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docx
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长沙市望城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12月23日一、2022年完成情况L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强化区、街镇、村(社区)“三级责任”促落实。抓实回头看、政策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四大行动”,健全监测帮扶、资金投入、项目库建设、扶贫资产管护、督导考核“五项机制”强保障。全区共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5100户14357人,未发生1例返贫和新致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137元,增幅14.5%。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动态清零,2021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为33.49%o2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成立区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长沙市望城区2022年推进粮食生产工作意见,明确9条工作举措及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抛荒治理工作督查方的通知,成立抛荒督查小组,将粮食生产任务、遏制耕地抛荒工作纳入对街镇的考核。完成早稻集中育秧9.5万亩。全年完成粮食播种总面积61万亩,其中早稻24.35万亩,预计总产量27.5万吨。3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督促指导乌山锦牧和桥驿泉新两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预计全区年末存栏生猪1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L6万头,累计实现生猪出栏32万头。渔业生产经营状况稳步发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8.7万亩,总产量超4万吨;稻虾综合种养面积7.3万亩,虾类产量1.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16亿。积极申报农业项目,申报市级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项目93个、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园项目1个。4 .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制定了长沙市望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长沙市望城区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长沙市望城区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励办法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措施、项目扶持、奖励办法等方面,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社区)71个,占比76%,超过市级40%的考核指标。5 .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坚持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环境为本、群众为主、配套为要,深入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落实“十不十要”建设理念,围绕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目标,2022年我区计划投入2.18亿元,提质连片建设104个,升级扩面8大集群,目前已全部建成,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6 .全力整治人居环境。成立工作专班,组成1个集镇检查组,6个村(社区)检查组,每个街镇随机抽查1个集镇、1个重建地,围绕长效机制、环境卫生、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美丽乡村管护、秸秆禁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对农村区域9个街镇88个村(社区)、18个集镇(重建地)进行全覆盖督导,交办问题千余条,均已整改到位,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常态化管理。7 .做好其他方面工作。一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启动长沙市望城区个人建房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印发了长沙市望城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审批管理办法长沙市望城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审批管理操作指南,今年以来办理农村宅基地批准书365本;积极开展宅基地动态巡查,有效遏制违法违规建住宅问题。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3.1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0.19万亩,总投资4880万元;启动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任务2.22万亩,目前已开工建设。三是农机工作。今年共推广机具422台套,补贴总金额达到965.609万元。建成4个大型水稻智能化、标准化育秧工厂。全年完成水稻机插机抛秧服务面积11.5626万亩。全区全年水稻机械化种植率提升5%,全程机械化率提升1.5%。四是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实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7.78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7万亩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4%以上,绿色农药应用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27万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五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11.95万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212.9亩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任务。六是动物疫病防控。春防免疫抗体合格率为牲畜口蹄疫。型78.33%,禽流感88.33%(AIVH5)、禽流感86.67%(AIVH7),羊小反刍兽疫100%;秋防免疫抗体合格率为牲畜口蹄疫O型70%,禽流感98.4%(AIVH5)、禽流感91.8%(AIVH7),羊小反刍兽疫100%。二、2023年工作计划1 .守牢工作底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扎实推进有效衔接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扎实推进产业帮扶与就业帮扶,帮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守好粮食生产责任底线,落实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推进耕地抛荒治理,继续推广好“良种+良法+良机”,继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层层传导粮食生产压力,确保每年圆满完成粮食生产的政治任务。2 .推进产业发展。持续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发展好绿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院士农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开展农业产业补链行动,推动望城荷花虾、望城朗鱼特色农业品牌化。全面推行“六型”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3 .提升乡村环境。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好“河湖长制”,做好农村沟塘渠坝小微水体管护工作,继续打造小微水体示范片、“水美湘村”等项目,推广“三池一地”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乡镇污水管网建设与修复,继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体系,推动裸露白色垃圾、农村旱厕动态清零,加强农村杆线整治,提升乡村风貌,实现全区村容村貌“干净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