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锤击桩方桩.docx
第一章工程施工测量1.1 施工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平面控制网法。(一)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 .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 .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 .角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二)建筑坐标系的建立为便于施工中测量数据计算,需要建立建筑坐标系,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原点,建立建筑坐标系。施工中的数据计算,放样工作均应以此坐标系为依据。(三)控制点的建立先用经纬仪根据平面控制网放出建筑物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并定期(一星期左右)复测一次。控制点的做法为用2m长钢管打入地下,地面上留200mm,上焊铁板并在铁板上划十字线。并在控制点外砌50OmIIl高破墙,中间浇捣素混凝土至控制点面并在破墙上加盖,防止垃圾等杂物进入。(四)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控制点布设完成后,要根据施工控制网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五)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轴线控制网的指标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121/15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采用电子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1. 3高程控制网布设(1)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高程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考虑到施测方便,高程控制网,拟布设在护坡上。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每段布设23个控制点。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用清水冲刷掉墙面浮土,薄抹一层水泥砂浆,做成一块IOeiIlXIOeIIl的平整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涂上红色“V”标志,并在旁侧注明相对标¾。(3)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每千米高差误差路线长度水准仪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附合闭合差(mm)三等6mm<50kmAL25A双面往返各一次+12L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测量仪器选用DS3型水准仪,往返观测。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的规定。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三级DS375m2m5m0.3m2.0mm3.01.4质量保证措施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1) 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2)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3)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4)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5)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6) 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7)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8) 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一互检一交叉检。第二章桩基工程施工方案8.1 编制依据(1)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O8-H-1999)(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97G36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上海市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O8-202-92);(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0沪G50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l8-96);(8)钢筋硅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9)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8.2 工程概述和主要内容1)工程名称:香梅花园住宅小区第三期发展项目桩基工程2)工程地址:浦东新区花木路、东锈路及锦康路围合的地块3)建设单位:金大元(上海)有限公司4)工程内容:本工程为22栋住宅楼及3个地下车库的桩基任务,施工工艺划分为锤击小方桩、静压方桩及PHC管桩、钻孔灌注桩三类。锤击小方桩规格:250*250B300*300B;静压方桩及PHC管桩规格:方桩400*400B350*350B,管桩PHC400B(AB)、PHC500B(AB)、PHC600B(AB);钻孔灌注桩规格:550mm、600mm>650mmo2. 3施工条件1环境及场地条件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路、东绣路及锦康路围合的地块,自然地面标高为3.754.74米,场地北部、中部、南部有暗浜分布,其浜宽大约30米,浜底最大深度约为3.6米,地质报告揭示:拟建场地东北侧地势较高,填土相对较厚,且填土中夹较多混凝土碎块等杂物。2工程地质条件(详见地质报告)根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区在揭示的40.00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由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细砂组成。桩基持力层以不同的桩型分别以第层、第-层、第2层为桩端土层,其整体稳定性较好,各层土的层底埋深和标高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2.4施工部署1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施工场地目前杂草丛生,积水较多,而且在地质报告多处反映场地局部填土较厚,且含有大石块、碎块等为确保桩基工程质量;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区暗浜土、浜填土、障碍物进行清除,清除后用道渣或碎砖类建筑垃圾回填并压实。另外压桩机最小工作面为5米,即边桩5米范围内不得有地上或空间障碍物。静压桩机压桩施工对场地要求较高,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沉桩的施工质量,特别是管桩施工由于场地表层土体沉陷等不利因素,在土体挤压作用下会造成桩身偏移、甚至断裂的严重质量事故;若压桩区有暗、明浜且土质松散的,在做场地回填时必须注意清除软弱地基土,并回填道渣或碎砖类建筑垃圾并压实;以确保压桩正常施工。2临时道路临时道路考虑到商品桩运输的需要,道路沿拟建楼进行布置,使之畅行无阻。道路宽度拟定为6.010.O米,路基暂定50厘米厚的建筑垃圾进行铺垫。道路的转弯半径应满足载重车的运行,并结合地形在道路两侧设排水沟。2.5 施工安排根据投标文件暂列工程量,初步计划:锤击方桩投入4台桩机,静压桩投入5台桩机,钻孔灌注桩投入3台桩机,在60个日历日内完成桩基任务。(详见进度表)2.6 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以下是各道工序的具体技术措施。1.1.1 6.1测量定位各测量点(俗称大样点)采用光电测距仪进行闭合测定,无误后用混凝土固定,并安装防护标志,防止因重车碾压和重物碰撞后而产生位移。尽量将各点设置在不影响施工的视线范围内,且不易被碰撞,以利长久保存。桩位测量采用经纬仪、钢尺丈量法。但在桩位测定前,需对所用的测量基点进行复核,使其符合各种平面尺寸关系后方可使用该基点。桩位测定分初、复测,分别为挖埋护筒前和埋设护筒后,复测合格后,打入610钢筋一根,作为钻机定位标志,然后用水准仪测定其护筒标高后,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就位施工。1.1.2 埋设护筒钻孔桩的孔口护筒是保护孔口,隔离上部杂填松散物,防止孔口塌陷的必要措施,也是控制定位,标高的基准点。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房号必须浇筑IOCnl厚素碎地坪,并且每根工程桩施工前埋设护筒。护筒选用大于桩径IOCIil的钢制护筒,埋入深度以满足隔离杂填土,防止孔口塌陷为准,护筒四周间隙用粘土回填并捣实,以确保护筒稳定牢固。1.1.3 钻机就位钻机就位时,转盘中心对准桩位中心标志的偏差应小于20mm,并用水平尺校对转盘水平,并做到天车中心、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成一垂直线。1.1.4 成孔1 .机具配备施工前按其施工孔深配置钻具、导管,预先由当班质检员和机长一起丈量,核准其钻头直径和长度、机上钻杆长度、钻杆长度、根数、导管长度、根数,然后请现场监理到现场检验,经核准后的器具不得随意更换。若需更换时,必须事先经质检员认可,并报监理同意后方可执行。2 .成孔过程本工程采用正循环0转钻进方法,钻头选用单腰带三翼锥形钻头。钻进参数控制范围如下:钻压6-15KPa转速40-128r/min施工中应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进参数,一般开孔宜轻压慢转,正常钻进时钻进速度控制在IOm/h以内,临近终孔前放慢钻速以便及时排出钻屑,减少孔内沉渣。通过3PN泥浆泵将循环池内的泥浆泵入钻杆内,从钻头返出,钻头切削土体形成的泥浆从钻杆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上返至孔口,再通过立式排污泵或泥浆沟排入循环池,从而形成泥浆循环系统。现场备用立式排污泵。为防止相邻桩串孔或影响邻桩的成桩质量,相邻桩的成孔施工以满足4D或不少于36小时为宜,因此,对不满足要求的桩跳桩(间隔一桩)施工。3 .护壁钻孔形成自由面时,由于受地层覆盖土压力的作用,使自由面产生变形,泥浆使用得当可以抑制变形的产生。根据本工程地质岩土物理性能,选用原地层自然造浆,地表调节泥浆物理性能。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用不同的泥浆性能参数,来平衡地层的侧压力,以保证孔壁的稳定性,防止坍孔。泥浆性能多数指标控制范围如下:一清泥浆比重WL3粘度2026s二清泥浆比重WL15粘度1820s含砂率W48%泥浆性能多数一般选择原则是:易塌孔地层选用较大值,不易塌孔地层选用较小值。泥浆性能主要通过上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NB-I型泥浆比重计和1006型泥浆粘度计来测试。成孔施工中,机班长主要通过仪器检测来控制、调整泥浆性能,确保钻进顺利。1.1.5 清孔清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重要的一道工序,清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桩身质量与承载力的大小。为了保证清孔质量,本工程采用两次正循环清孔。在保证泥浆性能的同时,必须在终孔后清孔一次和灌注前清孔一次。为保证清孔后沉渣满足设计要求,在钻进将至终孔深度时,减缓钻进速度,使土层颗粒充分水化分散,为清孔的顺利进行,作好必要的前期准备。第一次清孔在成孔结束时利用钻杆清孔,调制性能好的泥浆替换孔内泥浆与钻屑,时间一般控制在60分钟左右。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好钢筋笼和导管后利用导管进行清孔,清孔时经常上下窜动导管,以便能将孔底周围虚土清除干挣。清孔后沉渣控制在100nInl以内,用泥浆比重仪和漏斗粘度计测定泥浆比重和粘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并在第二次清孔后30分钟内灌入混凝土。1.1.6 水下混凝土灌注1 .材料选用材料选用将严格按照我公司IS09002质量认证体系对合格供应商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并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每次现场使用时,要核准其出厂质量证明书。2 .导管导管采用直径为219mm,长度为3.5m和2.5m无缝钢管,游轮丝扣连接。该导管密封性好、钢性强、不易变形。在使用前必须检查丝扣的好坏和导管内是否有残物,导管是否已经变形。下导管时,必须加好橡皮密封圈,以确保导管密封。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整齐的堆放于指定位置。3 .灌注根据孔深配置导管长度,并按先后次序下入孔内,导管口距孔底距离控制在500mm范围内。当第二次清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