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docx
学校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确保学校安全,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和减少重大危险源造成的事故风险,结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可能对师生安全、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物质或环境因素。依据安全生产法、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旨在规范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监控管理,确保制度的全面落实。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及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化学品储存与使用2 .实验室安全管理3 .消防安全管理4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5 .场地及环境安全管理6 .其他可能涉及重大危险源的领域第三章管理规范3.1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1 .学校应定期开展对各类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确保所有潜在危险源得到有效识别。2 .评估应包括危险源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发生的概率等因素,并形成评估报告,报送管理层备案。3 .2重大危险源的登记与备案1 .所有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内容包括名称、性质、位置、潜在风险、应急措施等。2 .登记信息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 .3监控措施1 .学校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备的设置、监控频率、监控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2 .重要危险源应配备专人负责监控,并定期进行培训,确保监控措施的有效实施。第四章操作流程4.1重大危险源检测流程1 .检测计划制定:每学期初,安全管理部门需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计划,明确检测内容、时间、责任人等。2 .现场检测:按照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现场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形成危险源检测报告。4 .2监控流程1 .监控数据收集:定期收集监控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及时制定应对措施。3 .报告反馈:监控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并形成监控报告。4 .3应急预案1 .根据各类重大危险源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2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第五章监督机制5.1监督机构L成立学校安全监督委员会,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2.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5.2记录与反馈1 .所有检测、监控及应急演练的记录应完整保存,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2 .学校应设立安全反馈机制,鼓励师生对安全隐患进行举报,及时处理反馈信息。3 .3评估与改进1 .每学期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 .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第六章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本制度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与实际情况相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3 .对于未按制度执行的行为,学校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第七章附录附录L重大危险源登记表I序号I危险源名称I危险源性质I位置I潜在风险I应急措施I责任人IUIIIIIII4 2IIIIIII5 录2:危险源检测报告模板I检测日期I检测项目I检测结果I风险评估I改进建议I检测负责人I附录3:监控报告模板I监控日期I监控内容I监控结果I风险评估I处理措施I监控负责人I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学校将能够有效识别和管理重大危险源,保障师生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