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梳理.docx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梳理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即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史学界推他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二、写作背景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兴兵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造普、及遍;低;队与“养军参同三、重点字词解释衣食所安安:齐师伐我师:又何间焉问:小惠未褊褊:牺牲玉帛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品;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小大之狱狱:案件;公将鼓之鼓:击鼓;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忠之属也属: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四、一词多义齐师伐我(军队)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老师)师师出有名(军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榜样)齐师伐我(讨伐,攻打)伐伐竹取道(小石潭记)(砍伐)南征北伐(征讨,讨伐)又何间焉(参与)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间隔,隔绝)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期间)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然)亲密无间公问其故(嫌隙,隔阂)(原因,彼竭我盈,故克之故温故而知新明知故犯(故意,无缘无故(原因,必以信小信未孚缘故)(所以)(论语十二章)有意)缘故)(实情)_(信用)(学过的知识)信愿陛未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信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诚信)言而有信(信用)衣食所安(安身)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安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安逸)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稳定)心神不安安定曹刿请见(接见)才美不外见(马说)(同"现'表现)见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见,看到)固执己见(意见,看法)五、重点句子翻译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5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6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7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8 .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9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10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1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12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六、理解性默写1 .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 .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 .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七、文章主题本文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阐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善于掌握战机、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全文的关键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高超的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八、成语积累小恩小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再衰三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