第三条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确保成本核算的合规性。2.准确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成本信息,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3 .及时性原则:及时进行成本核算,确保成本信息能及时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4 .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属于本期的成本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不属于本期的成本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5 .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方法应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经公司管理层审批,并在财务报告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对成本的影响。第二章成本核算对象与项目第四条成本核算对象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以下成本核算对象:1 .产品:以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为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2 .项目:对于研发项目、工程项目等,以单个项目为核算对象,核算项目成本。3 .部门:将各部门作为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用于部门成本考核和分析。第五条成本核算项目1 .直接材料: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2 .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薪酬支出。3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4 .其他成本:根据业务性质,还可能包括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相关成本项目,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第三章成本核算方法第六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根据公司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1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2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或项目,以每批产品或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3 .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按照生产步骤归集和分配成本。第七条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1 .直接成本:能够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2 .间接成本: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如制造费用,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如生产工时、机器工时、人工工资等,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第四章成本核算流程第八条成本数据收集1 .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据,包括原材料领用、工时记录、设备使用、费用报销等,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 .采购部门及时提供原材料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等信息;生产部门准确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财务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类费用凭证。第九条成本核算处理1 .财务部门根据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确定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