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实操-清明花种植成本核算实例.docx
成本核算做账实操文库成本实操-清明花种植生产成本核算实例以"缤纷花卉种植园”为例,该种植园主要从事清明花的规模化种植,计划种植清明花5000株,下面对其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一、种植场地成本核算土地租赁费用:租赁土地用于清明花种植,土地面积2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20元。假设种植周期为1年(12个月),则土地租赁总成本=2000平方米X20元/平方米X12个月=480000元。平均到每株清明花,土地租赁成本=480000元÷5000株=96元/株。场地整理及搭建费用:在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平整、施肥等整理工作,同时搭建灌溉系统、遮阳网等设施。场地整理费用约30000元,搭建设施费用50000元,总计80000元。按种植周期1年分摊到每株清明花,成本=80000元÷5000株=16元/株。每株清明花场地成本总计=96元+16元=112元。二、种苗及肥料成本核算种苗采购费用:购买优质清明花种苗,每株采购价15元。采购5000株,种苗采购总成本=15元/株X5000株二75000元。肥料及农药费用: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施肥和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预计每株清明花在1年种植周期内需要肥料成本10元,农药成本8元。则5000株清明花的肥料总成本=10元/株X5000株=50000元,农药总成本=8元/株X5000株=40000元。每株清明花种苗及肥料成本总计二(75000元+50000元+40000元)÷5000株=33元。三、人力成本核算种植及养护工人薪酬:雇佣专业种植及养护工人负责清明花日常管理,工人共5名,人均月工资4000元。种植周期1年,工人薪酬总成本=5×4000元/月X12个月二240000元。平均到每株清明花,人力成本=240000元÷5000株=48元/株。技术人员薪酬:聘请花卉种植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技术人员月工资8000元。1年的技术人员薪酬总成本=8000元/月X12个月=96000元。每株清明花分摊的技术人员成本=96000元÷5000株=19.2元/株。每株清明花人力成本总计=48元+19.2元=67.2元。四、其他成本核算灌溉用水费用:清明花生长需要充足水分,通过灌溉系统浇水。预计1年灌溉用水费用15000元,每株清明花灌溉用水成本=15000元÷5000株=3元/株。设备折旧及维修费用:种植园购置的灌溉设备、修剪工具等,采购总成本40000元,按使用年限5年折旧,每年折旧成本=40000元+5年=8000元。同时,每年设备维修费用预计30007Eol年设备折旧及维修总成本=8000元+3000元=11000元,每株清明花分摊成本二11000元÷5000株=2.2元/株。损耗费用: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因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导致部分清明花受损,预计损耗率为5%,即5000株×5%=250株。这部分损耗成本需分摊到剩余可销售的清明花中。损耗成本包括种苗成本、已投入的养护成本等,按平均成本估算,每株损耗成本约为(112元+33元+67.2元+3元+2.2元)=217.4元。总损耗成本=250株X217.4元/株=54350元,分摊到剩余4750株(5000株-250株)清明花中,每株增加成本=54350元÷4750株11.44元/株。每株清明花其他成本总计=3元+2.2元+11.44元=16.64元。五、总成本核算总成本计算公式:每株总成本=场地成本+种苗及肥料成本+人力成本+其他成本。每株总成本=112元+33元+67.2元+16.64元=228.84元。5000株清明花总成本=228.84元/株X5000株二1144200元。通过以上核算实例可知,清明花生产成本中场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占比较大。为降低成本,种植园可优化场地利用,提高土地种植效率;合理安排人员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采用更科学的种植布局,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数量;制定合理的工人工作流程,减少人力浪费等,以此提升清明花种植的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办法。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项成本的核算。3 .成本开支范围3.1 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3.1.1 直接材料:指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3.1.2 直接工资:指在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3.1.3 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和水、电、汽、冷动力费用。3.1.4 制造费用:指应由产品制造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生产车间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降温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3.2 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3.2.1 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3.2.2 对外投资的支出。1.1.1 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3.2.4 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3.2.5 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3.2.6 灾害事故损失赔偿。3.2.8 各种赞助支出。3.2.9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3.2.10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4 .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4.1 公司成本核算的任务。4.1.1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4.1.2 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规性和合理性。4.13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4.2 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4.2.1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4.2.2 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以及班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4.2.3 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4.2.4 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规定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月1日至当月末。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4.2.5 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4.2.6 成本核算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与产成品的界限、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界限。4.2.7 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应在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4.2.8 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4.2.9 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价差调整、费用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5 .生产费用的分类、归集、分配5.1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汾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5.1.1 外购材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5.1.2 外购燃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5.1.3 外购动力: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由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5.1.4 工资: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5.1.5 职工福利费:指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福利费。5.1.6 折旧费:指各生产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5.1.7 修理费:指按照确定并备案的提存率预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或直接计入生产费用的修理费用。5.1.8 利息支出: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5.1.9 税金: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5.1.10 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物耗和非物耗等。5.2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5.2.1 直接材料: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并具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另外包括包装物。5.2.2 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各种燃料和动力。5.2.3 工资及福利费: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职工福利费。524制造费用:指各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1)工资: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工资。(2)职工福利费: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职工福利费。(3)折旧费:指车间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4)修理费:指车间维修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所发生的修理费用。(5)办公费:指车间发生的文具、纸张、印刷品等办公费用。(6)水电费:指车间非工艺过程用水和照明用电的费用。(7)取暖费用:指车间应分担的采暖费用,不包括支付职工取暖费津贴。(8)租赁费:指车间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而支付和租金。(9)差旅费:指车间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市内交通费。(10)机物料消耗:指车间非直接用于产品、劳务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修理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等。(11)保险费:指车间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12)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车间耗用的通用工具、生产用具、仪器等。(13)劳动保护费:车间为保证劳动安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制造费用开支的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费、劳动保护装置维护费、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用品等。不包括增加固定资产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支出。(14)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15)运输费:车间内部运输所发生的费用和运输部门为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16)外部加工费:指车间产品零部件委托外公司加工协作的费用。(17)试验检验费:指不能直接计入为鉴定某种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产品的试验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费用、理化试验、质量监控等费用。(18)设计制图费:指对产品和工艺进行科研、设计所发生的费用。(19)其他:指不属于以上项目的其他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支出。5.3 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5.3.1 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要按合适的标准,在公司包括主营业务、其他所有产品之间分配。企业的产品包括全部的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劳务协作。5.3.2 凡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5.3.3 凡不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应采用与费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5.3.4 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5.4 购入材料的成本。5.4.1 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材料的成本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