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docx
1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进行观察,分析了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界面区微观结构特性;针对同强度等级的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抗碳化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试验,得出以下结论:(I)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没有明显的界面区,在陶粒水分的内养护作用下界面区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水化充分,形成纤维状C-S-H凝胶,水化物紧密包裹在陶粒周围,填充着陶粒表面孔隙和缺陷,成形一层致密的加强界面过渡层,未发现明显的水化物结晶体排列。(2)粉煤灰陶粒属多孔集料,易于二氧化碳侵入,由于陶粒本身由致密的水泥砂浆包裹,密实性好,使得外部气体难以向内渗透,有效阻碍二氧化碳腐蚀,从而增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整体的抗碳化能力。(3)本次试验研究的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抗弯曲疲劳性能略低于同强度等级下的普通混凝土。通过对弯曲疲劳试件断口的观察对比可以发现,粉煤灰陶粒混凝土试件的裂纹直接从集料中间穿过,断裂面平整;普通混凝土试件的断裂路径一般都是绕过集料发展,在界面区处破坏,集料保持完整,断裂面凹凸不平。2陶粒对陶粒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参考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陶粒的结构、陶粒预处理、陶粒种类对陶粒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得出采用碎石形页岩陶粒,陶粒预湿处理2h时,可配制出轻质高强的陶粒混凝土。(1)采用宜昌600级碎石形页岩陶粒,陶粒预湿处理2h,配制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2)碎石形页岩陶粒外壳致密,内部孔径较小且互不连通,是其吸水率较小,筒压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表面凹凸不平且比表面积较大,与水泥浆的机械啮合作用和接触面积较大,故界面粘结性能比球形陶粒更好。(圆球形陶粒只被水泥浆包裹,界面水化产物呈松散状,结构疏松。止匕外,球形陶粒成型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上浮现象,造成沉浆,浆体分布不均匀。故其配制的陶粒混凝土强度更低。)(3)由于陶粒结构的特殊性,表面存在沟纹和裂纹,有利于水泥浆体、水分和其它离子向内部扩散和迁移,水泥水化产物嵌入轻集料表面微孔中,形成水泥与轻集料“嵌套”在一起的整体结构,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界面结构,使得轻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过渡区不再像普通混凝上一样是混凝土的严重缺陷和薄弱环节,这也是轻集料混凝土早期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于萍,赵晶.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8:1-3.2周小华,张云霏,刘丘林.陶粒对陶粒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