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尖尖物品要当心:剪刀、铅笔的正确使用.docx
-
资源ID:1347873
资源大小:8.5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尖尖物品要当心:剪刀、铅笔的正确使用.docx
尖尖物品要当心:剪刀、铅笔的正确使用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动手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美工、书写等活动中频繁接触剪刀、铅笔等尖尖的工具。然而,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潜在危险认知不足,容易因不当使用造成意外伤害。为培养幼儿安全使用尖锐物品的习惯,班级开展了相关安全教育活动,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二、案例描述在一次美工活动课上,老师给孩子们分发了剪刀和彩色卡纸,让大家自由创作。大部分孩子都认真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剪纸,这时,老师注意到小明突然离开座位,手里拿着剪刀跑向小红,兴奋地说:“看我的超级大刀!”小红吓得往后躲,其他孩子也纷纷惊呼。老师立刻冲过去,制止了小明的危险行为,并将剪刀暂时收走。经过询问得知,小明只是觉得好玩,想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无独有偶,在日常的书写活动中,老师发现有些孩子会将铅笔当作玩具,用铅笔头戳同伴,或是把铅笔含在嘴里。有一次,小刚在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时,不小心用铅笔尖划伤了对方的手背,虽然伤口不深,但也让孩子感到害怕和疼痛。三、案例分析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班幼儿虽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危险的预见性不足,常常因为好玩、好奇而做出危险行为。像小明拿着剪刀奔跑模仿动画情节,就是受直观形象的影响,未能意识到尖锐物品可能带来的伤害。在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方面,幼儿缺乏对尖锐物品危险性的深刻认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规则。他们不清楚剪刀只能在固定位置安静使用,铅笔不能作为打闹工具,在使用这些物品时随意性较大。此外,教师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虽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示范,但可能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和情景模拟,导致幼儿对安全使用方法的记忆不够深刻,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四、案例反思通过这两次事件,我们深刻认识到幼儿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安全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通过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当使用尖锐物品的后果,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将安全规则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的危险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在教学材料的投放和管理上,要更加谨慎。在提供剪刀、铅笔等尖锐物品时,教师应提前检查工具的安全性,并明确告知幼儿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巡视和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此外,还可以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让家长在家中也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