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成员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docx
-
资源ID:1353016
资源大小:12.1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领导班子成员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docx
领导班子成员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开展民主生活会的统一部署,以及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门关于认真开好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我紧紧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走访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结合个人思想和社区班子工作实际,深刻查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方向。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问题及具体表现(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理论学习的“烟火气”不足,未能有效指导社区治理“精细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有时停留在“学文件、念稿子”的层面,未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指导社区治理实践的有效方法和工具。例如,在面对社区治理中的“微治理”难题,如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环境卫生整治等问题时,有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经验,未能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方法论,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二是政治站位的“邻里味”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凝聚多元力量中的核心作用。在社区治理中,有时过多依赖于社区“单打独斗”,统筹协调辖区内各类资源和力量的意识还不够强,例如,在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驻区单位联动等方面,主动性不够强,整合力度不够大,未能有效调动辖区内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三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人情味”不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辣味”有所欠缺。在班子会议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依然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时碍于情面,流于形式,例如,对于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相互批评时点到为止,缺乏“真刀真枪”的勇气和“红脸出汗”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良药”作用。(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党性锤炼的“街坊味”不足,服务群众的“贴心度”有待提升。服务群众的“靶向性”不够精准,未能深入了解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例如,在开展社区服务项目时,服务群众的“温度”不够,与居民群众的情感交流不够深入,未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鱼水情深的邻里关系,导致服务缺乏人情味和亲和力。二是纪律意识的“守土味”不浓,执行规章制度存在“选择性”、“变通性”现象。在执行社区管理规章制度时,有时考虑“人情因素”较多,未能严格按原则、按制度办事,例如,在处理社区居民的违规行为时,有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未能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导致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到影响。三是工作作风的“泥土味”不浓,联系群众“走基层”、“接地气”仍需加强。深入社区一线调研有时“身入心不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未能真正沉下心、迈开腿,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在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时,有时只关注入户数量,不注重走访质量和实际效果,未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导致调研工作浮于表面,未能真正为社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担当作为的“肩膀”不够宽,面对难题存在“绕道走”、“推诿扯皮”现象。在处理社区治理中的“硬骨头”问题,如拆违控违、物业管理、群租房整治等,有时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担当意识不强,例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遇到居民意见不统一、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时,容易产生“等、靠、要”思想,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破解工作难题。二是创新思维的“脑袋”不够活,推动社区发展缺乏“新招法”、“实举措”。创新意识不够强烈,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和方法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方面,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灵活,导致社区服务模式多年一成不变,难以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三是斗争精神的“筋骨”不够硬,面对矛盾问题存在“和稀泥”、“怕得罪人”思想。面对社区不文明行为和违反公序良俗现象,有时缺乏“亮剑”精神,不敢坚决批评制止,斗争精神有所弱化,例如,在处理社区居民之间的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问题时,有时为了维护表面和谐,采取“和稀泥”的方式息事宁人,未能真正做到是非分明、主持公道,导致一些矛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激化矛盾。(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压力传导”不够精准有效,责任落实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对分管条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日常检查指导有时停留于形式,未能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压力传导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例如,在规范社区工作人员行为、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等方面,日常监管还不够有力,未能有效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履行监督责任的“探针”不够灵敏,监督方式方法较为传统单一。监督方式主要依靠会议强调、个别提醒、民主评议等传统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科技监督方面探索不足,监督的科技感、时代感不强,监督的穿透力、震慑力有限。三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引擎”作用发挥不够,党建与社区治理融合度不高。“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有时与社区治理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有效发挥党建在引领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方面的“红色引擎”作用。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深入剖析上述问题,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碎片化”,思想“导航仪”不够精准。对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满足于“浅尝辄止”、“零敲碎打”的碎片化学习,未能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想行动与党中央要求存在偏差。二是党性锤炼“表面化”,宗旨意识“定盘星”不够牢固。对党性锤炼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党性锤炼“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未能真正把党性锤炼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导致宗旨意识树得不牢,群众观念有所淡化,服务群众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三是责任担当“舒适化”,创新“发动机”动能不足。随着工作环境的日益舒适和工作状态的日益稳定,锐意进取的精气神有所弱化,存在求稳守成、安于现状的“舒适区”依赖思想,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魄力,导致责任担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创新意识有所退化,推动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形式化”,管党治党“责任田”耕不到位,存在“重部署轻落实”、“上级喊下级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未能真正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力层层传导至基层末梢,导致管党治党责任“空转”、“虚化"未能充分发挥从严治党对社区各项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三、整改措施和下步努力方向一是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压舱石”,提升理论学习的“穿透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至U“两个维护”。二是强化党性锤炼,淬炼过硬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贴心度”。坚持把党性锤炼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深入开展党性教育,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砥砺过硬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坚持把担当作为作为鲜明导向,着力破除思想藩篱,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攻坚克难能力,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切实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责任落实,扎牢制度“铁篱笆”,提升管党治党的“成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