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研学实施规范》(征.docx
B64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64/TXXXXXXXX科普研学实施规范Implementationstandardsforsciencestudy(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141安全性145实践性24R探究性24d科学性25总体要求251机构要求2S9人员配置2SR人员要求26研学实施3A1准备阶段3«9实施阶段36.2.1基本要求36.2.2科普内容36.2.3科普方法4AR总结阶段51. 3.1信息收集56. 3.2研学总结57. 3.3研学验收57对外宣传58实施保障5R1后勤保障6«9安全保障69评价改进6Q1投诉处理6Qt)研学评价6QR研学改进6附录A(资料性)科普研学基地7参考文献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宁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高质标准化(宁夏)管理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洁、李敏莉、王晓东、唐剑波、杜颖、杨玲艳、冯海东、马亚楠、杨锐、武文成、李晓蕾、马丽萍、李旺林、王虹、马立鹏、郭少豫、马婷婷、刘艳蓉、石鹏飞。科普研学实施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科普研学实施的总体原则,规定了科普研学实施的总体要求,以及研学实施、实施保障和评价改进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科普研学活动的实施与实施保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122019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投诉处理指南LB/T0542016研学旅行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科普sciencepopuIarization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来源:GB/T328442016,2.1,有改动科普研学sciencestudy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为目的,依托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园区、科技企业等具有科普功能的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科普教育活动。组织机构OrganiZer具备法人资质的,有明确科普研学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科普研学组织单位。来源:LB/T0542016,3.4,有改动科普研学项目组sciencestudyprojectteam为单次研学活动专门成立的管理部门。4总体原则41安全性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规范实施流程,将安全保障要求贯穿科普研学各环节,保障相关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确保参与人员安全。过程强调体验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传授教学为拓展性的体验教学。4:探究性倡导开放性、过程性、参与性的活动方式。从行前准备、行中实施到行后总结等环节,适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阅读、提出问题、现场验证、构建意义、生成知识和分享交流。44科学性针对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和体能分配时长等,科学规划科普研学各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施进度,确保科普研学实施顺畅。5总体要求51机构要求5.1.1 组织机构应具备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的资质,能够实施中小学生团队活动。5.1.2 组织机构应成立专项科普研学项目组并配置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科普研学全过程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5.1.3 组织机构应建立健全项目与人员管理、责任管理、科普研学过程和质量管理、合作方管理、信息与档案管理、投诉管理等制度。5.1.4 组织机构应开通线上服务平台,进行科普研学过程与成果展示、课程评价、学生家长反馈等。5.1.5 委托第三方开展科普研学的,组织机构应明确具体要求和服务标准,签订协议书和安全责任书;第三方按要求成立科普研学活动实施的专项组织。5.1.6 O人员配置5.2.1 应按以下比例配置领队、带队教师、研学导师、安全员、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等工作人员:领队至少1人; 带队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不低于1:10; 研学导师、安全员、后勤人员与学生的数量比不低于1:40; 医护人员与学生的数量比不低于l:100o5.2.2 医护人员优先选聘校医,带队教师优先选聘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技辅导员。5.2.3 如科普研学涉及多所学校,则每所学校应至少配置1名带队教师。5R人员要求5.3.1 工作人员年龄应在1845周岁,身心健康,经过系统培训,持有相关资格认定证书。5.3.2 工作人员应具备2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具备有效履行相关工作职责的能力。5.3.3领队应统筹协调科普研学全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管理。5.3.4 带队教师应全程带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配合相关人员开展科普研学各项学生工作。5.3.5 研学导师在带队老师、科普基地导游(讲解员)等人员配合下实施科普研学活动,并应能独立引导、组织、实施相关活动。5.3.6 安全员随团开展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应提前勘察科普研学线路并对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订安全方案,全程提供科普研学的安全保障。5.3.7 医护人员随团开展医疗保障相关工作,应全程跟进学生健康情况,提供生理和心理卫生指导、基础诊疗、紧急救援等医疗服务,并保管、使用医疗应急箱和常备药品。5.3.8 后勤人员应提供科普研学过程中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生活保障服务,并协助相关人员开展科普研学各项工作。6研学实施AI准备阶段6.1.1 明确目标。以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为总体目标,根据学生年龄、学段要求和科普资源特点设置分项目标。6.1.2 确定主题。根据研学目标确定研学主题。主题应体现科普研学主旨及核心价值要义。6.1.3 研学项目开发。参照附录A开发科普研学项目;并设计符合科普研学在内容、时间、流程、方法等方面要求的活动路线。6.1.4 制定方案。制定科普研学方案。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指导思想、研学目标、研学主题、研学对象、研学内容、线路规划、日程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内容。6.1.5 制作手册。结合中小学课标和研学方案,编制科普研学手册。手册应包含研学目标、研学内容、作业布置或研究任务、研学线路、行程安排、安全知识、行为守则、注意事项等内容。6.1.6 信息确认。梳理汇总工作人员和学生信息,与之签订安全责任书、承诺书、研学守则等,并向学生下发家长告知书、研学手册等相关资料。6.1.7 研学培训。对工作人员和学生应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主题解读和目标分解、研学线路和日程安排、研学内容和实施方式、安全应急和保障措施、自我防护和行为规范等。6.1.8 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告知家长科普研学的主题、意义、亮点、日程安排、配合事项及其需要了解的相关事项。6.1.9 研学启动。召开科普研学启动会,阐述科普研学的背景和意义、目标和内容、日程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宣读科普研学守则或注意事项。并再次强调安全应急和自我防护要点。6.1.10 ;实施阶段6.1.11 2.1基本要求6.2.1.1应结合新课标,围绕科普研学项目,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6.2.1.2应使学生接触更多课堂以外的科学知识,拓宽其科学视野,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6.2.1.3协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等,培养其实践和动手能力。6.2.1.4引导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6.2.1.5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6.2,1.6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6.2.1.7通过跨学科探究项目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全面发展。6.2.1.8应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体验学习等组织形式开展科普研学活动。6.2.2科普内容6. 2.2.1科技场馆类项目,结合场馆内的展品展项,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科普: 展品的名称、来历、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演示、体验互动; 展品的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或)原理及其蕴含的科学原理; 展品和相关科学原理在相应领域的创新性和在社会、科技、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展品的独特性和价值性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生活的贡献和影响; 展望未来展品相关的科学领域技术发展。6. 2.2.2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项目,结合其科技资源、科技成果,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科普: 该领域的科学知识,如基础学科、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航空航天科技、军工科技等; 相关研究和实验过程及其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等; 该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价值和对军事、社会、生活的贡献和影响; 相关设施设备的先进性、稀缺性和价值性等。6.2.2.3农业农村类项目,结合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农业教育科研设施、农作物等,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科普: 植物或作物的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等过程的相关知识; 24节气、自然界中的物候现象和规律、古代农耕技术及发展历史等古人的科学智慧;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作用; 动植物等生物间的依存关系及相应生态模式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基地内的各种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6. 2.2.4技术企业类项目,结合企业的科技成果、研发资源、生产设施、产品等,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科普: 企业生产、制造或研发、运行的过程及其蕴含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原理; 企业涉及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在服务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应用和贡献; 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科技应用及成效; 同类型技术或产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和未来发展方向、前景展望;7. 2.2.5自然资源类项目,结合基地相应的动植物、水、气象、地质地貌等自然资源,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科普: 资源的定义、种类、特性及其发展演变等; 资源的用途,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在此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技术; 资源的分布及其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资源的价值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等。6.2.2.6应将相应领域涉及的科学家或杰出人物、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融入科普内容中。6.2.2.7参照附录A,根据科普研学项目类型策划和实施科普内容。6.2.3科普方法6.2.3.1观察式。引导学生运用五感观察法、细节观察法、综合和分解观察法等方法对科普资源进行观察感受。6.2.3.2讲解式。将科普项目蕴含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历史、人文、生态等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传授给学生。6.2.3.3问答式。通过互动问答,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