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欧盟绿色转型政策与实践.docx
透视欧盟绿色转型政策与实践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一直不间断上升。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欧盟凭借一系列绿色转型政策,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验启不。欧盟绿色转型政策的总体进度。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一项新的增长战略欧洲绿色协议,这是欧盟绿色转型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巴黎协定落实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欧盟承诺到2050年使欧洲成为首个碳中和大陆。该协议提出了全面的行动路线图,涵盖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几乎所有经济领域,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推进欧盟向公平、繁荣且富有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型现代化经济体转型。欧洲绿色协议将提高欧盟2030年和2050年的气候雄心列为首要内容,设定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至少50%、力争达到55%的目标,并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将2050年碳中和目标载入法律,为后续政策制定奠定了基调。2021年6月,欧洲气候法应运而生,欧盟绿色转型步入法律保障阶段。尽管欧洲绿色协议提出了宏伟目标,但缺乏法律约束力。欧洲气候法弥补了这一不足,将欧洲绿色协议中的目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明确提出到2050年欧洲的经济和社会要实现气候中和,2050年后实现负排放,到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至少55%o此外,该法还涉及增强碳汇、设定2040年气候目标、设立欧洲气候变化科学咨询委员会、气候变化适应、进度和措施评估等多方面内容,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欧盟绿色转型的推进,对所有成员国均具备强制约束力,促使各成员国积极采用行动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减碳551r一揽子具体落地实施计划(Fitfor55),进一步推进了欧洲绿色协议和欧洲气候法的细化落实。这一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是关于修订欧盟立法和新倡议的提案,涉及能源、交通、建筑、碳排放交易等多个领域,旨在推进欧盟所有经济部门协同发力,以公平、具备成本效益和竞争力的方式满足减排目标,力保欧盟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平稳前行,为实现气候目标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政策支撑。欧盟绿色转型落地实施的关键措施。构建严密政策框架。欧盟围绕欧洲绿色协议、欧洲气候法以及“减碳55%”一揽子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构建起系统的政策体系。欧洲绿色协议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愿景,为各经济领域制定了详细的转型路线,涵盖了能源、工业、交通等多个关键产业。随后,欧洲气候法将这一愿景和相关目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了各阶段的减排目标,使欧盟各国在推进绿色转型时有了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减碳55(T一揽子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则进一步细化了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效率提升等量化指标,力保政策能够切实落地落地实施,保障了政策的连贯性与系统性。聚焦重点领域转型。能源领域,为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42.5%,力争达45%的目标,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补贴、税收优惠鼓励投资,还制定能效标准助力企业节能改造。建筑领域,设定建筑零排放目标节点,新建建筑依绿色标准建设,既有公共建筑限期改造,通过安装光伏等提升能源效率。工业领域,推出新循环经济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绿色协议工业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及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电力市场改革方案等,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交通领域,制定修订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条例航空可再生燃料条例海运燃料条例等,加快充电桩布局,普及新能源汽车,严格车辆碳排放标准,推进航空、海运转业低碳变革,各领域协同共进,引领绿色发展潮流。健全碳排放交易体系。自2005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以来,欧盟通过修订相关条例不间断对其进行优化升级。一直不间断提高碳市场减排目标,收紧排放配额总量,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调整配额分配方式,从最初的免费分配渐渐向拍卖分配转变,提高减排效率。不间断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将更多高排放行业纳入交易体系。同时,构建了可靠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出台条例为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精准监测和分析提供法律依据。严格的履约机制力保企业准点按时完成减排任务,对违规企业落地实施严厉的处罚。此外,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防范碳泄漏风险,使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更加完善,以市场化手段有力地推进了温室气体减排。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发行“下一代欧盟”绿色债券,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等领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和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为绿色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将气候相关支出融入恢复与韧性基金、凝聚力政策、共同农业政策等主要预算领域,从多大方面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利用碳排放交易体系拍卖配额筹集的巨额资金,为成员国的能源转型和脱碳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此外,欧盟还具体落地实施计划设立社会气候基金,旨在保障特殊群体在绿色转型中的权益,力保绿色转型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民众,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欧盟绿色转型政策的经验。系统性与连贯性的政策构建。欧盟的经验说明,政府在制定绿色转型政策时,须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协同配合的政策框架。首先要有明确的宏观战略,如设定长期的碳中和目标,为绿色转型指明方向。其次,要通过立法将这些目标和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赋予其强制力和权威性,力保政策的稳定性和一直不间断性。最后,制定具体的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和落地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的责任和任务,使政策能够落地生根。各领域政策相互衔接、协同发力,杜绝出现政策冲突或空白,为绿色转型提供稳定政策环境。动态调整减排目标。欧盟不间断提高减排目标的做法启示我们,在设定绿色转型目标时,不能一成不变,而应当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环境情况等因素,适时、适度地提高标准。具备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激发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活力,倒逼产业升级,促使企业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挖掘减排潜能。通过不间断提高目标,推进绿色产业一直不间断发展,提升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的绿色竞争力。强化监督机制保障政策执行。建立强有力的监督评估体系是力保绿色转型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政府应明确监督主体与对象,制定科学、量化的评估指标,并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和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对政策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企业进行问责,力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实现绿色转型的预期目标。科学评估与协同整治管理。在政策制定和落地实施过程当中,要依托专业科研力量,加强科学评估,为政策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拓宽减排视野,不仅关注二氧化碳减排,还要加强对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管控。推进多领域协同整治管理,将气候整治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与气候效益的双赢。同时,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合作,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汲取经验、贡献聪明才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自然生态研究部主任)耿润哲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