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通过故事理解社会规则与道德.docx
-
资源ID:1347979
资源大小:8.8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通过故事理解社会规则与道德.docx
通过故事理解社会规则与道德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社会认知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对周围环境中的规则产生好奇,但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在集体生活中仍常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计划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生动的情节中感知规则的重要性,为此设计了一系列以规则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二、案例描述在一次语言活动课上,教师为幼儿讲述了小熊的野餐这个故事。故事中,小熊邀请了小兔子、小猴子等好朋友一起去公园野餐。出发前,熊妈妈叮嘱小熊要遵守公园里的规则:不能践踏草坪、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和朋友分享食物。一开始,小熊和朋友们都玩得很开心,可是小猴子看到漂亮的花朵,忍不住想要摘下来,小熊想起妈妈的话,连忙制止说:“不可以摘花,花朵是大家的,摘下来就不漂亮了。”后来野餐结束,小兔子准备把吃剩的果皮随手扔在地上,小熊又提醒道:“我们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不然公园就变脏啦。”最后,小熊还主动把自己最喜欢的蜂蜜分给朋友们。故事讲完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问大家:“如果小猴子摘了花、小兔子乱扔垃圾,公园会变成什么样?”“小熊分享蜂蜜的行为好不好?为什么?”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公园会变得又脏又乱,大家就不喜欢去了。”有的说:“小熊分享蜂蜜很棒,这样朋友们会更开心。”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在幼儿园、马路上、商场等地方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孩子们积极参与,说出了“在幼儿园要排队洗手”“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在商场不能大声喧哗”等许多规则。三、案例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故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故事中生动的角色和情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抽象的规则和道德概念。通过小熊的行为示范,幼儿直观地看到了遵守规则和践行道德的积极影响,如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收获朋友的喜爱;而小猴子和小兔子差点违反规则的行为,则让幼儿意识到不遵守规则带来的不良后果。讨论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幼儿的理解,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不仅巩固了对故事中规则的认识,还能将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主动思考不同场景下的规则要求。此外,幼儿在讨论中相互交流,也促进了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教学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规则与道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故事选择上,虽然小熊的野餐贴近幼儿生活,但情节可以更加丰富多样,涵盖更多类型的规则和道德情境,以拓宽幼儿的认知。在讨论环节,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参与度不高,教师可以采用更具鼓励性的方式,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规则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活动中,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引导,及时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使幼儿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同时,还可以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注重对幼儿规则和道德的培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