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25年).docx
风力发电机组等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8倍、61.0%和27.6%o图32020-2024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C=I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表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行业增加值单位:行'也比上年增长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100.0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2.0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62.5医药制造业1.5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1.2通用设备制造业-3.33.4专川设备制造业-0.85.6汽车制造业16.416.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0.81.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84.5计停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414.5仪器仪表制造业-1.4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521.7表6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指标年末数比年初增减额各项存款余额251967.55508.0其中:人民币存款245605.05136.8其中:境内存款250323.65817.6其中:住户存款72363.86554.5北金融企业存款77221.92199.8各项贷款余额117177.86342.2其中:人民币贷款115307.96706.7其中:境内贷款115072.16137.9其中:短期贷款34218.62826.0中长期贷款74629.04576.2票据融资3811.0-2413.8全年证券交易额23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债券交易额182.8万亿元,增长12.9%;股票交易额43.4万亿元,增长10.7%;基金交易额11.7万亿元,增长17.0%o年末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262家,年内新增23家,总市值为5386.0亿元;全年股票交易总成交金额29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倍。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48.6亿元,比上年增长5.7%o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25.8亿元和3022.8亿元,分别增长1.1%和6.5%。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1047.2亿元,增长17.6%o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赔付支出分别为364.4亿元和682.8亿元,分别增长5.1%和25.6%。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1%。其中,在“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带动下,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2.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0.6%,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7%o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8%,其中制造业增长33.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78.4%、73.9%、33.9%和30.4%o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6%o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130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286.9万平方米,增长2.4%。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652.5万平方米,下降2L8%。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18.7万平方米,下降1.2%o表10202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指标绝对数(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蛤房屋施工面积11309.5-9.8其中:住宅5663.6-9,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286.92.4其中:住宅762.36.6房屋竣工面积1652.5-21.8其中:住宅912.8-21.6商品房销售面积1118.7-1.2其中:住宅785.7-4.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枳3251.88.7其中:住宅1067.7-1.1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1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3万套(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742个、新完工548个。七、市场消费全年市场总消费额13比上年增长2.1%。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92.4亿元,下降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14、住宿和餐饮业15实现网上零售额5786.6亿元,增长1.7%o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9%和3.1%,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5%,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2.6%o扎实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新增17家大型商业设施,商业面积超150万平方米;新引进首店960家,比上年增加14家;截至年1520家,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75.5%;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外资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5.2%。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21家,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16.0%,比上年提高Ll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6%,占全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收入的34.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九、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559.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76.1公里,增加65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629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1.4公里。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9条,比上年末增加2条;运营线路长度879公里,增加43公里;运营车辆7708辆,增加196辆;全年客运总量36.2亿人次,增长4.9%。年末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1261条,运营线路长度29084.1公里,运营车辆21972辆,全年客运总量21.0亿人次。年末共有共享单车94.7万辆,比上年末增加3.1万辆。全年自来水销售量13.4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业和建筑业1.10亿立方米,下降2.7%;服务业4.96亿立方米,增长3.5%;居民家庭7.17亿立方米,增长9.0%。全年北京地区用电量138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其中,生产用电1053.6亿千瓦时,增长3.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5.8亿千瓦时,增长0.4%o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17195.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2%;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9.9万吨,下降19.7%o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1011.7万户,增长1.8%;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799.6万户,增长2.6%。年末燃气管线长度34784公里,增长3.3%o全年10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热面积7.4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302起,死亡316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18死亡率为0.634人/百亿元。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15元,比上年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o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4670元,增长5.9%;人均经营净收入1075元,增长4.8%;人均财产净收入12205元,下降0.6%;人均转移净收入17465元,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64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56元,增长6.7%o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2,比上年缩小0.05o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748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214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7349元,增长4.1%。图72020-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图8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居住,19232.38.7¾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829.4万人、1437.4万人和1388.1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7.9万人、19.0万人和24.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531.4万人和1110.5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的人数为17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02.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6.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表132024年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单位:元/月指标2024年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212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450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2420年末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639家,床位1L6万张,在院人数5.3万人。年末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2410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553家,社会餐饮企业600家,老年餐桌、单位食堂等257家,覆盖6539个城乡社区、453万余人。十一、科技和教育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截至年末,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占全国的28.2%。新设政府投资基金扩展至8个投资领域,总规模达千亿元,支持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股权融资项目。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9家。全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97万家。截至年末共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1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年末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市场总估值5949亿美元。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2.0万件,比上年增长10.9%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6.3万件,增长15.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万件,增长5.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9.81件,增加22.86件。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2910项,下降3.4%。技术合同成交额9153.3亿元,增长7.2%。年内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正式发布,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科技设施进入科研状态,北脑二号填补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空白。全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重点企业19研发费用20合计3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行业看,工业企业研发费用621.8亿元,增长1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2975.2亿元,增长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361.0亿元,增长0.5%。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三城一区”内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合计2718.9亿元,增长4.3%,占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的比重为68.7%。全年研究生教育(含科研机构)招生15.7万人,在学研究生47.5万人,毕业生12.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本专科招生17.9万人,在校生63.4万人,毕业生15.4万人。全市成人本专科招生3.2万人,在校生7.7万人,毕业生2.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1.9万人,在校生6.2万人,毕业生L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2万人,在校生23.6万人,毕业生6.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6.1万人,在校生41.1万人,毕业生11.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9.3万人,在校生116.9万人,毕业生17.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374人,在校生8150人,毕业生1690人。学前教育招生14.0万人,在园幼儿47.6万人。全年共有民办高校15所,在校生5.9万人。民办中等教育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128所,在校学生3.4万人。民办小学35所,在校学生3.7万人。民办幼儿园1054所,在园幼儿18.8万人。十二、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含国家图书馆)20个,总流通3274.4万人次;国家档案馆18家,馆藏纸质档案1262.7万卷件;备案博物馆241家,其中免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