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第X医科大学附属X中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2025年).docx
-
资源ID:1350148
资源大小:11.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第X医科大学附属X中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2025年).docx
XX第X医科大学附属X中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首诊报告制度最初接诊的疫情报告责任人(即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及时主动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种如下: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INl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28种)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对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炭疽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和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利福平耐药、病原学阳性、病原学阴性和无病原学结果四类。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二、门诊日志制度门诊部内科、儿科、急诊科、妇科及肠道门诊、性病(皮肤)科、肺科门诊、传染科、肝炎门诊等专科均应设立门诊日志。其它凡与诊疗法定传染病有关的科室也应建立门诊日志。门诊日志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确诊日期等基本项目。门诊日志登记量与当天门诊挂号量符合率应大于85%。三、传染病疫情登记、反馈制度门诊与病房均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订正情况等。14岁以下患儿应填写家长姓名。传染病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门诊或住院部化验室设立化验室专用疫情登记本,对菌痢、性病、肺结核、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常见传染病检测阳性结果者实施登记,并在化验结果报告单上加盖“请注意疫情”章。化验室专用疫情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临床拟诊、送检医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师姓名和检验日期等。放射科、B超室等影像部门应设立专用疫情登记本,对肺结核等可疑传染病检测结果进行登记。项目应包括开单科室及医生姓名、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检验部门、影像部门应建立异常化验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将阳性结果报告送检医生或科室(包括门诊和住院)。四、疫情报卡交接双签制度公共卫生科疫情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各科室当天传染病报卡时,应与相关科室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五、疫情卡片收、发登记制度公共卫生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接到门诊或病房疫情报卡后,在完成剔除重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质量等工作后,应在公共卫生科专用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上进行分类登记。六、疫情网络报告制度医院应配备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及上网设备、UPS等配套设施,配备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悉疫情管理、网络直报业务及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能力的网络直报人员,按照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七、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制度医院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应在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1小时内完成对传染病报告卡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即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并做好记录。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诊断到录入时间不超过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除SARS、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到录入时间不超过24小时。八、疫情“零”报告制度公共卫生科疫情报告人员应按照XX疾病监测零报告信息系统规定,每天登录XX疾病监测零报告信息系统(http:/www.XX.cn),报告前一天O时至24时本单位是否为"零"疫情报告。九、直报网络维护制度为保证直报网络畅通,医院网络直报应指定专人负责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一系列涉及网络直报正常运行各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维护记录。如遇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十、漏报自查制度医务科、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公共卫生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公共卫生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是否符合,卡片填写是否完整、清楚、及时,有无漏报、迟报现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公共卫生科必须对检查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年终进行汇总,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规定给予奖罚。十一、住院登记制度住院部应建立和完善住院登记制,以便公共卫生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查漏补报。住院登记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基本项目。十二、疫情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医院应妥善保管涉及疫情信息的相关资料。对医院网络直报用户帐号资料(含网络直报登录用户帐号、密码)按涉密资料保管。严格按分配的帐号登录网络直报系统,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疫情信息,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十三、自查奖惩制度医院领导和传染病管理检查员应经常深入有关科室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好查漏补报工作。原则上为每月自查一次。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率2%。对查出明显迟报、漏报和不报的责任人或责任科室应视情节给予处罚。对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报告质量符合规范的科室与个人应予奖励。十四、岗位培训制度医院应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各项条款,熟记各类传染病病种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掌握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清楚本院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和报告程序。新录用的卫技人员和实习医生必须经过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知识培训考试后方能上岗。同时应加强疫情报告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作,整体提高网络直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十五、领导过问制度医院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疫情报告工作,成立由分管领导和公共卫生科及相关诊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院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的制订,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十六、院内疫情分析、通报制度公共卫生科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