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激发水泥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预实验方案.docx
-
资源ID:1355569
资源大小:227.6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碱激发水泥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预实验方案.docx
碱激发水泥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预实验方案变化因素为用石粉取代水泥和硅灰试验方案:1. 1试验原材料 水泥:碱激发水泥(自配:矿渣82%、粉煤灰10%、氢氧化钠8%) 矿渣:三明精通S95矿粉 粉煤灰:永安瑞祥11级粉煤灰 NaOH: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生产的NaOH粉末 硅灰:西宁铁合金厂生产的硅灰,SiC)2大于等于90%,粒径为0.l0.2um 花岗岩石粉:产自福建省连江县 砂:闽江河沙 减水剂:福州桑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聚孩酸减水剂,减水率为40%1.2石粉取代水泥与硅灰的RPC配合比(见表2)表1基准组2配合比(水泥采用碱激发水泥)序号mv(kgm3)m:(kgm3)m(kgm3)T11SF(kgm3)msp(kgm3)TYh(kgm3)TnSTF(kgm3)(1)182.5877.61026.7263.1021.940表2取代组RPC配合比序号(kgm3)nc(kgm3)m(kgm3)TTIsf(kgm3)r11sp(kgm3)r11R(kgm3)TnSTF(kgm3)(1)182.5833.5891026.7250.07657.03520.840(2)182.5789.7151026.7236.915114.0719.740(3)182.5701.9691026.7210.591228.1417.550(4)182.5614.2231026.7184.267342.2115.360注:(1)、(2)、(3)、(4)组的石粉取代量分别为5%、10%、20%、40%;,石粉取代的是胶凝材料(水泥+硅灰),取代完胶凝材料后,剩余的胶凝材料的量按水泥:硅灰二1:0.3的比例进行分配;msP:石粉的质量;砂胶比:0.9;水胶比:0.16;减水剂质量为水泥质量的2.5%o1.3试验步骤(1)搅拌:1)将水泥、砂子、硅灰和石粉按照配合比称量,倒入搅拌机内,干拌3min;2)加入溶有减水剂的全部水,搅拌3min;(2)成型:将RPC拌合物浇注40mmx40mmxl60mm三联模中,在振动台上振动4min。(3)养护:蒸压养护。L4实验方法和内容(I)RPC拌合物的流动度的测定采用跳桌法,按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进行。(2)强度试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将自然养护后的试块分别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1.5试验结果表3基准组2RPC试验结果序号7d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7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14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14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1)050.65068.2表4取代组RPC试验结果序号7d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7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14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14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1)051.5073.5(2)052.63072.4(3)046.23061.2(4)041.15055表5基准组IRPC试验结果序号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蒸压养护抗折强度(MPa)蒸压养护抗压强度(MPa)(l)7d14.0688.62注:该试验结果已在11月1号的周报告中给出(采用的是碱激发水泥,无掺石粉,掺有3%的钢纤维)具体配比见11月1号的周报告。表6文献川中RPC试验结果序号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蒸压养护抗折强度(MPa)蒸压养护抗压强度(MPa)(l)7d11.983.2注:该试验采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未加有石粉和钢纤维,具体配比见文献1。试验结果分析:将表3、表4与表6做对比可得: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换成碱激发水泥后在相同养护条件下达到相同龄期时,碱激发RPC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伴制的RPC的抗压强度,且碱激发水泥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其抗折强度基本为OMPao2)、用石粉取代碱激发水泥和硅灰后,当取代率为5%、10%时,其RPC7d的抗压强度与未取代前的抗压强度相差无几,强度略有增加,但其抗压强度仍比文献口中7d的抗压强度低很多,且其抗折强度依然几乎为OMPa。当取代率达到20%、40%时,其抗压强度与未取代前相比强度开始下降,其抗折强度也依然几乎为OMPa。3)、无论是表3中的数据还是表4中的数据14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未达到表6中7d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几乎为OMPa意思是做抗折试验时,当千斤顶与试块接触还没加载时,试块已经开裂成两块。实验图片:图1基准组27d抗折实验图2基准组27d抗压实验S?三三el-kKF图3取代组17d抗折实验三5上二叁.r.£fsASAP020MM三mope24m5fo11naiu,b-*w*/"十sr绛。那捍三若潺黄可翔。而零N2*,£fsfrf3图4取代组17d抗压实验图5取代组27d抗折实验图7取代组37d抗折实验图9取代组47d抗折实验图10取代组47d抗压实验参考文献:1黄志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抗渗性、抗裂性RPC配合比设计硕士论文福州大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