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感.docx
-
资源ID:1359436
资源大小:11.9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小学校长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感.docx
中小学校长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五育融合促发展一、纲要的战略意义与校长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领航者,中小学校长需深刻把握三个维度:1 .政治引领性:纲要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例如某校实施的“红色园丁培养计划”,将师德培育与政治素养提升相结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矩阵。2 .人民中心性:文件提出”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校长在资源配置、课程改革中落实教育公平理念。如某县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县域内师资流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提升至98%。3 .创新突破性:明确“五育融合”为育人体系核心,推动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某校开发的,智慧劳动教育平台,将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数据联动,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二、聚焦核心任务: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一)系统重构课程体系1 .打造跨学科主题课程群以思政课程为引领,开发非遗传承中的美育智慧人工智能与劳动创造等融合课程,实现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推行'1+N”课程模式(1门主科+N项素养拓展),如语文+经典诵读+戏剧表演,数学+建模实践+金融素养。2 .创新实践育人载体建设”校园微型社会”,设立学生自治银行、模拟法庭等场景,培养责任意识与法治观念。实施'百社千课”计划,开发机器人编程、非遗扎染等100个特色社团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推进课堂革命构建”三环六步''智慧课堂模式(预学、共学、拓学三环节,情境导入等六步骤),某校试点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26%。建立”分层走班+导师制”教学组织方式,针对学情差异提供精准辅导方案。2.强化评价牵引研制五育融合素养评价手册,设置''红领巾争章劳动护照''等可视化成长记录。推行''绿色评价”改革,减少考试频次,增加实践能力、创新成果等过程性评价占比至40%o三、突破关键环节:破解基础教育发展难题(一)促进优质均衡发展1 .实施“强校带弱校”工程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管理输出、师资互派、资源共享''三同步机制,某区域三年内薄弱校学业质量合格率提升35%。建设''同步课堂''网络平台,实现名师课程全域覆盖,惠及12万农村学生。2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行“编制池”制度,动态调配区域内教师编制,重点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一人一案”支持服务,融合教育覆盖率100%。(二)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1 .创新师德培育模式开展''教育家的故事''主题研修,组织教师研读张桂梅、于漪等教育家的育人实践,撰写师德案例。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将收受礼品、违规补课等行为纳入绩效考核一票否决。2 .构建梯级成长体系实施''三航工程"(启航-领航-远航),新教师三年内完成120学时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参与跨校课题研究。建立“双导师制(学科导师+育人导师),某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率提升至80%o四、强化保障机制:筑牢教育强国建设根基1 .党建引领治理创新推行''支部建在学科组",将组织生活与教研活动深度融合,某校党员教师带头申报教改课题占比达65%O建立''三重一大事项党组织前置研究机制,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移。2 .数字赋能教育变革建设''智慧校园中枢系统”,整合教务管理、学生成长等8大模块数据,实现精准决策。开发”Al教师助手”,自动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备课效率提升50%。3 .家校社协同共育成立家长教育学校,开设''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课程,累计培训家长1.2万人次。联合社区设立”周末实践基地”,开展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年参与学生超10万。五、展望与行动承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管理者,我们将以纲要为行动指南,重点推进三项工程:1 .铸魂工程:每年开展'百师千课''思政精品课评选,培育10个思政教育创新案例。2 .强基工程:三年内实现所有班级智慧教学设备全覆盖,建设20个五育融合实践基地。3 .暖心工程:建立”校长直通车”诉求响应机制,确保家长意见24小时内受理,72小时办结。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们将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奋力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