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控体系各层级机构职责和工作内容.docx
肿瘤防控体系各层级机构职责和工作内容一.肿瘤预防基层宣教防控点乡卫生院、社区医疗中心。开展宣教、筛查、疾病分类、联合会诊、早治等基础工作。1 .负责基层宣传、普及癌症预防科普知识,特别是高危人群、癌前病变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早诊早治。2 .负责管理辖区内慢性胃炎、呼吸道疾病、乳腺结节、慢性乳腺炎患者的筛查、管理、统计、随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分类并按规范的格式上传到第二级机构。3 .重点开展三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相关疾病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提升早期治疗能力,以治疗筛查异常患者和常见疾病为主,避免“轰轰烈烈筛查、匆匆忙忙报材料”,而忽视早期及时治疗的现象。4 .负责对癌症高危人群监控和随访管理,并通过专家线上线下同步指导,及时检查和干预治疗。5 .制定专家指导站工作方案并做好相应的服务。二.区域肿瘤防治县(区)域综合诊疗体系县级医疗机构。大门诊、小病房思路,搭建肿瘤疾病多学科一体化门诊,强化门诊诊疗、筛查后疾病分类及早期疾病治疗。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肿瘤热疗技术、非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手段侧重癌前病变、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通过上级医疗机构专家远程实时会诊与治疗指导,提升自身早诊早治技术水平。1 .由上级机构医疗专家牵头建立县域肿瘤多学科会诊制度。2 .指导、监督辖区内下级机构对相应患者规范化管理。3 .完成辖区内癌前病变、高危人群慢性疾病的诊断并制定首治方案。4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热疗技术为基础,及时有效治疗各种慢性炎症、增生、结节。必要的早期手术等。5 .根据疾病分类及时转送相应患者至上一级医疗机构,6 .对下级机构实施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技能培训。7 .科学统计癌前病变相关早期、慢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情况并汇总上传至上一级机构。8 .接受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后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性治疗。9 .制定专家县域会诊工作方案并做好相应的服务。10.组织开展癌症巡回筛查车流动筛查。三.肿瘤预防管理项目上级专家指导体系专家指导体系以国家级知名医院相关专家组成项目专家指导团队、一个省区领导医院为省区专家指导组,以肿瘤预防、筛查、综合治疗为主要工作,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帮扶指导、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互联网协同、系统化的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工作,确保项目高质量顺利实施。1 .负责指导、帮扶区域内各县域综合诊疗中心、基层宣教防控点的学科建设和技能培训,强调“预防先行、防治同步、早期治疗、规范管理”的理念,提升个相关医疗机构的慢性疾病、癌前病变的诊断治疗能力。2 .制定区域内统一的癌前病变诊疗质量控制体系。3 .统一设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4 .建立肿瘤防治同步一体化管理大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并主导大数据分析、处理,完善疾病分类管理体系。5 .指导开展院内重点学科建设突出技术亮点、发展优势学科,根据各医院特点分别建设胃癌、肺癌、乳腺癌重点学科建设。1)组建由国家级、省级知名医院专家组建项目顾问专家组,顾问专家组成员和本地区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2)搭建信息化智能管理及互联网远程协同与同步实时指导中心,形成区域学术枢纽,建立会诊制指导制度。3)提升疾病治疗技术能力,引进新技术,对肿瘤实施全方位的规范化治疗,接受下级机构转诊患者并经性规范化诊疗。4)建立技能、技术、适宜技术推广等培训体系和培训体系,大力推广人工智能、肿瘤热疗技术在各级机构的普及,5)系统实施三甲医院对口基层医院帮扶工作,明确帮扶内容、授之于渔,整体提高区域内医疗同质化水平。6)设立科研课题,精准开展癌前病变管控、肿瘤防治同步一体化相关的科学研究,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区域内医疗技术同质化水平。6.制定专家会诊指导培训体系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方案实施、专家协调、学术交流、下级医院信息汇总等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