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关于深化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国有企业关于深化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近年来,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机衔接,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结合实际探索具有公司特色的改革方法路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走深走实。一、主要工作情况(一)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立足“三位一体”完善改革工作体系。一是改革任务体系上,建立“集团一本账”系统谋划。结合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统筹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及若干专项改革要求,梳理形成改革“一本账”,明确178条改革任务及完成标准、时间节点、责任分工,按季调度。结合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短板弱项,动态更新“一本账”,新增“推动基金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化子公司专业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等10余项举措,推动改革持续深化。二是组织实施体系上,打好“一套组合拳”整体推进。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一体贯通的“网格状”改革组织体系,打造“任务分解一落地实施一过程督导一评估评价一动态优化”的改革工作闭环,细化“时间表”,绘制“施工图”,确保扎实有序推进。三是制度保障体系上,建立“一揽子制度”形成合力。围绕改革落地固化管理流程标准,2024年来集团层面制修订规章制度86项。立足集团业务板块多元、子公司发展阶段不一等特点,坚持分类改革、细化制度供给。比如,建立科技企业分级培育体系,分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等。强化制度协同配套,比如,建立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人才激励、差异考核、容错试错等一整套制度机制,真正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合力。(二)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坚持“三个结合”全力培育战新产业。一是基于“国之所需+企业所能”,选择重点产业。公司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核心功能、使命责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资源能力为边界,重点选择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养老、数字科技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持续加大投入,将新增投资的60%以上用于布局发展战新产业。积极承担焕新行动,举全集团之力培育发展生物制造、生物育种产业,公司种业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启航企业”培育工程首批名单。二是开展“基金投资+直接投资”,双轮协同驱动。充分发挥重大基金引领作用,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2700亿元,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前瞻性布局业务基金探路。加强重点产业投资布局,启动设立公司生物制造产业CVC基金。在所属控股投资企业和基金管理公司,组建生物制造、生物育种、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5个产业链投资联合体,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培育壮大战新产业。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投后整合”,构建产业生态。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战新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五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速28%。探索形成“科研+产业+资本”融合发展模式,与清华大学、松山湖实验室等大院大所深化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坚。坚持产业经营,编制投后整合指引,围绕战略、运营等9方面44个重点事项,系统加强对投资企业的投后赋能。(三)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加快“三个转变”促进改革深化落地。一是从点状推进向统筹推进转变,把握时度效。立足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改革发展深度融合、重点任务紧密交织”的新特征,推动改革从单线推进、单点突破向整体着眼、统筹推进转变。2024年,公司抓准子公司组织机构改革“窗口期”,调机构的同时动干部,积极稳妥推动管理人员竞聘上岗;鼓励改革意愿强烈和经营存在困难的企业率先“吃螃蟹”,10家子公司推动中层全体起立,具备条件的个别企业开展全员竞聘;以修订绩效考核办法、促进考准考实为“牛鼻子”,将业绩贡献作为“三能”机制落地的关键依据。二是从推动式落实向响应式赋能转变,增强获得感。主动对接企业发展诉求,强化政策赋能支持,从“总部端菜”变为“基层点菜”,改革牵头部门发挥“政策接收信号源”“基层需求汇集站”“改革方案设计师”等作用,会同职能管理部门动态优化“一企一策”授权清单,印发提级管理企业、“科改企业”“双百企业”针对性支持政策等,使子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助力。三是从“人顺应改革”向“改革成就人”转变,提高积极性。公司坚持“深化改革必须要改'出干部人才发展新机遇”,有组织地推动人才跨板块跨层级交流历练,薪酬分配、评优评先旗帜鲜明地向实干者倾斜、向绩优者集中,遴选集团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和特级专家,大力托举青年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明确符合条件的重要科技人员可以享受党组管理干部待遇,让广大员工在推动集团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将改革蓝图真正变成发展实效。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治理体系。同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思维,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分配体系。(二)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通过重组整合压减过剩产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链长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完善进退有序的国有资本运作机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三)以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为目标,持续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考核结果。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扩大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加强精益管理,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投资后评价和债务约束。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经营模式。赠篇:【写材料用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例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人生起伏,境遇多变,或顺或逆,或吉或凶,难以预料,但不论在何种境遇,都有所应行之道,循道而行,方能泰然处之。因此,找准自身定位,校准价值坐标,尤为重要。(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要,贵在恪尽职守)【典故】出自战国子思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释义】意思是,君子在自己所处的低位上行使自己所奉行的道理,从来不会倾慕本位之外的东西。【赏析】古人讲,“居官者,须精励敏捷以勤政;碌碌无能者,草木同朽。”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责任担当。不担当、不作为,就是尸位素餐,就是对事业和工作极不负责。”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靠的是信念,讲的是付出,比的是智慧,拼的是定力。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信仰、胸怀、勇气和格局。为官避事,不敢担当,在人格上就是懦夫,在事业上就是败者,在战场上就是逃兵。事实证明,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是不可能迎难而上的,更解决不了矛盾和问题。“为政之要,重在履事,贵在成事。”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战争年代,敢担当才能打胜仗;和平年代,敢担当才能开新局。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无论使命任务多么艰巨,无论风险挑战多么严峻,都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该担的责任担起来,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用法】主要适用于动员部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知责担责、履职尽责,把职责履行至U位。【写材料用典】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例文】朱熹在其家训中以“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来训诫子弟。在对待钱财的态度上,确实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智慧。诚然,人人都有维持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需求,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质需求应囿于合纪合法的行为边界。因此,能够做到清不可事以财,体现的是一种尚俭戒奢的作风、一种严于律己的境界、一种公私分明的品质。(中国纪检监察报清不可事以财)【典故】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家训,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释义】意思是,面对钱财利益,要克服贪欲,保持定力,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都不能妄取;见到有利可图的事情,不要去争抢。【赏析】礼记曲礼上有云:“临财毋苟得”,意在告诫人们面对金钱财产,不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后人常用“临财不苟”形容君子清廉自爱的高尚品格。古人讲,“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德是安身立命之基,也是自我修炼之首。古往今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有感情的正直官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气节操守和道德修养,以“贪取一钱,即与千百金无异”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姑臧是一个很富饶的地方,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会富裕起来。而孔奋在此任职四年,却“身处脂膏不能自润”,“财产无所增”。离任之日,当地百姓凑上牛马器物相赠,均被他谢绝。古人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以财润身,受益眼前;以德润身,则惠及终生。孔奋的行为彰显了从政之道,传下了政绩政声。中国共产党人心怀''为大公、守大义”的信仰,老一辈革命家无论多么贵重的钱财,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都能克己慎独、清廉自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与组织失散,他背着裙褪一路乞讨。直到找到党组织,人们才知道,这个衣衫褴褛的讨米人腰间竟藏着13根金条和一些银元首饰,这是组织交他保管的活动经费。他宁愿乞讨却不动分毫。这位“腰缠万贯的讨米人”临财不起念、守财不毁节,正是心中刻有一个“廉”字。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知敬畏、存戒惧,管得住小节、守得住底线。【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清廉自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律自持,不为物惑,对钱财不贪求、不妄取,坚守住名节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