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医案记录(失眠).docx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医案记录(失眠)年龄:50岁发病节气:小寒患者姓名:*性别:女就诊日期:初诊、复诊2020-01-07主诉:失眠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家事心情不顺,出现心烦、失眠,影响白天生活,后每晚服用1-2片劳拉西泮至今。现症见:心烦、失眠,每晚服用1片劳拉西泮方可入睡,仅能睡3-4小时,噩梦连连,眠不解乏,不服药彻夜难眠,伴阵发头晕、头痛、头昏,口苦口干,易疲劳,时有恶心,纳可,食后无腹胀,小便可,大便偏干。舌暗红,苔黄腻,脉沉弦。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颈椎病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2年。过敏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形体偏胖,双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舌质红,苔少,脉细弦。辅助检查:B超: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医诊断:不寐证候诊断: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西医诊断:失眠治法:补养肝血、疏肝理气、清热安神。处方:酸枣仁汤加味炒枣仁川茸20茯苓15知母12生甘草葛根15赤芍15柴胡1210黄苓12清半夏12党参20生姜123付每付水煎40OnlI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复诊:3付后,患者诉失眠好转,睡前困意明显,服用1/4片劳拉西泮,无口苦口干,无恶心,二便调。以后随症加减服用4周。回访病情明显好转。心得体会:“酸枣汤”,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到了清代,由俞嘉言在其医门法律中改称为“酸枣仁汤”。本方是治疗失眠的代表方剂之一,对中医治疗失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组成酸枣仁2升,甘草1两,知母2两,茯苓2两,川茸2两(现代常用剂量分别为18克、6克、12克、6克、6克)。用法上5味,以水8升,煮酸枣仁得6升,纳诸药,煮取3升,温分三次服(现代用法:加水煎成500毫升,临睡前服)。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失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金匮要略中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也就是说,本方是治疗因虚烦所致失眠。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肝藏魂”,失眠与心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主藏血”,血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加之血虚不能养心,则神魂不宁,所以心烦不得眠。方剂解析方中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茸,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因于心肾不交者、肝血不足者、心脾两虚者、痰浊内扰者、胃气不和者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失眠都可以用酸枣仁汤来治疗,必须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酸枣仁汤主治的失眠属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常伴有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等症状。现代多以本方加减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早搏、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病症O张仲景的酸枣汤,不仅为治疗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提供了有效的方剂,而且开创了“养血调肝安神法”治疗肝血不足失眠的治疗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少治疗失眠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如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的酸枣汤、王煮外台秘要中小酸枣汤、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的酸枣散、类证活人书中酸枣汤,它们都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剂。另外,在清代医宗金鉴中亦有酸枣仁汤,由酸枣仁、当归、白芍、生地、知母、黄柏、茯苓、黄芭、五味子、人参组成,主治心虚不固引起的盗汗。同名异方,需加以区别。签名:*2020年02月25日指导老师评语:现在睡慨障碍的人非常签名:红02月2日的多、中药治市有非常好的疗效.特别是向统病人运用的枣红海合小学明汤的的少远用每每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后要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