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公司年度环保工作实施方案.docx
制药公司年度环保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贯彻XX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防范为中心、现场为重点、制度为导向、监管为手段、体系为保障,建立公司推动、部门自动、舆论助动、全员互动的环境管理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持续改进的理念,努力构建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环境。二、工作目标确保不发生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外事事件及对社会治安有影响的群体性伤害事件、火灾爆炸、环境污染、职业中毒等重大社会影响事故。三、工作计划及举措(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和工作重点公司2024年以本年度节能环保目标、指标及2023年度环境管理体系运行问题为导向,制定重点工作计划,分解具体目标,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严格监督考核,确保实现节能环保工作目标。1、明确工作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公司污染预防与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作用,将节能环保、碳达峰碳中和和战略导向与目标要求纳入公司整体全盘考虑,贯穿于公司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中。同时根据公司节能环保重点工作、公司2024年“双碳行动”工作计划、公司十四五节能环保专项规划及公司2023年环境管理体系运行问题为导向,组织制定x有限公司2021年节能环保重点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狠抓落实,确保达成预期目标指标。2、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公司节能环保责任体系,统筹开展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根据公司节能环保责任书,有效分解目标、责任,落实逐级分解,逐级签订、全员覆盖,确保目标与职责连挂,有效落实各级主体责任。3、严格监督考核。结合公司全员绩效改革,严格落实污染预防与节能减排考核办法,一方面开展以落实节能环保主体责任的过程考核;另一方面开展以达成节能环保年度目标指标的结果考核,将考核结果连挂绩效奖金,做到严格考核、科学考核,逐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二)加强风险防控,强化过程控制和绿色发展落实源头防控、系统管理、综合治理,强化环境准入和过程控制,严防违法违规行为,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1、加强前端预防。一是严防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环境污染物排放管控,结合排产计划,加强环境治理设施日常运行、检查、维护保养,确保高效运行,保障环境污染物去除效率。组织制定年度环境污染物监测计划,及时排除异常排放风险,保证环境污染物浓度、总量达标排放。针对固体废物,严格分类,委托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合规处置。二是严格采集、统计、提报环保数据。针对污水排放在线监测房间,严格执行准入权限设定,同时现场摄录,确保数据准确。针对上报各类环保数据,采取多级复核流程,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三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针对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和“三同时”等要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备案报批环境影响报告表、排污许可证等相关审批手续。2、加强过程控制。一是加强重点环节的环境隐患排查及治理。组织编制环境隐患排查计划、专业排查表格,定期组织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等重点环节专项排查、日常检查,针对发现隐患,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确保消除隐患。二是开展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组织开展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辨识及符合性评价,针对不符合项,及时组织修订制度、流程,确保风险可控;结合实际组织修订环境因素评价表,及时识别环境因素,制定落实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确保环境因素可控。三是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组织开展排污许可专项学习培训、排查,确保排污许可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定期开展数据复核、管控,确保确保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等符合许可要求。3、强化生态环境准入。一是严把项目审批关口。推进原辅材料无害化替代、产品源头替代和清洁燃料替代,项目可研阶段针对原辅材料、产品进行论证,减少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所列化学物质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推进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降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优先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物料。二是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提高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产品设备的应用比例。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予以否决。优先选用能效先进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1级)的用能装备,新建、改、扩建项目优先采购能效高于节能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2级)的用能装备;根据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对标开展设备排查,制定并落实淘汰、改造、采购计划。4.强化绿色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产品绿色设计。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理念,优先考虑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绿色产品,推进调整公司产品结构。二是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结合实际开展生产线技术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光伏建设项目调研、设计、实施,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5、开展环境治理设施有效性评价。结合环境监测数据、现场排查等方式,组织开展废水、废气治理设施评价,针对治理工艺原理不适用等情况,开展设备设施、工艺调整、改造,确保符合环境治理要求。(三)夯实基础工作,落实三大体系和管理提升1 .不断完善“三大体系”。持续完善节能环保组织管理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方面,持续优化节能环保专业管理团队,组织开展能力提升教育培训,持续提升管理能力;统计监测体系方面,按照年度监测计划,结合生产时间,每月定期制定采样计划,监督检测单位及时、有效的出具当月检测报告。止匕外,按照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物的自行监测,并将监测方案及检测报告及时报送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考核奖惩方面,根据污染预防与节能环保考核办法,通过过程节能环保责任制考核和节能环保目标指标结果考核,持续健全节能环保考核奖惩体系。2 .不断促进管理提升。落实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等管理提升活动,结合年度环境管理体系复审认证,对标体系要素,逐项梳理,完善管理程序,做到持续改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调查、诊断,摸清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改进方案,促进清洁生产。3 .持续提高报送质量。按时如实向各类国家/省市环保政府网站、公司报送各类节能环保数据,确保及时、准确,不出现迟报漏报。按照公司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表(附件3)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上报任务。及时上报公司节能环保重要信息。(四)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加大宣教培训和主题活动L加强宣教培训和主题活动。结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按照分级培训、有所侧重、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主要负责人、环境管理人员、环保技术人员、员工进行分层分级培训,积极落实各项主题宣传活动和各项技术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人员的履职能力。依据国家及公司关于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及低碳日活动安排,宣传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举措、成效,组织绿色低碳法规标准、意识行为的培训,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提升专业人员、重点岗位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全员的节能环保意识。4 .提高应急水平。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及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结合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情况,制定公司级环境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按照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演练,在检验公司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及有效性的同时,逐步提升应急演练人员的协调配合及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环境信息,不断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和舆情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应对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5 .提升专业能力。组织节能环保专兼职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不断强化专业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结合公司实际,定期组织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才在技术引领、专业指导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强化新能源、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学习、引导,促进公司减污降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