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成才因素分析与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良师的教诲与个人的悟性.docx
-
资源ID:1350935
资源大小:7.42KB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名老中医成才因素分析与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良师的教诲与个人的悟性.docx
名老中医成才因素分析与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一良师的教诲与个人的悟性韩愈师说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名老中医都有从师学医的经历,像姜春华等老先生虽没有直接获得良师指点,但是也曾通过遥从等方式获得了陆渊雷等前辈的教诲;由于中医医理精奥,医书词义晦涩难懂,而医者所为,往往人命关天,从一良师,一方面能传道授业,指导学习,解疑答难,在学习过程中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另一方面能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学习做人、做医的道理,树立为中医事业、为人们的健康做贡献的远大目标。学好中医除了要得到良师的教诲外,还要依靠个人的悟性,俗话说“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中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而其经典医著往往言简义奥,临床更是灵活多变,无定法定方定药,必须具备一定悟性,才能悟透中医医理。读医经而能读无字处,并能将中医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方为一个有悟性的医生。徐大椿云,“医非人人可学”,“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但悟性并非是先天就具有,需要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进行总结、思考,才能逐步提高悟性,加上良师指点,从而成为医术精、医德良的中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