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 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360426
资源大小:139.4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 教学设计.docx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关心他人的赵一曼,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闪羌人物”档案卡(姓名)美好品质第八单元人物事迹人物品质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挈号件简单的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语文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三上第八单元对默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司马光列宁白求恩赵一曼6322读不完的大书9115痔船的鸟M23父亲、财林和鸟9416金色的草地66。语交际:身边的X小小”97第八单元10124司马光10225灰雀10326手术台就是阵地10527*一个粗瓷大碗108口语交际:请教HO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Hl语文园地112f“闪羌人物”档案卡(姓名)人物品质(、人物事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完整地写下来,并且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单元整合】:现行部编版教材具有双线组元的特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各年级的训练要素一脉相承,循序渐进。因此,依据课标中的教学提示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本单元进行了单元整合:设计单元大任务一一读名人故事,悟美好品质,并创设讲名人故事的“故事大王”争夺赛的情境,以此统领本单元的教学。二、教材分析(一)从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还特别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本单元归属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目t司马光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在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在此学段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有关“文言文”教学的相关建议。在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才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参照古诗文教学的相关要求,不能过度拔高学生的学习难度。在熟读中成诵,在熟读中明大意、知品质、悟情感。(二)从两套教材的对比中来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的学习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该文选自世说新语,专门的文言文的编排较少,学生的学习系列性不强。统编教材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从难度上来看,杨氏之子字数较多,文言色彩更浓。“统编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每学期都安排有一篇文言文的学习,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精卫填海等。司马光的学习是为了给今后的文言文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三)从司马光这篇课文本身来看司马光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登、击”。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课文非常简短,正文仅包含三十个字,难能可贵的是,本文未出现一个“知乎者也”,仅有一个指示代词“之”,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方便理解。其二本文运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的、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里涌出来的状态。这些精准的动词运用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读懂文O其三,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伙伴得救了,有助于学生进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从而引导学生落实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一感受美好的品质。美好的Jfe质.K如温敏的阳光.带给我的彳笠和力量.第八单元(四)从课后习题分析司蹊皆弄样司庭登跌众弃持*aenma三x.修回句网的厚.rt*Jt.«|脯件IL用自己的法愕一济逾个5这绘嗥北岭碉后只他奥文If什幺不同一,切同学交演J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是跌jiEqichi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搏石击瓮破beng之,水迸,儿得活。注释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庭庭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皆全.都。光指司马光。迸涌出。STdiejiqichi跌皆弃持司I庭I登I跌+众卜弃持:©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1021 .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它既是朗读目标,也是具体的教学的方法。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讲授较难的文本时,有必要让学生“跟读”,在跟读正确后,让学生自己再读,全班读,最终达到朗读的第一个目标一一正确。而接下来,要引导孩子在朗读时学会停顿,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以及句子内部的停顿,同时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明白朗读时停顿存在的意义,从而真正学懂文言文。2 .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巧妙地达成了对文本的基本理解。避免了逐字逐句生硬翻译讲解的尴尬,通过孩子们喜欢的讲故事的方法,同时“借助注释”了解句意,老师在关键字词处进行指导。3,课后练习题”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感知、理解文言文的区别与现代文的特点,在教学时要引导孩子关注不同的文本样式,通过对比、通过文本细读发现文言文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学情分析1 .语文经验的不足这一批三年级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了大量的古诗词的学习,也学习过利用课下注释理解诗词大意的方法,能够理解何为停顿节奏。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仍然存在语文经验的不足。(1)群儿、一儿、众、光、儿的指代,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偏差;(2)足/跌/没/水中,的停顿,需要加强指导;(3) “弃去”的理解需引导。2 .生活经验的缺失“瓮”的理解不够彻底,只知道“瓮”为口小肚大的陶器,但对于陶器的材质特点有必要加以理解。原因有二:首先口小肚大,装满水,孩子不易爬出;其次,陶制品易被打碎,为砸瓮救人做铺垫。司马光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系统的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语言表达与现代白话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畏难心理,如何建立起孩子们学习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之间的桥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因此,本课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逐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组词等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进-步感悟文中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四、设计理念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层层递进的导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目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五、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分为两个课时来教,总教学目标和第一课时目标如下:(一)总教学目标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二)第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预习和随堂检测,会认“司”等5个生字;通过课堂书写指导,会写“司”一个生字;2 .通过跟读,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并背诵课文,初步体会文言文语言上的表达方式的特殊性;3 .学会借助注释、插图、查资料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初步感悟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六、教学准备:L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生字。4 .教学课件。七、教学流程:(一)环节一:看图猜故事,激发兴趣。1 ,依次出示三幅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凿壁偷光)。2 .学生抢答说故事名称。3 .发现共同点:三个都是古代的儿童故事。内容都与儿童的生活有关,揭示新课题司马光。【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名人故事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4 .知历史:老师通过看注释知道这篇文章选自700多年前的一本书一一宋史,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至少已经有一一700多年了。5 .挑战学:今天要学700多年前的故事。有难度,敢不敢来挑战一下?【设计意图】:教师以身作则初步渗透“看注释”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历史的距离感,鼓励学生挑战学习,再次激发学习兴趣。(二)环节二:书声琅琅,读好古文学习活动一:(1)自由读课文,至少读3遍。(2)用“”划出文中出现的人物。1 .出示第一组词:登瓮击瓮(1)指名读,读准“瓮”的后鼻音(2)放进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3)范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停顿,指名读,齐读。2 .出示第二组词:弃去、持石、水迸(1)小老师带读词语(2)分步放进句子第一步: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放入停顿(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名读,齐读。第二步:加大难度,放入“水迸”,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 .齐读全文【设计意图】:分类识词,逐句读好,逐步读好,最后读全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提高课堂效率。4 .出示有字音版的课文,全班齐读,强化记忆。指名朗读,生评,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课文的节奏。5 .出示朗读的小节线,学生试读一一师范读,学生跟读一一去掉字音,有小节线,再读一一只出现原文读。6 .引入“挑战朗读”闯关小游戏。(1)没有标点符号版的司马光(拓展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的)。I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