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音乐的节奏: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docx
-
资源ID:1347982
资源大小:8.9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音乐的节奏: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docx
音乐的节奏: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动作协调性与音乐感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抽象的节奏符号理解困难,但对直观的肢体活动兴趣浓厚。为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音乐节奏,培养其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设计了“音乐的节奏: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活动,旨在通过身体动作让幼儿在游戏化的体验中理解节奏,激发音乐潜能。二、案例描述活动开始前,教师在教室布置了彩色的彩带、手铃、沙锤等道具,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教师以“节奏小火车”的游戏导入,邀请幼儿扮演小火车,随着火车开了的音乐,用拍手、跺脚、拍腿等不同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加速、减速的节奏变化,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节奏快慢。随后,教师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有的幼儿双手握拳模仿打鼓,跟随节奏用力挥动;有的幼儿踮起脚尖,像小天鹅般轻盈旋转,用脚步踏出强弱节拍;还有几个幼儿自发组成小组,一人拍手,一人跺脚,一人拍肩,配合完成复杂的节奏组合。教师适时加入幼儿的创作,用夸张的动作示范切分音、附点音符的表现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节奏型。活动高潮部分,教师播放了节奏鲜明的非洲鼓乐,组织幼儿进行“节奏接龙”游戏。幼儿围成圆圈,一人用身体动作创造一段节奏,下一个幼儿需模仿并续接新节奏。孩子们专注倾听、积极表现,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用彩带、乐器等道具,结合身体动作,为小星星进行即兴表演,将整个活动推向欢乐的顶点。三、案例分析从幼儿发展角度来看,本次活动充分契合大班幼儿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通过将抽象的音乐节奏转化为具体的身体动作,符合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有效帮助幼儿建立起节奏概念。在自由探索与合作游戏环节,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以“节奏小火车”“节奏接龙”等趣味游戏贯穿始终,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同时,运用示范法和启发法,通过自身动作示范引导幼儿理解节奏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体现了“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此外,丰富的道具使用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拓展了幼儿的表现形式,让音乐体验更加多元。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成功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达成了预设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节奏难度设置上,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关注不足,个别幼儿在复杂节奏接龙时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后续活动应更注重分层指导,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节奏任务。活动中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虽然充足,但教师的总结与提升环节稍显仓促,未能充分提炼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后续需要加强对幼儿表现的梳理与理论升华,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节奏知识。此外,在音乐选择上,可以增加更多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乐曲,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让幼儿感受多元音乐文化中的节奏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