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数智就业管理平台项目技术要求.docx
XX市数智就业管理平台项目技术要求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数智就业管理平台,健全完善全市就业监测工作体系,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和评估,激活就业监测数据要素价值和潜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就业监测工作要求,做到“拿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为各级领导掌握全市就业状况、有力推进稳就业、促就业各项工作部署提供数据支撑与分析参考,为人社部门及时掌握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二、项目建设需求(一)就业基础数据的归集处理需提供就业基础数据的归集处理管理模块,依托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回流数据,整合监测调查数据、核心指标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横向部门维度数据等,建立XX市数智就业管理平台基础数据库,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清洗、处理、汇聚和比对功能,主要需包括数据管理、指标管理、维度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就业指标报表固化监测需建设就业指标报表固化监测模块,需支持自主选择维度、时间等查询条件,对系统中所有指标从结构、趋势、相关性等方面以数据、表格或图形等方式开展就业失业数据监测分析。主要需包括数据指标统计、就业失业监测:就业数据指标统计:需支持通过自主选择指标、时间等查询条件,实现对指标的查询,根据业务工作需求建立报表,实现报表定期查询、固化、导出等功能。就业失业监测:需支持自主选择指标名称、指标维度、时间跨度等各类查询条件开展监测,按照分析手段需包括结构性监测、趋势性监测、相关性监测3个子模块。()就业专题驾驶舱建设需将与监测主题相关的指标、图表和数据分析有效整合至同一界面,以更加直观、美观的方式展现,按采购需求建设专题监测驾驶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5个),提高分析效率,专题界面需支持数据向下钻取、部分大屏可按区实现整体切换。专题驾驶舱如下:(1)数据底座运行监测驾驶舱(2)就业基本情况展示驾驶舱(3)就业形势分析重点指标展示驾驶舱(4)企业就业情况分析驾驶舱(5)企业吸纳外来人员情况分析(6)分类企业吸纳就业情况分析(7)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分析(8)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分析(9)两项补贴享受情况分析(10)失业人员情况分析(U)就业培训情况分析(12)企业录用退工情况分析(13)就业创业补贴情况分析(1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情况分析(15)协作城市企业就业情况分析(四)就业数据预警反馈就业数据预警反馈需提供包括业务预警和指数预警功能。业务预警:需根据企业用工备案数据对反映企业用工规模发生的异常波动进行预警,根据企业录用退工人数变动情况设置退工、净增、净减、变动率、周转率等预警类型,需支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用工规模灵活调整单个企业预警阈值,建立企业用工备案异常反馈业务桌面,依托市、区、基层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派、处置、反馈、查询闭环处理;同时需设计业务预警专题分析大屏、统计报表。指数预警:需提供指数化工具将采购人提供的就业预警指数在系统中呈现,直观反映预警指数区间和变化趋势,需提供预警指数配置功能,实现指标的灵活调整更换,开展不同指标体系之间的比较。(五)企业个人画像创新应用企业个人画像创新应用,需通过整合散落在省系统各处的企业基本信息、人员结构分析、享受政策服务等内容形成企业画像;需汇集人员基础信息、就失业记录、待遇享受等情况,形成个人名片和就失业轨迹,建立服务导向型视图,为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提供支撑。(六)就业监测向板块基层赋能需基于数智就业管理平台,通过权限设置对各区县的指标、大屏数据进行分区展示,包括指标数据、专题监测分析、个性画像分析、监测预警分析以及BI智能分析工具等内容,实现就业监测向基层板块赋能。指标数据:需实现分区指标数据向区级开放,支持区级账号权限查询辖区指标数据。专题监测分析:需支持专题监测大屏分区展示,在全市专题大屏数据、维度的基础上,区级账号登录默认显示该辖区专题大屏数据。个性画像分析:需实现将企业画像、重点群体个人画像和就失业轨迹通过系统精准推送至企业所属区、人员户籍地或常住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监测预警分析:需实现企业用工备案异常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区级责任人和基层人社专员,根据区级责任人和基层人社专员设计对应权限的业务预警桌面。Bl智能分析工具:需提供Bl智能分析工具,支持通过组件拖拽方式灵活配置图表,实现自助报表分析,降低技术依赖,提升数据分析应用效率,助力精准快速决策。(七)政务微信端移动OA查询使用功能需将专题就业监测大屏、数据指标查询、个性画像等重点功能模块通过H5页面做适应性改造,实现移动OA端的查询展示功能。三、技术路线要求(1)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测试等均需遵循软件开发标准体系。(2)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需采用符合J2EE技术规范的多层架构设计,应用系统设计应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体系结构。四、系统性能需求(一)一般性能要求考虑集中式系统的连接模式,响应时间要求如下:(1)前端响应时间:3秒以内,最长不超过8秒。同时,后台主机及网络的响应时间一般不超过整个交易时间的50%o历史性数据查询的响应时间可相应延长为10-60秒。(2)月度内的最大批处理业务应严格控制在6小时以内,年度结转最大批处理业务控制在24小时之内。(3)日常的单个批处理应用不超过5分钟。(4)日常报表生成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5)系统最大可支撑任务运行并发进程数2048个。(二)可靠性要求系统应至少实现7*24小时运行能力,当恢复运行时,数据和流程不能丢失,并可以继续完成。()扩展性要求系统应具备扩展性,尽可能多地适应后续业务需求的变化,充分考虑横向部门数据接入,为后续拓展数据来源提供接口。(四)稳定性要求系统应具备异常处理机制,具备意外情况的反应能力,在用户进行非法操作、相关软硬件系统故障等情况下仍能够正常运行。五、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进度要求根据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需求,要求在合同签订之日起180个自然日内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如服务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并追究其违约责任。(二)质量管理1 .服务商应按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要求,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及交付结果进行质量规划、管理、控制。2 .服务商必须接受采购人的质量监督检查,提供真实有效的相关质量活动记录、证据,无条件接受采购人提出的质量问题整改要求,承担质量责任及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进度延迟责任。(三)验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技术标准,按招标文件以及合同规定的验收评定标准等规范,由采购人组织验收。规范标准:最终用户所提供的标书、系统图;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n801-95);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15538-1995);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93);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9386-88);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90);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2394-93)o六、项目售后及培训要求(一)售后要求本项目的服务质量保证期为验收合格后三年。在质量保证期内,对用户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解答服务,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缺陷予以修改。要求为本项目提供完备的服务体系,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包括现场服务、远程服务、应急服务等。L远程服务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的电话服务支持(客服热线、专职工程师手机),不限次。同时,用户在使用维保范围内如遇到问题,都随时可以从服务商得到电话支持与帮助。一旦接到用户方请求电话,服务商的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电话解决或回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服务商后备技术团队(一线技术支持、二线技术支持)作为后备技术支持力量,对疑难问题30分钟内做出快速电话响应,2小时内做出故障诊断报告。2 .现场服务接到故障呼叫提供服务,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正常运作的故障,在远程服务无效的情况下,安排技术人员到用户现场服务,现场及时处理问题、解决故障,保障系统的稳健运行。3 .应急服务当发生系统宕机等特大故障的时候,服务商提供应急服务,特事特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技术人员解决故障,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培训要求培训工作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服务商应对系统的不同层次的应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除了对普通业务人员的专项培训以外,服务商应对系统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培训。(三)知识产权在本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成果(包括工程实施文档、软件、技术诀窍、秘密信息、技术资料等)的知识产权包括相关权益归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将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秘密透露给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