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焊接技术应用 赛项规程).docx
-
资源ID:1361114
资源大小:27.9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年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焊接技术应用 赛项规程).docx
2025年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焊接技术应用”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大赛组织机构1 .赛项名称2025年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制造焊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2 .主办单位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3 .组织领导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4 .承办单位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二、比赛目的扎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比赛对职业教育的“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以检验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评价学生岗位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以展示参赛选手的焊接技术技能水平为抓手,全面考量中等职业教育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办学条件及能力,引领和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比赛项目遵循国家技能大赛理念,赛教融合,拓宽和提升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的视野及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达到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三、比赛内容(一)要求选手按图纸要求进行试件的打磨、装配和焊接等,实操内容包括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氮弧焊等。(二)职业素养考核,考核选手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文明生产等。四、比赛方式(一)比赛以个人赛方式进行。比赛队伍组成:每校限报参赛选手2人,每位参赛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在籍生,参赛选手年龄一般不超过21周岁。(二)本次比赛各代表队的抽签顺序和比赛场次,在领队会议上现场抽签确定。每名选手比赛的工位号,在比赛进场前抽签确定。抽签工作由裁判长主持,赛务组负责组织实施,比赛监督人员现场监督。(三)采用现场实操方式,分组分场次进行,并通过抽签确定工位。五、命题事项(一)命题范围以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求。(二)命题时限焊接技术比赛试题相关的技术文件(备料单),以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通知为准。比赛时限180分钟(准确时间以大赛组委会通知为准)六、比赛规则(一)参赛资格1 .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2 .参赛选手年龄不超过21周岁(二)报名要求比赛队伍组成:各校参赛选手限报2人,每名选手1名指导教师。(三)人员变更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经大赛组委会批准,并于本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组委会核实后予以更换;比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队员,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比赛。(四)熟悉场地:参赛队报到后,集中组织参赛选手赛前熟悉场地及比赛规程要求。(五)抽签:大赛组委会组织各领队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并由各领队签名确认;参赛选手在进赛场时抽签确定赛位号,并由参赛选手签名确认。抽签工作由裁判长主持,赛务组负责组织实施,比赛监督人员现场监督。抽签环节要有裁判人员参与监督。赛位号不对外公布。(六)赛场纪律参赛选手应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及参赛证(简称三证)准时参赛,迟到15分钟及以上时,将不得入场,按自动弃权处理。参赛选手在比赛期间可休息、饮水、上洗手间,但其耗时一律计入比赛时间。焊接完毕后,参赛选手应清理试件表面的焊渣、飞溅,但不得破坏试件焊缝的原始成形。比赛期间,参赛选手遇有问题应向监考裁判举手示意,由监考裁判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签字确认。操作完毕,参赛选手应将试件交监考裁判,会同监考裁判、工作人员在工位内将试件封号,并在比赛监考记录表上签字确认。监考裁判发出结束比赛的时间信号后,参赛选手应立即停止操作,交件封号后依次有序退场。七、评分标准(一)评分规定本赛项采用结果评价(焊接完成的成品)和过程评价(实操考核过程中的职业素养)。L实操竞赛评分规定(1)实操竞赛模块检查项目配分和权重见表Io表1实操竞赛检查项目配分和权重表竞赛项目单项总分检查项目评分表配分权重比模块板对接横焊或立焊或仰焊50外观检查10050%模块管对接垂直固定或水平固定或斜45。固定焊50外观检查10050%合计总分100合计权重100%(1)模块一板对接试件两端各20mm范围内不评分,对其余焊缝进行正、反面100%外观检查检测评分;(2)模块二管对接试件100%外观检查检测评分;2 .过程考核评分规定(1)职业素养:每位选手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比赛过程中如有不遵守职业素养的行为,采用倒扣分数的方法,如有下列行为最大倒扣总分的5%,即5分。劳保穿戴不符合要求的;安全操作不符合要求的;文明生产不符合要求的;3 .违规处理规定参赛选手如有违反竞赛纪律、竞赛规则等行为,一经发现,由当执裁判将违纪行为做出书面记录并由选手确认签名,由现场裁判长汇总给总裁判长,并由总裁判长签字,按大赛相应规定做出处罚。4 .竞赛排名规定按竞赛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成绩相同时,按两个模块的总时长,时间短的排前,再相同时按机器人焊接成绩进行排序,再相同时抽签决定排序。(二)评分方法成绩评定原则:成绩评定须公开、公平、公正、独立、透明、无异议。L外观检测评分(1)实操竞赛评分方法为结果评分,采用明暗码度,外观评分采用扣分制评分,外观检测裁判组长不直接参与测验评分;外观检测裁判3人一队流水作业,一批试件评判确认无误后,外观检测裁判组长和3名裁判负责单项分数累加和复核,并在评分表上签字确认。(2)如遇下列情况,必须由外观裁判组长组织全体外观组裁判员对试件进行检查并予以扣分:装配错误;管5G、6G位置焊接时起、收弧点位置;焊缝未完成;对接焊缝根部烧穿;盖面焊缝存在补焊。(3)凡在评判中总体判O分的试件,裁判员应说明判O分的原因,并交由裁判长确认。裁判长确认无误后,应将试件单独存放。(4)裁判员应先用手摸、目测测量试件焊缝最高点(三)、最低点(1)、最宽处(w)、最窄处(n),用记号笔在焊缝外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分别注上h、1、w、n和数值。(5)裁判员应统一使用分辨率0.01mm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焊缝宽度,应卡在焊缝表面熔合的边缘,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值并记录在试件上,计算差值后获得的宽窄差数据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进行评判。(6)裁判员应使用分辨率001mm的数显焊缝检测尺测量焊缝高度,检测尺基准面应与试件母材面贴紧,同时应避免飞溅、熔渣等影响检测尺的贴合情况。测量焊缝表面最高点,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值记录在试件上并进行评判。(7)裁判员测量角焊缝垂直度时,应在距离焊缝中心100mm处进行测量。垂直度的测量如图1所示。图1垂直度的测量示意图(8)裁判员测量角变形时,应在距离焊缝中心沿试件100mm处的两边进行测量。角变形的测量如图2所示。r100100-图2角变形的测量示意图(9)裁判员不得在飞溅点上测高、测宽。(10)裁判员使用记号笔在靠近缺陷的焊缝外标记咬边、气孔、焊缝表面打磨等缺陷。(11)裁判员应标记评判完成的试件,并将其有序放置。(12)在外观评判过程中,外观裁判组长有权抽查评判完成的试件,当对评判结果有异议时,外观裁判组长可要求重新评定。(13)外观裁判组长应按各类试件明码号统计分数,并向裁判长提交组长签字的分数汇总表和外观成绩分析点评报告。八、比赛环境(一)比赛操作场地应设在规范的焊接操作车间内。赛场应符合防火安全规定,防火疏散标识清晰、齐全,疏散通道畅通;赛场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并配有供电应急设备等。每个比赛工位要有排尘设备。(二)比赛场地划分为抽签区、加工区,现场服务与技术支持区、休息区、观摩通道等。(三)赛场提供的比赛工位,应标明工位号;每个比赛工位要保持相对独立区域,确保选手比赛不受外界影响。(四)每个比赛工位提供焊条保温桶,每个工位配有工作台,供选手摆放工器具。(五)赛场须提供10个以上每个不小于2.4m×2.9m手工实操焊接工位,每个工位应配有完好的监控设备,并配备符合比赛项目的操作架和相应的保护气体。赛场和厂家赞助提供的工具、辅助材料清单与竞赛试题一起公布。(六)赛场设有保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赛场配备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九、比赛场地,设备和设施L赛场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桂林洋校区:新实训楼一楼焊接车间。2 .比赛设备时代逆变焊机NB-350,10台,WS-400,10台,标准焊接工作间10个。3 ,焊条焊丝以大赛组委会通知为准。4 .毛坯和辅料由大赛组委会通知配备,工具等清单一起公布。5 .焊工操作台,夹具,焊条,焊材由大赛组委会通知配备。十、赛场预案1 .赛场采光良好,除尘排风设备齐全,照度、温度、湿度适宜。2 .配备有稳定的水、电、气源和应急供电设备,设置消防逃生通道。3 .对于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触电、火灾、烫伤等意外情况,要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抢救设施。承办院校应提供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4 .贯彻赛场集中,赛位独立的原则。保证比赛氛围,确保选手不受外界影响,独立比赛。5 .卫生间、医疗、维修服务、生活补给和垃圾分类回收都应设置在警戒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选手与外界交换信息、串通作弊。6 .赛场设置安全通道和警戒线确保参观、采访、视察人员进入赛场后在规定的安全区域内活动。7 .赛场应进行周密设计,绘出赛事管理、引导、指示用途的平面图。图上应标明安全出口、消防通道、警戒区、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疏散通道等。比赛举行期间,在比赛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张贴。8 .赛场使用的标注、标识应统一设计。赛场各赛位、功能区域等处应具有清晰的标注与标识。9 .遇到突发事件,全体人员须服从现场第一责任人(裁判长或承办校安全负责人)指挥,有序撤离及执行相关程序。H赛项安全赛项安全是技能比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大赛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裁判员、工作人员及观摩人员的人身安全。(一)比赛环境1 .大赛组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如有必要,也可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承办单位赛前须按照大赛组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2 .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要求所有参赛人员必须凭组委会印发的有效证件进入场地,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3 .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容涉及高空作业、可能有坠物、大用电量、易发生火灾等情况的,必须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4 .严格控制与参赛无关的易燃易爆以及各类危险品进入比赛场地,不许随便携带书包进入赛场。5 .有条件可配备先进的仪器,防止有人利用电磁波干扰比赛秩序,禁止场内外信息交互,充分体现大赛的严肃、公平和公正性。6 .大赛组委会须会同承办单位制定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7 .大赛期间,承办单位须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建立安全管理。(二)生活条件1 .比赛期间,原则上由组委会统一指导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食宿。2 .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3 .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组委会负责。组委会和承办单位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