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社局第一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docx
区人社局第一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区人社局第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党建工作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责主业,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以“先锋人社”建设为牵引,打造“人人就业先锋”支部党建品牌,通过机制、组织、队伍及品牌创新,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就业服务新格局。一、主要工作情况(一)强化政治功能,深植理论根基。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1+3+N”学习机制,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突出党的历史、党的纪律规矩和国家法律法规三大学习重点,确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N个专题方向,通过建设“党员理论自习室”党建阵地,举办“先锋人社”大讲堂专题培训、“先锋论坛”研讨会,落实“月度学习清单”制度,组织党员开展专题学习、集体研讨、心得分享等,为党员成长“充电赋能”,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稳就业举措。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提效等工作实践,形成探讨防范与化解失业风险的策略10余个专题报告,其中上半年就业参保分析报告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二)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奋进力量。探索党建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机制,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任支部书记,就业促进科科长任支部副书记,实施“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赋予工程牵头人“党支部书记+业务施工队长”双重身份,建强党建业务融合推进的责任链。深化“党建网格+就业网格"双网融合,党支部班子成员带队组建5个党员突击队,包片联系26个街镇,做实做细市、区、街镇、社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动态摸排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需求,帮助解决就业难题300余件。建立“区就业创业联盟”,联动高校、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87个,邀请联盟单位加入对口支援、招聘会、职业指导等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持续增强。(三)塑强党员队伍,锻造人社先锋。深化“双培养”党员教育培养机制,推动党员成才、骨干入党,打造“人人就业先锋”支部党建品牌。在工作岗位上锻炼干部,在服务群众中促能力提升,组建党员“金牌服务组”,丰富拓展实践平台,组织党员到社区、村开展就业宣讲,将助企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到街镇楼宇开展走访调研,积极释放惠企政策红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新青年”写作人才交流培训,今年以来,支部党员干部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信息125篇。组织开展“人人就业先锋”评选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鼓励在各类活动中展现优势、发挥特长,1名同志被评选为第三届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1名同志荣获全市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月月比能手”称号,1名同志荣获第十五批“全市市民学习之星”称号。(四)紧扣作用发挥,推动创新发展。以“先锋人社”为统领,成立市首个公共就业示范服务基地,设置零工专区、求职招聘、创业支持等六大功能区,开展“先锋导师赋能”行动,组织党员干部、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驻点授课,精准精细帮扶,实现“天天有招聘、周周有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启动“丰宜乐业”建设年行动,健全“职通”“创业”“匠技”三大体系,实现人力资源供需两侧匹配度、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新活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三方面提升。创新推出实习生、见习生、实训生“三生有幸”青年群体就业服务品牌,举办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等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选项目在全国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上线综合就业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丰富“综合服务”“智慧创业”“领导决策指挥”等核心功能,开启数字化、智慧化就业服务。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第一党支部将以机制创新激发内在潜能、以队伍建设铸就坚强堡垒,在“人人就业先锋”建设中树品牌、促就业、惠民生,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良好态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一)深化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重点推进政治建设与业务融合工程。通过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常态化机制,每月开展“书记领学+业务骨干讲政策”主题党日,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稳就业、保民生的具体举措。在社保服务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红色代办员制度,确保党建与一窗通办改革同步推进。(二)深化组织建设。实施三化三提升行动:标准化改造7个基层党支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立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平台,项目化开展技能培训进社区等惠民实事。重点打造人社先锋党建品牌,组建由35岁以下青年党员构成的政策宣讲轻骑兵,每季度深入企业、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同步建立党支部与重点企业结对机制,把主题党日开到招聘会现场,实现组织生活与稳就业同频共振。(三)深化作风建设。突出“三服务”导向,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专项行动,班子成员每月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业务流程;建立12333服务热线党员专席,对群众诉求实行接诉即办闭环管理;在劳动争议调解领域推行党员首席调解员制度,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2%以上。同时构建清廉人社监督体系,围绕社保基金监管等高风险领域开展嵌入式廉政教育。赠篇:【写材叶用典】闻人誉三,加意奋勉【例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到“闻人誉言,加意奋勉”,更重要的是不守着过去的成绩,不满足于现状,自觉把夸赞、喝彩中饱含的认可和肯定,化作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的动力,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解放军报闻人誉言,加意奋勉)【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释义】意思是,听到他人对自己有赞美的言语,就更加勤奋勉励;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话,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这是有道德的人修养自己的功夫。【赏析】宠辱不惊,就是从容处变,对得失泰然自若。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处世智慧。人生在世,难免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本不足为奇。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势必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于个人成长而言毫无益处。若能做到坦然面对得失,不让心境受外界因素干扰,便不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据新唐书卢承庆传记载,初唐时期,卢承庆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负责考核官员政绩。有一次,一个监督漕运的官员因为遭遇大风,运粮船沉没而丢了粮食,被卢承庆判以“失所载,考中下”,此人听后丝毫没有愠色。于是卢承庆又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此人也没有表现出特别高兴。卢承庆为此十分赞赏此人,便定其判为“宠辱不惊,考中上”。这便是成语“宠辱不惊”的由来。人生旅途中,谁都会遭遇高潮低潮、得意失意,如果遇上艰难困苦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那便很难东山再起;而当一个人正处于人生和事业顶峰时,倘若狂傲自大、忘乎所以,那就离每况愈下、穷途末路不远矣。人生就应做到不为一时成功而骄傲,也不因一时失败而消沉,以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法】主要用于谈心谈话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修身养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保持淡泊心态,正确看待得失、进步。党建工作总结排比句50例1 .理论武装上“铸魂”,思想引领上“聚力”,党性锤炼上“固本”。2 .学习教育抓“深度”,组织生活抓“精度”,成果转化抓“效度”。3 .政治建设强“根”,组织建设固“基”,作风建设正“本”。4 .责任链条“紧起来”,工作标准“严起来”,考核评价“实起来”。5 .红色基因“传下去”,先锋作用“亮出来”,服务品牌“树起来”。6 .支部建设“提质效”,党员管理“强规范”,活动开展“创特色”。7 .学深悟透“下真功”,细照笃行“见真章”,知行合一“求真效”。8.政治引领“把方向”,党建融合“促发展”,服务群众“聚人心”。9 .责任落实“不松劲”,问题整改“不打折”,品牌打造“不停步”。10 .思想淬炼“铸忠诚”,政治历练“强担当”,实践锻炼“提本领”。11 .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组织生活“走深走实”,作用发挥“见行见效”。12 .组织体系“织密织牢”,队伍建设“提质提能”,制度执行“落细落实”。13 .党建责任“扛在肩”,党建任务“抓在手”,党建成效“见在行”。14 .红色教育“强党性”,典型引领“树标杆”,志愿服务“暖民心”。15 .学习形式“活起来”,教育内容“实起来”,成果转化“用起来”。16 .政治功能“强起来”,组织功能“优起来”,服务功能“亮起来"。17 .支部堡垒“筑得更牢”,党员先锋“站得更前”,党建品牌“擦得更亮”。18 .理论学习“常充电”,党性修养“常淬炼”,能力素质“常提升”。19 .责任传导“零衰减”,压力传递“零梗阻”,任务落实“零拖延”。20 .党建引领“破难题”,党建融合“促发展”,党建聚力“惠民生”。21 .思想共识“再凝聚”,工作合力“再增强”,发展动能“再激发”。22 .组织生活“严规范”,党员管理“重日常”,作用发挥“看实效”。23 .政治体检“找问题”,思想洗礼“挖根源”,整改落实“见行动”。24 .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精神“传下去”。25 .党建责任“清单化”,工作推进“项目化”,考核评价“数字化”。26 .学习教育“全覆盖”,组织生活“全规范”,作用发挥“全链条”。27 .政治站位“再提高”,工作标准“再提升”,责任落实“再加压”。28 .支部建设“创示范”,党员队伍“争先锋”,党建品牌“树标杆”。29 .理论学习“有厚度”,党性锤炼"有硬度”,服务群众“有温度”。30 .党建引领“强引擎",党建融合“添动力”,党建赋能“增活力”。31 .责任体系“再完善”,工作机制“再优化”,推进措施“再强化”。32 .组织生活“提质效”,党员管理“强约束”,作用发挥“显担当“。33 .红色教育“润心田”,典型引领“立标杆”,志愿服务“践初心”。34 .学习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精准化”,成果转化“实效化”。35 .政治功能“再强化”,组织功能“再提升”,服务功能“再拓展”。36 .支部堡垒“更坚固”,党员先锋“更突出”,党建品牌“更鲜明”。37 .理论武装“常态化'',党性修养“长效化”,能力提升“系统化”。38 .责任传导“无死角”,压力落实“无盲区”,任务推进“无空档”。39 .党建引领“破瓶颈”,党建融合“促转型”,党建聚力“惠民生”。40 .思想共识“再深化”,工作合力“再凝聚”,发展动能“再释放”。41 .组织生活“严起来”,党员管理“紧起来”,作用发挥“实起来”。42 .政治体检“查问题”,思想剖析“挖根源”,整改落实“见真章”。43 .红色资源“用起来”,红色文化“传开来”,红色基因“续起来”。44 .党建责任“明清单”,工作推进“抓节点”,考核评价“重实绩”。45 .学习教育“广覆盖”,组织生活“严标准”,作用发挥“全链条”。46 .政治站位“再拔高”,工作标准“再提标”,责任落实“再加压”。47 .支部建设“创精品”,党员队伍“争先进”,党建品牌“树典范”。48 .理论学习“有深度”,党性锤炼“有力度”,服务群众“有温度”。49 .党建引领“强动力”,党建融合“添活力”,党建赋能“增效力”。50 .责任体系“更健全”,工作机制“更完善”,推进措施“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