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陆游书愤课堂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358432       资源大小:14.4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陆游书愤课堂教学设计.docx

    书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选编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上,本单元目标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欣赏古典诗歌的水平。这首诗歌非常典型,对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有着重要的示范性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陆游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课文也已学过杜甫的登高、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对律诗以及南宋的爱国词人的写作特点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表现技巧。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了解南宋爱国诗词。【教学重难点】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2、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教法及意图】1、诵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读诗百遍,其意也现。”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听读”、“仿读”、“品读”这一系列环节,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合作探究: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而且学校近几年力推的“6+1”学案导学模式,经过实践效果显著。本节课主要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集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主要流程:(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问题进行点拨,提示规律。【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再次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二、知人论世(多媒体显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三、朗读课文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明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4、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愤”的根源是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5、纵观全文,谈一谈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明确:(1)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手法。(2)诗中的“愤”,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鬓斑白,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功名”。“天下事”也圻,“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O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七、布置作业用相互联系的方法再读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附板书设计:书愤陆游报国有罪年华空老无人领军壮志未酬

    注意事项

    本文(陆游书愤课堂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